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2018-03-05江西省新余市新钢第一小学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西瓜籽创造性地教材

江西省新余市新钢第一小学 潘 军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要求教师在充分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特别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处理,及时调整教学活动。作为一名教师,如何理解使用教材,直接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一、完全按照教科书开展教学

案例一:看图说话写话训练

小学语文第四册教材上有一则这样的说话写话训练,题目是:小猴子种瓜。教材上有五幅图,画的是勤劳的小猴先挖坑播下西瓜籽,西瓜籽由发芽到开花然后结果最后小猴收获西瓜的情景,图的下方配有一个“先……然后……再……最后……”的填空式写话练习。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我很快明白,这道题是通过小猴种瓜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顺序,并把这个过程说清楚。

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因为平时我注意了对他们的训练,他们口头表达能力也不错,在我的引导下,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发言也很踊跃,按照图的顺序叙述了小猴子由种到收的劳动过程中瓜苗的生长变化,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描述了小猴在劳动时的表情和动作等,尤其令我高兴的是,在说的过程中他们还用上了许多没学过的词语,整个说话训练过程效果很好。在说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要求,我让学生进行书上的写话训练。在学生写完以后我一改,结果令我大失所望:学生写的话非常简单,刚刚在口头说话时用的一些生动活泼的词语一个都没在写话中反映出来。

二、学生说话与写话练习不统一引起的思考

教材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图画作为练习说话的材料,而且图画中的劳动过程也不陌生,学生完全有话可说。在说话的基础上进行写话训练也符合“从说到写”的写作规律,但为什么写话的结果令人遗憾呢?

通过课后对学生了解的情况中我知道了,原来教材上的“写话”是一个填空式的练习,就是这道填空题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认为只要把一个一个的空格填满就够了,结果就出现学生说话与写话练习不统一的现象。

三、两次写话练习结果的对比

案例二: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我换了一个班上这堂说话写话课,方法和上一堂课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是在最后的写话阶段,我在教材使用上做了一个小小的变动,忽略了书上的那道写话练习,不要学生写在书上,而是要他们写在我们的小楷本上。

虽然我只是对教材做了这么一个小小的改动,但教材改与没改的结果却大不一样,现从四个方面来进行如下比较:

下面再做一些具体说明:

1.词语

第一次写话,因为没有要求,所以学生只用了“挖”“搬”等几个动词,第二次学生除了用上了更多的动词如:弯腰、摘下、拨开等;还用上很多形容词,如:绿油油的、认认真真、满头大汗、甜甜的、兴高采烈等,而这对才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很不容易的。

2.字数

第一次写话,学生因为写得是最简单的句式:小猴撒下西瓜籽,西瓜籽先发芽了,然后过了几天开花了,再过些日子西瓜结果了,最后小猴子把西瓜抱回家。所以字数最少的就是这45个字。第二次写话比第一次写话普遍要更具体,从字数上来统计,比第一次多了一倍多。

3.连接词

第二次写话,因为没受到书上的连接词的限制,在写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自觉地体现出了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而且在连接词上还出现了像:首先、接着、然后等表示次序的词。

4.结尾句

第一次写话,结尾句是现成的,不用写。第二次,我虽然没提写结尾句的要求,但是每个学生都自觉地加上了一个结尾句,而且每个人的结尾还不大一样,有的是:猴妈妈回来看见大西瓜,夸小猴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有的是:小猴抱着又圆又大的西瓜兴高采烈地回家了。

四、创造性使用教材得到的启示

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第二次写话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更好地吸收了“说”的成果,收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一定就是大刀阔斧地去动教材,有时只是动一个字,或动一个词,或一个句子,起到的效果都会不一样,它给我带来的启示有:

1.准确理解、把握教材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基础。现在的教材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如果教师在创造性使用教材时没有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没有在充分掌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进行,而且随意改变教学目的,违背学科教学的特点。这样的教学必然造成许多无效教学,学生的语文素质和人文素养得不到提高。

2.创造性使用教材应以尊重学生差异为主。我认为,教材面对的是学生的一般状况,而我们的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生命个体之间的各个方面都充满着差异。语文课就是要将这种差异视为一种教学资源,这种资源让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方案时就要考虑,对教材不适应学生的地方做出一点“微创手术”,努力创造条件展现学生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能“惟书独尊”。就如前面案例一中的说话写话训练,为什么我们许多老师都不能在上课之前发现教材在编排上的这一问题呢?那是我们一直以来形成了这样的思维定式:小学语文所选的文章多为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再则教材是经过很多人审批的,不会有什么问题,也就不需要我们考虑什么了。事实并非如此,如我们使用过的北师大版的教材第十册第一单元以“龙”为主题,笔下生花有两个选项:一个是写和龙形风筝有关的故事;另一个是写家乡的龙井茶。这两个题目我们新余的很多学生都没法写,可又要进行主题单元的训练,我就大胆地放弃了这两个选项的内容,要求学生去写自己熟悉的带“龙”字的产品或地名,这样一改动学生就有内容可写了,他们有的写的是自己爱吃的龙眼或火龙果,有的写的是自己到过的龙潭瀑布,这些他们经历过,在学生熟悉的事物中联想“龙”字,表达对“龙”字在所写事物中独特的含义,这样就不愁他们无话可说,也不愁他们说空话套话。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合理地使用教材,科学地加工教材就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除了上面所提到的说话写话的单元训练内容在充分尊重教材编写意图基础之上,根据本地、本校、本班甚至学生个体情况进行友好、善意地创造性地使用之外,对单元课文教学的顺序及单元顺序,也可结合当地的气候、节令及校内的重大活动进行调整,结合教材文本,把相关的语文素材及相关活动引进来,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感受。

如我在教学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林海音的《窃读记》时,由于学生与作者儿童时代时空距离较大,通过小学阶段唯一一篇关于那年月的读书故事难易理解,我就在单元教学时引进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李慧英写的《别饿坏了那匹马》,让学生在多个作家的不同素材中认识到以前孩子在热爱读书的方面的感人事迹,激发学生对自己童年学习生活进行品味的兴趣。

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脑能力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练出来的,是在努力谋求教材与学生阅读、生活实际尽可能零距离的境界中得以实现。所以,我们应该根据教材妥善安排,冲破条条框框,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样学生的发展就会有一定的自由度,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主的教学目标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西瓜籽创造性地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误吞西瓜籽不必惶恐
误吞西瓜籽不必惶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掉下一粒西瓜籽
创造性地使用小学英语新教材的艺术
用树叶说故事
Children and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