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综合疗法联合红蓝光治疗寻常型痤疮的有效性

2018-03-06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蓝光皮疹痤疮

张 超

寻常型痤疮属于常见于青春期发作的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性疾病,一般分布于面颊、额头、下巴、胸背等皮脂腺分泌旺盛的部位,常伴随着皮脂出现在表层皮肤,临床分辨特征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1]。近年来,随着社会快节奏生活流行,社会饮食习惯的变化,痤疮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发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西药治疗为常见的治疗手段,但因其发病反复性会产生诸多不良反应,长期服用西药存在耐药性。近年来,相关学者开始重视中医综合疗法联合红蓝光方法研究,在临床治疗中见效快、不良反应少以及耐药性低等多个优点,受到医学界的青睐。本研究分析中医综合疗法联合红蓝光治疗寻常型痤疮的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皮肤科治疗的100例寻常型痤疮患者的完整资料进行查看与分析,收集时间为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修订的寻常型痤疮诊断标准[2-3]。患者年龄 15~36岁,平均(20.4±8.3)岁,其中男54例,女46例;在收治时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脸部和胸背分布丘疹和炎性丘疹,脸部脓包35例,背部囊炎和胸部囊炎28例,皮脂溢出 14例,其余为丘疹型脓包和囊炎。采用随机抛硬币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身体素质以及病情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和均衡性。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到本研究中,并签署了知情书;经过诊断排除治疗前四周内服用局部抗生素及维甲酸类药物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神经系统异常无法配合治疗者及光敏性皮肤患者。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中医单纯疗法治疗,配置药方:浙贝10 g、夏枯草10 g、煅牡蛎20 g、生地黄10 g、赤芍10 g、黄芩10 g、金银花10 g、连翘10 g、红花10 g、桃仁10 g、丹参10 g、川芎10 g、甘草10 g,煎煮至150 ml,早晚各一次,口服。患者的病程和病情对药物成分的剂量酌情加减,同时观察患者的皮损情况决定是否添加大黄、茯苓、泽泻、枸杞子、菟丝子、白芷、白术等中的一味或多味中药,一个月内连续服用 14 d。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综合疗法联合红蓝光治疗,口服方药同上。另外取黄柏20 g、马齿笕30 g、大黄20 g,煎成汤温度适宜后外敷在患病处,每次敷于3 cm左右,15~20 min/次,2次/d。连续敷药2周。红蓝光照射:选用红蓝双光源光子治疗仪进行光疗,蓝光每次持续20 min,一周两次,两次过后然后再使用红光,每次持续20 min,一周两次,4次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

1.3 疗效评定标准

1.3.1 临床疗效评定从患者的皮疹消退情况和新发皮疹出现情况将临床效果分为四大标准,即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痊愈:患者出现皮疹全部消失,并且没有出现新发皮疹;显效:患者出现皮疹治疗面积已经消退 80%以上,并且没有新发皮疹出现;有效:患者皮疹消失20%~80%,有轻微的新发皮疹出现,患者存在轻微疼痛感;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炎性皮疹没有消退,并且新发皮疹出现,甚至有加重倾向[4]。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2 皮疹评分标准仅有粉刺但没有皮疹计2分,同时存在粉刺、丘疹和脓包为 4分,粉刺、丘疹、结节为6分,而所有痤疮症状全部存在为8分[5]。

1.3.3 中医症候评分皮疹评分标准下总结出来的评分与临床表现症状表现评分之和共同组成中医症候总评分,包括临床症状评分标准下对皮疹疼痛、便秘、尿黄、口渴常饮及颜面潮红五项做出评分,没有任何一项为0分,有一项计1分。

1.4 统计学分析将各项统计数据信息均导入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表示用(±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痤疮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例(%)]

2.2 皮疹及中医症候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皮疹总评分与中医证候总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皮疹总评分与中医证候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3 讨论

寻常型痤疮为临床常见的皮肤科慢性疾病,一般青年患者的患病率更高,治疗不及时或不妥当可致留疤,影响美观。中医通常将寻常型痤疮称为“肺风粉刺”或者“暗疮”,主要是由肺胃郁热、痰湿淤积,上逆薰蒸皮肤而致,表现特点是胸背和颜面出现类似米粒大小的丘疹,并且挤压出粉渣状物质。从西医治疗角度归结为内分泌失调,体内的雄性分泌旺盛,皮脂腺溢出皮肤表层及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临床一般采用抑制激素分泌的药物或服用抗生素进行治疗,长期服药会产生耐药性,并且对患者的身体有极大副作用。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疹总评分与中医证候总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疹总评分与中医证候总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皮疹总评分 中医症候总评分对照组 50 7.96±2.4 1.91±1.81 10.57±3.212.29±1.61观察组 50 8.19±2.31 0.89±1.22 10.69±3.011.64±1.49 t值 7.820 4.201 12.438 10.306 P值 <0.05 <0.05 <0.05 <0.05

中医讲求对症下药,对痤疮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中医学将其归结为肺热脾湿型、肝火气滞型和血瘀痰凝型,主张内服加外敷来调节患者局部皮损[6],针对不同类型使用不同的中药配方。本研究药物配方主要由浙贝、夏枯草、煅牡蛎、生地黄、赤芍、黄芩、双花、连翘、红花、桃仁、丹参、川芎、甘草组成,并根据不同病情适当增加茯苓和白术等药物。丹参具有清热、化瘀作用,与浙贝共同使用具有化瘀散结、清热行气的作用;川芎可活血祛瘀,联合使用可祛风止痛;连翘、黄连等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痤疮的主要发病原因就是毒素堆积,因此黄连或连翘是主要药物。中药外敷疗法具有活血化瘀的效果,本研究在进行口服中药汤剂治疗的同时给予中药外敷,能够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障碍,抑制结节组织的再生,使之软化和缩小,降低痤疮形成下瘢痕组织的作用效果,长期作用于患者生长组织中,具有显著疗效。研究表明[7],不同的中药配方在治疗痤疮上起到不同作用,对痤疮治疗主要是消肿、清肺、泻火等,而很多中药单独或联合使用亦可治疗寻常型痤疮。另外,除本研究提出的治疗方法外,痰湿凝结型痤疮还可以联合使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清利肝经湿热口服的治疗方法,主要药物包括龙胆草、栀子、柴胡、黄芩等,配合使用具有清湿热、苦寒泻火、补血活血、退热等功效。

痤疮丙酸杆菌是造成痤疮发生的主要原因。本研究表明,通过紫外线杀菌可以提高中药的治疗效果,还能抑制痤疮感染。紫外线或可见光可以通过照射的方式减少痤疮患者皮肤细菌,达到缓解病症的目的。随着这些年临床对痤疮的研究,红蓝光治疗方法逐渐开始应用于治疗中,与中医治疗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8]。红蓝光治疗仪是痤疮治疗的全新手段,能够照射皮肤深处,降低红斑反应和炎症发生可能。同时,可刺激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和细胞增生,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完成皮肤细胞修复过程,缓解病症。蓝光直接作用于痤疮丙酸杆菌,抑制以粪卟啉Ⅲ和原卟啉Ⅳ等内源性光敏物质,具有极强的动力反应能力,利用转化单态氧抑制痤疮丙酸杆菌,从而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跨膜质子对皮肤细胞膜的影响。目前,临床主要采用红蓝光交替照射的治疗方式,可有效形成光毒环境,配合红光使用,抑制红斑反应,增加纤维细胞,调节机制金属蛋白酶,进而治愈痤疮。当前医学对红蓝光的研究显示,蓝光照射可以快速使痤疮中的细菌死亡,改变诱导细胞的渗透性,红光可以刺激皮损部位呼吸链成分,提高细胞的免疫性,达到抵抗炎性皮脂分泌以及修复受损组织的作用;西医治疗主要采用抗生素类和维甲酸类药物内服或外用,但治疗效果并不明显,中医综合疗法内服中药汤剂配合外敷,作为面膜倒模,此外尚有针灸、埋线、局部挑治等多种疗法,联合红蓝光治疗寻常型痤疮取得良好的效果[9]。

综上所述,中医综合疗法联合红蓝光治疗寻常型痤疮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皮损症状以及湿热证候,且安全性高。

[1]何春峰,杨桂兰,孙燕丽等.红蓝光联合中药面膜治疗寻常型痤疮疗效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10(6):189-191.

[2]周宇.中医综合疗法联合红蓝光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研究[J].医药前沿,2017,7(12):338-339.

[3]孙捷,杜长明,刘明珠,等.中医综合疗法联合红蓝光治疗寻常型痤疮 30例[C].重庆:2015第六届生活方式与健康国际论坛暨世界健康生活方式促进会总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2015:134-138.

[4]景春晖,夏庆梅,杜天乐,等.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中重度寻常型痤疮76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5,47(2):41-43.

[5]黄嫦娥.红蓝光联合强脉冲光治疗寻常型痤疮临床分析[J].中国医疗美容,2014,4(5):96,88.

[6]蔡海燕.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女性寻常性痤疮的疗效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3(8):58,60.

[7]张晶.中医疗法联合综合护理治疗面部痤疮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0(9):144-145.

[8]牟永成,唐泉,侯秀丽,刘红霞.中医多种疗法综合运用治疗痤疮临床疗效观察[J].新疆中医药,2015,33(4):31-33.

[9]姚凤霞.中医综合疗法联合红蓝光治疗脾胃湿热型痤疮的临床研究[D].合肥:安徽中医药大学,2014.

猜你喜欢

蓝光皮疹痤疮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1例氨溴索注射液致皮疹的病例分析
三子汤配合放血疗法治疗痤疮病150例
消风清热散治疗面部痤疮69例
痤疮的中医药治疗
以肛周扁平湿疣为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加味四物消风饮为主治疗艾滋病慢性皮疹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