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2018-03-06吴晓波邓忠海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达拉黏度神经功能

吴晓波 邓忠海

脑梗死是因脑部动脉系统发生粥样硬化,引起动脉管腔闭塞,进而造成局部血供不足诱发的缺血缺氧性疾病。近年来,我国脑梗死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每年新发脑梗死人数约为 200万人,其中有15万人因病致死,患者发病后多表现为偏瘫、肢体麻木、言语障碍等诸多突发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可对患者生命质量及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以往针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主要为患者使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川芎注射液等药物治疗,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改善预后,但药物作用靶点较单一,且药物使用后不良反应多,临床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有学者提出可采用药物联合治疗方案,以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同时保证用药的安全性[2]。本研究就依达拉奉与血栓通联合治疗脑梗死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湛江市赤坎区人民医院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5~71岁,平均(56±10)岁;发病至入院时间为7~70 h,平均(27±10)h;体重44~81 kg,平均(67±9)kg。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5~70岁,平均(56±9)岁;发病至入院时间为 5~70 h,平均(26±10)h;体重45~80 kg,平均(68±9)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患者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3]中脑梗死相关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4]:主要症状为神志昏蒙不清;次要症状为口舌歪斜、偏瘫且感觉出现明显异常。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经头颅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③发病时间≤72 h。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出血性疾病或其他血栓疾病;②脑出血;③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周围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死、上消化道出血;④近 6个月内接受过其他外科手术治疗;⑤对本研究药物过敏。

1.4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脑保护、调脂、抗血小板聚集、降颅压等药物治疗,并给予患者依达拉奉(成都百裕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43169)3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稀释静脉滴注治疗,2次/d。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栓通(广东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Z44023081)治疗,将300 mg血栓通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治疗,1次/d。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2周。

1.5 观察指标①神经功能缺损: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NIHSS评分越高提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越严重。②血液流变学:使用 MVIS全自动血液流变分析仪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沉降率等指标水平。③疗效评价:参照《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5]中疗效评价标准:基本治愈: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90%,无残疾;显效: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 46%~89%,存在轻度残疾;有效: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 18%~45%;无效: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18%或增加。总有效率(%)=(基本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④不良不良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

1.6 统计学分析应用 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以±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行t检验,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NIHSS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对照组 40 14±3 8.7±1.0 9.191 <0.05观察组 40 14±3 6.2±0.7 14.398 <0.05 t值 0.183 12.447 P值 >0.05 <0.05

2.2 血液流变学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沉降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沉降率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水平比较(±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血浆黏度(mPa·s) 全血黏度(mPa·s) 红细胞沉降率(mm/h)对照组 40 2.8±0.8 2.03±0.51 14.1±2.5 10.7±1.6 36±5 25.2±3.2观察组 40 2.8±0.7 1.64±0.29 14.0±2.5 8.8±1.1 36±4 19.7±2.4 t值 0.121 4.204 0.161 6.148 0.110 8.619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4 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脑梗死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多因血压功能受损,对血液速度产生影响,血小板大量聚集后形成血栓,进而阻塞脑血管,引起颅腔内压力增加而引起发病,脑梗死患者的局部脑组织存在较为严重的缺血缺氧,患者的神经功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6]。脑梗死病变核心是以突发性脑血管闭塞导致的下游缺血性损伤邻近侧支循环减少及病灶周围小血管损伤导致的微循环障碍为主,这些均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缺血性损伤的关键原因,因此针对脑梗死的治疗临床是将最大限度改善缺血情况、保护脑组织、恢复患者神经功能为主要目的[7]。

以往针对脑梗死患者药物治疗常以依达拉奉为主,该药物是一类新型自由基清除剂及抗氧化剂,可对神经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等氧化损伤起到极佳的抑制功效,减轻再灌注损伤,从而促进神经细胞耐受性增强;此外其还能有效抑制迟发型神经元凋亡,使脑组织所受损伤明显降低。然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诸多试验证实单纯使用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并不能获得理想效果,还需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以增强药物对患者神经元的保护作用[6-8]。

脑梗死在传统医学中属于“中风”范畴,该疾病发生的主要病因为肾虚血瘀、气虚血瘀,血瘀痹阻脑络及气血,因此多认为治疗脑梗死应以益气活血为主要原则[9]。基于此,本研究对观察组40例脑梗死患者在使用依达拉奉治疗基础上联合血栓通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单纯使用依达拉奉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优于对照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及红细胞沉降率等相关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提示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液流变学,联合治疗效果确切。这是因为血栓通属于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急性脑死药物,主要由人参及田七合制而成,田七有着极佳的活血化瘀止血之功效,而人参则可补气生津,二者联合使用可起到补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血栓通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效果显著,且能够降低血小板活性,对血瘀气虚疗效极佳[10]。此外在安全性方面,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说明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脑梗死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联合用药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脑梗死患者接受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血液流变学,且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联合用药安全可靠。

[1]任蓓,张爱香,杨云鹏,等.血栓通联合依达拉奉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 MMPs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7):1301-1303,1317.

[2]韦维,李国辉,陈绚,等.注射用血栓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7):140-142.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46-257.

[4]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56-57.

[5]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6]姚东陂,张锦丽,王璐琰,等.长春西汀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3,34(9):1056-1058.

[7]黎丽群,李春明,赵海林,等.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的 Meta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14):1598-1604.

[8]袁庆芳,尤一萍,钱燕群.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对神经功能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2015,10(12):1764-1766.

[9]邵礼成,陈广辉,李赞钊.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及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8):5144-5146.

[10]沈珍贤,曲衎衎,毛智群,等.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17):3337-3339.

猜你喜欢

达拉黏度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高黏度改性沥青黏韧性的影响因素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圆珠笔用低黏度油墨》等行业标准批准发布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扩链增黏回收PET的特性黏度和结晶行为研究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高黏度齿轮泵径向力的消除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