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望出聊斋

2018-03-04孙斯雅

小品文选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扶桑聊斋琴弦

孙斯雅

读着《聊斋志异》,脑海中翻腾着那些神鬼魅狐的形象和各种奇异的事。蒲松龄给了我另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很多种可能,有很多至真至诚,甚至是至痴。痴之人,痴之事,都让人慨叹。忽而随之落泪,忽而抚案顿足。也许故事里的事本为“故事”,过去了就不必追寻。但是其辐射到如今的意义和给人的思考却不容忽视。

“巧笑嫣然”是对一个女子美好的赞誉。仿佛那倩丽的笑和嫣然姿态即是女子的符号。的确,这符号里包含着女子少不经事的单纯美好,甚至是呆痴,也包含着女子把无法言说的狡黠。这笑让女子恣意享受人生最美好的年华,也让听闻它的人如沐春风。在《聊斋志异》中,最爱笑且笑得最美的当属婴宁了。

婴宁的笑是恣意的,甚至被归为“呆痴”的。这笑也让她有一种迷人的魅力,就像是结尾作者所言的“忘忧草”,嗅之,则笑不可止。第一次出场,婴宁就面带笑颜,“有女郎携婢,捻梅花一支,容华绝代,笑容可掬”。这可掬的笑容摄走了男主人公的心魄,他“注目不移,竟忘顾忌”。最后离开时,也是“移花地上,笑语自去。”真可谓是“笑语盈盈暗香去”。可以说是,这缘分自笑起。婴宁的笑不是浅笑,而是恣意的。王子服到婴宁家拜遏。婴宁母亲介绍婴宁时就说“颇亦不钝,但少教训,嬉不知愁。”而后婴宁先是“忍笑而立,生揖之。”后来王子服和婴宁在后花园相遇,婴宁“见生来,狂笑欲坠”。到最后临离家到夫家时,婴宁母亲无奈对婴宁说“有何喜,笑辄不辍?若不笑,当为全人。”可见婴宁的笑全是发自内心,恣意不管周遭眼光的。能如此酣畅淋漓展示真性情,也不失为是一件快慰的事。

而在现实世界中,无论古今,似乎人人脸上都套上了无形的面具,表情成为应景之表达。这面具助人在人事中百战不殆,却让人失却了全然的快乐。就像亦舒《七姐妹》中的大姐沈尹白,她是香港现代女性的代表。有独立的经济,面容姣好,装扮时尚。却失却了某种天然的正常的快乐。她逼迫着自己对劈腿的男友大方笑笑,对抢走她爱人的妹妹仍旧关怀。到最后她让所有伤害她的人羞愧,却也伤害了自己。这种风度,还是尽量不要的好,除非能看破红尘足够大度。

婴宁的笑也展露着她的无邪,纯真。她“口无遮拦”的把王子服偷偷讲给她的话复述给母亲“大哥与我共寝”。这让王子服“生恨其痴,无术可以悟之”。她的纯洁让她不谙世事,却也与人无害。让人觉得可爱无害。

婴宁的笑不仅娱乐着、释放着自己,还让周遭的人也跟着快乐。这似乎也是娱乐自己的最高境界。她不仅恣意地快乐,笑可笑不可笑的人事,也把快乐传染给别人,这就是“正能量”吧。王子服的母亲每当忧虑时,听到婴宁的笑都会释然很多。她的美好让周围的人为之触动,沉醉。即便是女人,也喜欢她。就像是尹雪艳,她的美妥贴,让人佩服。这种美就像婴宁的笑,没有攻击性,让人从心底里接受。

同样,严歌苓的小说《扶桑》里也记述了这样一个爱笑的女孩。她叫扶桑。她被贩卖到美国做妓女,被“武陵少年争缠头”,也就心宽体胖。她时常笑,笑得也没心肺,也被老鸨骂痴傻。她的笑不是因为她不在乎,而是因为她是一个傻子。她始终活在一个人的痴傻世界里。她的笑不是恣意的,不是出于内心,而只是痴傻的一个反应。她也不能带给人怎样的正能量。她的笑只能让人报之以嘲笑。

婴宁和扶桑不一样,她并不傻。虽然她的母亲每次说她痴傻,而且她的行为也天真似傻,但实际上,当她面对喜欢的人,面对重要的事时,却展现出女子独有的狡黠。在后花园里,王子服向她表白。说要和她共寝,言外之意谁都明白。而只见婴宁沉思片刻,道,我不惯与生人睡。这句话很巧妙。它既不是一句拒绝,也不是一句答应。而是就问句的表面意思略作回答。这既体现出婴宁对王子服也有喜爱之情,也体现出婴宁的聪慧。到后来,婴宁戏弄调戏她的西邻子,她的聪慧就更见一斑了。她没有怒斥,看似答应,但实际上是有“诡计”在等着西邻子。这让人不禁想到了王熙凤捉弄追求她的人。不同的是,婴宁还是很善良的,她给了西邻子教训,并没有让之丧命。而王熙凤则心太狠,让那痴心人活活冻死。

婴宁的笑不是痴笑,但最后她还是一只“痴狐”。婴宁教训了西邻子,也差点让自己的夫君蒙祸。面对婆婆的批评,她深感自责。于是她再也不那么笑了。无论别人怎么逗他。在对这个情节的解读里,很多书上这体现了封建时代对妇女的戕害,让她们的天性受到压抑,再也笑不出来。这点我不认同。我认为恰恰是表现了婴宁对夫君的痴情。正因为真正眷恋他,才肯为之改变,为之放弃自己的习惯。这是一种痴,却痴的让人感动。她的痴没有错,因为她痴对了人,就像孙子楚痴对了阿宝。阿宝亦为他所痴。最后甚至由于阿宝的痴情,使得孙子楚起死回生。这似乎应了牡丹亭的“生者可以为之死,死者可以为之生。”这都是痴对人的结果。痴对人,这痴就值得。反之,不仅是一段荒唐,还甚至会有杀生之祸。

李安曾经说过,这世上有很多东西是不确定的,但是你必须去依靠。正如你的理想,也许遥远的只是影子般,但你必须依靠这个模糊的背影去追寻心目中的那道亮光。爱情也许伤害过你很多次,但是每次除了使你更好地认识自己以外,让你更加明白自己的需要以外,你还是更得去相信它。就像史铁生的《命若琴弦》中多描述的那样,两个瞎子师徒为了重现光明,拼命弹琴,只为那琴弦凑够之时能让自己重生。但实际上,琴弦弹断之时,却是还有一段更长的路要走。因为本身就没有结果。而努力的目标也不会实现。但光靠这个信念,生命能够很好地支撑。这就是我们该痴的。因为这是一种信念,为着我们更好地活下去,更好地完成自己生命的使命。

婴宁单纯美好而恣意的笑让人看到了自由的美好,她的可爱美丽如同一个符号,吸引着我们去寻找这份美丽。她的聪慧让她不至于迷失自己,而是让她更能用心爱她所爱。她的痴也可爱,这痴也是聪明,王子服和孙子楚都痴对了人,终得善果。痴错人的书生差点丧命,可见聪明的选择何等重要。而有时也许是命中注定,因果使然,痴错人的“痴”,便成為了佛说的人的三大罪恶之一—痴。有时为了让生命之信念不倒,不管对错,人还需痴,因为生命之弦需要你一直弹奏,就像荆棘鸟,不到死亡绝不止飞。在聊斋中品读这些奇事异事,心也随之跃动。而望出聊斋,结合其他作品,抚古追今,结合自身感悟,却也另有一番况味、阅读的意义大抵如此,思考的意义大抵如此。

选自“新浪博客”endprint

猜你喜欢

扶桑聊斋琴弦
蒲翁故里传唱聊斋俚曲
“扶桑”国到底在哪里?
梁晓声:我与《聊斋》
对日本不宜称“扶桑”
无爱的幸福
蒲松龄纪念馆赴台举办蒲松龄聊斋文化展览活动
额头上的琴弦
绿色的琴弦
我们班的聊斋
谁动了我的琴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