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动车的“新国标”时代

2018-03-03杨未宏

中国经济信息 2018年3期
关键词:电动标准生产

杨未宏

新标准的出台将对电动自行车行业带来一定变革。

近日,工信部公布新修订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国家标准报批稿,面向社会公示。新标准全面提升了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性能,由原来的部分条款强制改为全文强制,增加了防篡改、防火性能、阻燃性能、充电器保护等技术指标。同时,强化了电动自行车的脚踏骑行功能。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因其经济、便捷、环保等特点,成为广大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发展迅猛、数量激增。尤其是大型化、摩托化、快速化趋势明显,超标上路、改装超载等问题突出,严重威胁道路交通安全,引起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从2013年到2017年,5年间全国共发生电动自行车肇事的道路交通事故5.62万起,死亡8431人、受伤6.35万人。

本次新标准的出台将对电动自行车行业带来一定变革,改善其带来的负面问题和影响。

安全第一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副局长李江平认为,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道路交通工具,需要兼顾平衡安全、秩序、效率,但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我国是全球电动自行车生产和销售第一大国。据测算,目前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在2亿辆左右,但这其中有60%-70%的车辆不符合新标准。

现行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于1999年发布实施,制定年代较早,标准内容存在一定局限性。比如,仅对最高车速、制动性能、车架/前叉组合件强度3个技术指标强制,整车重量等其他31个指标只要符合24项就算合格。

近年來,一些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企业为占领市场、迎合消费者,生产销售的电动自行车越来越大、越来越重、越来越快,速度、体积、重量和动力性能等远超标准,对道路通行秩序、管理、安全带来严重危害。

此次修订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本着确保所有道路交通参与方的共同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坚持电动自行车的非机动车属性,在对电动自行车的速度、尺寸、重量等指标有所调整的基础上加以限制,有利于从源头上遏制“超标车”的生产、销售。

据悉,新标准从发布到正式实施拟设置半年到1年的过渡期,给企业一定时间进行新产品研发、生产线调整和库存产品消化。新标准正式实施后,对于消费者已经购买的不符合新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和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出妥善的解决办法,通过自然报废、以旧换新、折价回购、发放报废补贴、纳入机动车管理等方式,在几年内逐步化解。

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通过地方立法规范加强电动自行车管理,上海、江苏等地实施目录公告管理,进行注册登记上牌,加强驾驶人教育管理;对超标电动自行车,福州、泉州等地通过设置过渡期、以旧换新、折价回购等措施,逐步消化存量;南宁等地强化通行秩序整治,倒逼源头治理。

影响几何

新标准实施将不会给消费者购买造成较大影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研究院副院长陈大纪表示,“预计未来采用新标准的电动自行车价格涨幅将达到4%—5%。”

据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介绍,目前我国共有电动自行车企业近900家,年产量在3000万辆左右,电动自行车行业年产值超千亿元。目前企业生产的电动自行车,大部分不能满足新标准要求,企业需要在产品设计、零部件采购、工艺装备、生产制造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和时间来进行改造。

“新国标”对电动自行车车速、重量、外形、电池等关键指标作出严格规定,对电动自行车部分技术指标进行了调整,最高车速由20km/h调整为25km/h,整车质量(含电池)由40kg调整为55kg,电机功率由240W调整为400W。

随着“新国标”的实施,一批落后不合规的电动自行车企业将被淘汰出局,这有利于行业的领先企业通过产业整合做大做强。此外,“新国标”倡导轻便、智能、绿色及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明确了产业发展方向,将倒逼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转型升级。

“今后,我们现在说的电动车将分为两类,一种是电动自行车,另一种则是电动摩托车。”浙江宝归来车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群宝认为。同样,浙江锋鸟车业有限公司CEO沈建军表示,在新标准下,现有的电动自行车企业将面临“自行车+”和“摩托车-”的分化。未来“摩托车-”领域的竞争将十分激烈,因此我们选择在“自行车+”的细分领域淘金。

目前,国家实行机动车生产企业和产品的准入管理,如果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没有被列入《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则不具备生产机动车的资格。未来电动摩托车的配套政策落实,必将切割走电动自行车的一大块份额。拿不到机动车生产许可的中小企业,他们就要面对一个萎缩的电动自行车市场,更有可能被淘汰出局。

新标准的实施将进一步加速电动自行车行业分化,出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有专家认为,对于已取得“电摩生产资质”的规模企业来讲,若继续沿用现有产品技术路线(轮毂电机直驱方式),即便不能够生产“电动自行车”,还可以生产“电摩或轻摩”产品,这就为中小企业留出了更多的发展空间,而这对于专注于电动自行车产品开发研究的中小企业来讲,或将迎来一次可谓“难得的发展机遇”。

杨群宝认为,未来的电动自行车将更轻、更简洁、更智能,不仅仅是代步工具,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重在落实

标准定出来了,关键是如何执行。虽然“新国标”为电动自行车的监管提供了依据,但是治理超标电动自行车带来的乱象,还有待各地的质检、工商、公安等相关部门对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和上路行驶等各环节进行有效监管。

针对下一步电动自行车的标准工作有两个方面。一是国家标准委将积极配合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动《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相关后续工作。标准公示后,按照程序,加快标准的审批、发布的流程,争取早日正式发布。二是同时支持开展相关配套标准的立项和研制,进一步完善电动自行车的标准体系,推动电动自行车行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质量提升,实现高质量发展。

“过渡期需要各界理解和适应,也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各方协调,管理跟上,避免‘简单粗暴。”山东大学教授王忠武等专家认为,可通过一定补贴鼓励消费者换购新车,同时完善电池、充电设施等,建立回收体系,加强执法监管和安全意识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电动标准生产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电动自行车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纯电动重卡展会遇冷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MINI 电动概念车
基于Cruise的纯电动客车动力系统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