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确定”中寻求新机遇

2018-03-03宋慧芳

中国经济信息 2018年3期
关键词:远征服务业出口

宋慧芳

2018年,中外经济均将经历一个破而后立的过程,而政策调整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则是驱动2018年宏观经济与资产价格的关键所在。

2008年的金融危机已历十年,十年风雨,经历了痛苦调整之后,全球经济终于看到了复苏的曙光。全球主要经济体在2017年罕见的同步复苏在2018年料将延续,并因此推动全球通胀的上行。与此同时,金融危机以来的政策调整仍是一个痛苦的过程。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节奏在2017年明显加快,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仍呈分化状态,但收紧已经是可预见的前景。而中国经济,终于确定了追求高质量发展的中期目标。在这一大背景下,实体经济的发展再度得到政策重视,相应的,金融体系仍将经历漫漫调整之途。

存在不确定性

自2010年第二季度开始,我国GDP出现下行,截止目前已经27个季度,依然还是下行阶段。中国银行原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教授表示,在进行宏观经济研究的40年中,从未见过这种现象,不是下行的速度多大多快,而是从未出现波动。照常理来说,经济是存在周期现象的,也就是说在一个经济体中有上行、有下行归为一个经济周期,即上行、下行交替出现,但是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根本无迹可寻,无法推断现在的波动情况。

其实对于中国经济而言,不能仅看个体行业,2017年的中国周期股变化使很多人盈利,在国人看来,中国又出现周期了,但是曹远征教授表示,周期并没有发生变化,就拿钢铁来说,只是产能减少,而非需求扩张,是钢铁产业盈利导致股票大涨,而非钢铁需求加大。曹远征表示,周期不再波动使得周期严重变形,说明中国经济问题不能用周期解释。

在曹远征教授看来,周期变形一定出现了深刻的结构性变化,只有结构性变化才能导致趋势性发生改变。那到底出现了什么样的结构性变化?“第一,世界经济可能长期低迷,出口导向难以为继,必须转向内需扩张。第二,出口导向基本是要素便宜化,其中是外国的资本、全球的资本和中国的廉价劳动力相结合形成的出口导向工业,中国出口中大部分是加工贸易出口,而加工贸易出口中大部分是外资企业。比如以出口苹果手机为名的代工企业——台湾富士康。第三,过去中国经济是投资驱动型的,现在人口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储蓄下降,从而投资型经济难以为继。第四,节能减排全球趋势,中国加入巴黎气候协定,中国过去是资源耗费型,环境污染型的。这些都是曾经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曹远征表示。

美、日、欧经济复苏势头较强劲,对我国出口商品需求不易转弱,相对于美、日、欧相继缩紧货币政策,我国货币政策更趋稳健中性。2018年理论上可能会对我国出口有帮助,但是由于中国的出口三分之一的市场,35%是欧洲和美国,因此欧洲和美国对中国的出口表现出什么态度很重要。如果其要进行反倾销,我国出口很难增长,尽管世界经济可能在复苏,但对于我国经济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从2017年8月美国对中国用301条款(若决定对中国贸易实行反制,则大概率对我国相关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2017年12月美国向WTO正式提交书面文件,反对在反倾销调查中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待遇,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可见2018年,如果出口好转,同时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对基建、地产的依赖下降,从而也使得国内正在进行的化解金融风险的监管行动更具底气。相反,如果外需出现大幅波动,则可能导致国内化解金融风险的政策节奏发生变化。

对此,曹远征教授表示,这意味着中国的产业,中国的政策必须由出口导向转为内需扩大。但销售早已是中国企业最大的软肋,从销售市场导向反过来看产品、设计、开发,也就是从需求端发起,从客户、市场入手,开始寻找生产新动能。打破旧世界难免牵扯各种既得利益,因此决定了国家政策的调整从来难以一蹴而就。不过,不破不立,增长模式的转变和政策倾向的变化一旦开始,就不会停滞。从这一角度看,尽管全球经济增长无忧已是共识,但2018年,中外经济均将经历一个破而后立的过程,而政策调整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则是驱动2018年宏观经济与资产价格的关键所在。

调结构中寻找机遇

调结构成为现如今中国经济保持稳增长阶段必须经历的过程,对此,曹远征教授表示,只要明白其核心内容,调结构并不复杂。第一,一二三产业发展重点是发展服务业。第二,内外需共同提高重要是扩大内需,核心是扩大消费,扩大消费基本是增加居民收入。

为此,“十二五”曾提出提高两个同步的约束性安排,要提高居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的比重,要求这个比重提高速度跟GDP增长相同步,也就是说2010年到2020年中国GDP增长翻一番,中国居民收入翻一番。曹远征教授指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肯定在6.5左右,因为6.3增长速度才能保证GDP翻一番,居民收入翻一番,如果经济增长速度不能达到这个预期,政府一定会发动力量,通过政府投资以达到其相应速度,因为这是国家对建设全面小康的政治承诺。

第一,中国城镇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自2009年开始中国居民收入持续上升,中国农民的消费能力也正在向万元、十万元过渡,成为中国成长最快的行业。

第二,随着劳动成本升值,迫使企业不得不通过大量投入研发经费促使其进行改良,使用机器人,进而降低经济成本。机器人全球市场三分之一在中国大陆,而且2017年上半年机器人销售以90%速度增长,工业机器人成为标配。可见中国的制造转型速度如此之快,这对经济学来讲是点点滴滴的技术进展。随着中国制造水平的提升,中国制造邁向中高端已经不是一个梦,而正在现实展开中,特别是中国的装备制造业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8年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都将是新经济的亮点。2015年提出中国制造2025之后,2016年和2017年我国制造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制造业大而全,但先进制造业起步较晚。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制造业结构升级都将是我国高质量经济的新动能。

第三,服务业没有完成任务,要求服务业增加值接近2%。2013年服务业成为中国最大的行业,超过工业,现在占GDP比重53%,到2020年会轻松超过50%,接近60%,服务业将成为中国第一大产业。但此时的服务业不再是单纯的吃喝玩乐,而是逐渐迈向高端化,开始变成生产型服务业。在过去几年间,医疗行业、教育行业、金融产业、互联网、物流、旅游,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服务业。

第四,第三世界正在崛起,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西部地区,不仅增长最快,而且正在发生质的变化。中国最好的纺织技术在新疆,中国最好的云计算、大数据在贵阳,都在西部地区。正因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一带一路”才成为必然,这是经济基础决定要向西开放的结果。西部经济发展使向西开放成为现实,1986年提出向西开放,但是直到30年以后,西部经济发展才变成“一带一路”,其国内段成为投资热点。

曹远征指出,上述四个指标变化背后预示着四组产业的发展,并且这些发展符合中国经济增长,也正在不断壮大。如果说“十三五”在未来三年的历史交汇期里,上述问题得到解决,为中国下一个十五年,走向现代化国家铺平道路,那么从而顺利转入下一个阶段也成为必然。endprint

猜你喜欢

远征服务业出口
新的远征
远征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长征三号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
中介服务业
服务业集聚区
某官自白
谢尔漫的三次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