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中下段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

2018-03-06侯昌华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中下段骨性髓内

侯昌华

股骨中下段骨折属于临床高发骨折类型,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一般情况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骨折部位可慢慢愈合,对其日后工作及生活无明显影响[1-2]。但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患者易出现骨折愈合不良的现象,临床将治疗后骨折部位不能正常愈合称为骨不连。以往,临床多给予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切开重新复位、去除感染灶等方法进行治疗,效果一般,近几年带锁髓内钉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该类疾病治疗中也取得了理想效果。本研究针对58例股骨中下段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进行研究,分别给予了传统方法及中西医结合带锁髓内钉治疗,对两种不同方法的疗效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对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熊岳正骨医院收治的58例股骨中下段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男18例,女11例,年龄18~79岁,平均(37.08±5.17)岁。对照组男17例,女12例,年龄19~79岁,平均(37.11±5.16)岁。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相关影像学检查确诊,外伤史明确,并在知情状态下自愿参与本研究,且已签订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有外固定治疗禁忌证患者、代谢性骨病患者及合并神经损伤患者。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两组患者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在患者初次手术部位进行逐层切开,将骨折断端粘附的纤维组织彻底清除,原手术钢板进行固定,确保固定牢靠后切口关闭。观察组在患者初次手术部位进行逐层切开,将骨折断端完全暴露后取出有断裂现象的螺钉,将骨折端嵌入的显微组织清除干净,随后选择孔径合适的髓内钉和钛合金锁定钢板,在股骨外侧放置妥当,使用电钻对钢板进行钻孔,将带锁髓内钉置入并进行固定,固定完成后剥离骨折端皮质,骨折断端间隙采用自体髂骨松质骨进行填充,植骨完成后对切口实施常规处理。术后,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常规冰敷、抗感染等处理,第 2天可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轻度的患肢运动,术后 7天后可遵医嘱锻炼患肢的屈伸功能,并定期接受X线检查,检查结果理想后遵医嘱早期下地负重训练。观察组患者术后联合中药三期辨证施治,早期给予消肿止痛、活血化瘀药物治疗,采用川芎、没药、当归、红花、三七及乳香制成中药筋骨痛宁胶囊,口服,5粒/次,3次/d。术后患者伤口愈合后采用中药外洗,采用舒筋活血方,由透骨草15 g、海桐皮20 g、没药10 g、伸筋草15 g、川椒15 g、乳香10 g、桑枝10 g、桃仁15 g及红花15 g组成;对于局部有明显肿痛、红、热的患者,可加用蒲公英15 g、栀子15 g及金银花15 g,水煎后用煎煮液外洗,1剂/d,2次/d,共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统计其骨性愈合时间及骨性愈合率,在末次随访时根据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系统(HSS)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统计膝关节功能优良率。骨性愈合:骨折局部无明显纵向叩击痛及压痛感,局部活动正常,未见反常现象;接受X线片检查,结果显示骨折线模糊,可见骨痂通过骨折线;在平地行走时,可以持续不扶拐棍步行3 min,并在30步以上;对患者进行2周观察,骨折部位未见变形现象。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采用HSS评分法对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内容包括疼痛(30分)、功能(22分)、活动度(18分)、肌力(10分)、屈曲畸形(10分)及稳定性(10分)等方面,满分100分。得分≥90分,可视为优;得分在80~89分之间,可视为良;得分在70~79分,可视为可;得分<70分,可视为差[3]。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资料用SPSS 19.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骨性愈合率及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骨性愈合率及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骨性愈合率及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例(%)]

2.2 骨性愈合时间及治疗前后HSS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的骨性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膝关节 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骨性愈合时间及治疗前后膝关节HSS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的骨性愈合时间及治疗前后膝关节HSS评分比较(±s)

t值 29.957 0.336 15.734 P值 0.000 0.738 0.000

3 讨论

骨不连属于骨折术后常见并发症,临床又称为骨折不愈合或骨不连接,骨折端可见互相分离现象,长期固定也不能实现连接目的[4]。因骨折部位经常活动,患者多有明显疼痛症状,对其日常生活及工作影响极大,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5]。骨不连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常见因素主要有:①手术操作。手术是治疗骨折患者的主要手段,在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时易损伤骨膜,影响骨膜及其周围组织的血运情况,严重者可出现感染现象,从而导致骨不连现象发生。另外,开放性骨折患者在处理骨碎片时,骨碎片处理过多可造成骨缺失,也会影响术后愈合[6]。②复位。若不能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骨折复位,或复位不理想,也不利于其术后骨折端愈合。③过度牵引。治疗期间过度牵引可造成两股端距离扩大,出现分离移位现象,从而诱发骨不连[7]。对骨不连进行治疗前,首先要明确患者病因、具体病变位置、类型、X线片检查结果、病史及相关临床症状,以确保治疗方案的科学性及安全性。

以往,临床治疗股骨中下段骨折术后出现骨不连患者多是从原有手术部位实施再切开治疗,清除骨折断端粘附的纤维组织,彻底清除后再重新固定原有钢板。但这种治疗方法的弊端较为明显,因为在第一次进行手术治疗时,螺钉钻孔有多个孔洞形成,缩小了入钉的区域,若患者有骨质疏松现象存在,钢板固定难度则更大,同时钢板再出现断裂的风险也会更高[8]。另外,股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多是由高能量损伤造成的,粉碎性骨折的可能性较大,股骨内侧有缺损,内侧骨皮质的支撑作用下降,首次术后患者骨折局部不稳定,骨折处损伤情况更严重,所以一定程度会影响再次手术的顺利进行[9]。实施带锁髓内钉方法治疗,其固定中心性强,患肢活动期间,剪力和旋转力形成的对抗作用能够和内收肌群产生对抗力,从而有效减轻内收效应,固定的稳定性明显得到提高[10-11]。并且实施扩髓时,需要打破髓腔,则有很多骨碎屑产生,这些骨碎屑能够作为内植骨材料发挥其填充作用,使植骨效果理想,增加术后骨折部位的稳定性,从而缩短骨愈合时间。除此之外,扩髓后医师用大直径的髓钉进行固定,不仅确保了近、远两端的锁定效果,也增强了术后局部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在手术治疗的同时结合中医治疗,患者术后早期口服消肿止痛、活血化瘀药物,并在伤口愈合后采用中药进行外洗显著提高了手术效果。筋骨痛宁胶囊是由大黄、川芎、土鳖虫、红花及当归等中药组成,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除痹之功效;外洗中药用舒筋活血方,方中海桐皮有通经络、祛风除湿之功效,经药理学研究表明其还能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伸筋草、透骨草有消肿止痛、舒筋活络之功效;没药与乳香进行搭配具有活血散瘀、止痛消肿、舒筋生肌之功效;川椒具有温中散寒之功效;桑枝具有疏风散寒之功效;桃仁与红花搭配具有调经通络、活血祛瘀之功效。诸药联合用于股骨中下段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带锁髓内钉术后治疗,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能有效抑制炎性细胞分泌,减少骨折部位炎性渗出,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状态。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骨性愈合率及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骨性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治疗后,观察组膝关节HSS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中西医结合带锁髓内钉治疗方法术后辅助作用理想,能够有效促进术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以便于进行早期功能训练,预防骨折病再次发生,同时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早期康复。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中下段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骨性愈合时间短,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1]汤玮,赵强,张鹏,等.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中 Sureshot导航系统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5,55(7):53-55.

[2]茹江英,丛宇,康文博,等.更换髓内钉和联合自体骨植骨、保留髓内钉附加侧板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术后骨不连[J].中华创伤杂志,2015,31(7):585-591.

[3]金军伟,赵刚.股骨骨不连二次手术原方案固定的合理性分析[J].中国骨伤,2016,29(1):48-51.

[4]杨朝旭,刘建恒,张里程,等.两种手术治疗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的疗效分析[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6,37(1):24-26.

[5]睢更义,张同润,刘玉波,等.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中下段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J].临床军医杂志,2015,43(1):89-90.

[6]韩庆斌,李意,李新志,等.附加侧方钢板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术后骨不连的疗效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24):4061-4062.

[7]顾夙,陈长松.交锁髓内钉固定联合 nHAC-BMP复合物植入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68例[J].山东医药,2016,56(3):56-57.

[8]张华文,苏安平,杨乾滋,等.带锁髓内钉内固定加自体骨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J].临床骨科杂志,2014,17(2):157-158.

[9]宋财,梁西俊,刘向阳,等.带锁髓内钉和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修复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35):5663-5668.

[10]张振中,侯瑞青,沈静,等.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学,2016,22(8):1345-1347.

[11]乔崇巍.不同固定方式治疗股骨干骨折骨不连82例疗效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7):867-868.

猜你喜欢

中下段骨性髓内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胫后动脉穿支带蒂皮瓣联合膜诱导技术治疗小腿中下段严重开放性损伤
PRP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小腿前外侧单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中下段双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肩盂骨性Bankart损伤骨缺损测量研究进展
经尿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中下段输尿管结石的体会
关节镜下治疗肘关节骨性关节炎伴僵硬短期疗效观察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胫骨远端解剖钢板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