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诗雯对李晓霞、丁宁接抢段技战术分析

2018-03-06臧瑞涛

运动 2018年19期
关键词:丁宁接发球使用率

臧瑞涛

(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北京 100084)

乒乓球运动发展至今,发球、接发球技术质量越来越高,方法和手段灵活多样,其手段越来越多。在乒乓球比赛中,相对其他的环节,难度最大,接发球技术在比赛中作用日益突出。其中,国内乒乓球选手刘诗雯,已经成长为中国队的领军人物之一。其接发球技术是以摆短为主,其次是劈长,在相持阶段,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技术运用的稳定。随着接抢段使用率的增多,接发球时反控制的能力需要增强,必须建立一种先抢攻的意识,技术上能抢就抢,实在不行再控制一板,下板再抢。对对手的发球需要有明确的判断,出手果段。技术上需要更加细腻,台内球的挑打、出台球的拉冲和接发球的控制显得越来越重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2016年亚洲杯乒乓球女单决赛(刘诗雯VS李晓霞)、2016年中国乒乓球公开赛女单决赛(刘诗雯VS丁宁)共2场比赛的接发球技战术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在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和中国知网查阅有关乒乓球的技战术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为本研究提供研究基础。

1.2.2 录像观察法通过反复观察2016年亚洲杯乒乓球女单决赛(刘诗雯VS李晓霞)、2016年中国乒乓球公开赛女单决赛(刘诗雯VS丁宁)的接发球技战术和运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见表1。

1.2.3 数理统计法运用三段统计法对刘诗雯与李晓霞和丁宁在比赛的接发球抢攻段(第二板和第四板)进行得失分的统计,得出数据并加以整理和归纳,见表2。

表1 录像观察场次一览

表2 模式值评估指标(单打战术评价标准)

段得分率 = 段得分/(段得分+段失分)×100%

段使用率 = (段得分+段失分)/(全局得分+全局失分)×100%

1.2.4 逻辑分析法通过归纳、演绎等逻辑学原理的运用,根据统计数据归纳总结目前世界优秀女子运动员接发球环节各指标的技战术运用特征。

2 结果与分析

2.1 刘诗雯对李晓霞接抢段指标分析

比赛选取2016年亚洲杯乒乓球女单决赛:刘诗雯VS李晓霞,比赛结果 4:1,刘诗雯在这场比赛的接抢段总得分与总失分为16:20,正手和反手接球次数17:28。(表 3)

2.1.1 刘诗雯对李晓霞正手和反手的接发球技术从表3可以看出,刘诗雯在对战李晓霞的比赛中接抢段反手的使用次数比较高,在接抢段常以搓接来控制对方发球,找机会使用反手拧拉或正手挑打。她的正手使用率为37.7%,反手使用率为62.3%,表明刘诗雯在比赛中的接抢段常采用反手技术接发球。但从得分率来看,失分比较明显,说明刘诗雯在接抢段略显劣势。

2.1.2 刘诗雯对李晓霞接抢段的技战术分析从表3可以看出,刘诗雯在本场比赛中接抢段的得分率为44.4%,使用率为35.6%。这表明接抢段的得分率为良好,使用率则处于优秀水平。在整场比赛中接抢段并没有在得分上有亮眼的表现,反手拧拉失误率较高。在录像中纵观整场比赛的接发球,刘诗雯主动进攻的次数较少,且成功率较低,整场比赛中刘诗雯失分主要表现在接抢段。由此可见,虽然最终赢得比赛,但本场比赛在接发球方面刘诗雯发挥仍不稳定。

2.2 刘诗雯对丁宁接抢段指标分析

比赛选取2016年中国乒乓球公开赛女单决赛:刘诗雯VS丁宁,比赛结果2:4,刘诗雯在这场比赛的接抢段总得分与总失分为15:26,正手和反手接球次数22 :34。(表 4)

2.2.1 刘诗雯对丁宁正手和反手的接发球技术从表4可以看出,本场刘诗雯在对丁宁的比赛中接抢段反手的使用次数较高,正手使用率39.3%,反手使用率为60.7%。刘诗雯接抢段主动攻击欲望较强,但失误率太高。从整场比赛的接抢段得失分比例可以看出,刘诗雯失分较多,在第3局、第6局接抢段使用率接近50%的情况下,得分率仅为30%左右,非常不稳定。从第1局到第4局的数据来看,刘诗雯使用反手接抢的次数高于正手,但得分率相对较低,说明刘诗雯接发球技术不稳定。

2.2.2刘诗雯对丁宁接抢段的技战术分析从表4可以看出,刘诗雯在本场比赛中接抢段的得分率为36.6%,使用率为34.4%。接抢段的得分率尚未达到良好水平,但使用率上来说处于优秀。在与丁宁对阵时,刘诗雯主动进攻意识较强,能较好地发挥其速度优势,充分运用近台快攻,但失误率高于丁宁,也是丁宁取胜的重要原因。刘诗雯在接抢段未能把握机会优势,“拧拉”及“挑打”成功率不高,也是导致比赛失利的原因之一。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3.1.1刘诗雯的接抢段主要以使用反手接发球技术为主,正手接发球技术为辅;以进攻性技术的“反手拧拉”和“反手的撕”等为主,控制性技术的“抢拉”“挑打”和“重扣”为辅。

3.1.2反手往往显得相对较弱,在平时训练里应着重地对反手技术处理接抢段进行系统训练,正手也要进一步强化保证得分率。在接抢段得分率较高,相对稳定且表现积极,尤其是正手的进攻较为凶猛,给对手造成很大的威胁。

表3 刘诗雯VS李晓霞接抢段指标分析

表4 刘诗雯VS丁宁接抢段指标分析

3.2 建 议

3.2.1刘诗雯在面对彼此熟悉的对手时应注意接发球的变化,把技术的优势合理运用于比赛中,提高正、反手接发球的使用率和得分率。

3.2.2在训练中应加强其训练,刘诗雯避免接抢段技术过于单一,出现高失误率,让对手抓住规律。另外,应加强接抢段正手的进攻,利用自己良好的衔接性进攻,发挥自身速度特点,合理分配使用控制性技术和进攻性技术。

猜你喜欢

丁宁接发球使用率
第54届世乒赛决赛马龙与樊振东接发球技战术分析①
内蒙古自治区病床使用率预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樊振东和林高远乒乓球接发球技术比较分析
提升网球接发球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
2018年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为3.97亿
网球训练的接发球技术与训练方式研究
小学体育器材使用率不高的现象与分析
有友谊,才会有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