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台一道同云雨 海峡再架科技桥

2018-03-03秦威

学会 2018年1期
关键词:闽台水土保持福建省

台湾海峡,一条长300公里,宽150公里的海峡,在闽台之间飘然而过,近代百年间,两岸朝发夕至,舟揖相通。然而,四十多年来,由于两岸政治的藩篱,使台湾海峡成为台湾省与祖国大陆之间难以逾越的天堑。

然而这山重水隔,兄弟参商是炎黄子孙的一块心病。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数十年来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不断地努力;而回归祖国也是台湾岛内有识之士的共同期望。基于这项共识,人们将关注两岸交流的目光投向了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福建。

1972年,周恩来总理指示福建气象台,开播对台湾海峡的天气与台风预报。在中南海的办公室里,周总理亲自审阅了这份预报广播稿,临了,他提笔写了一句结束语:祝同胞们晚安。

对台湾天气预报的开播,为当时已中断二十多年的闽台气象信息的交流,写上了继往开来的一笔,始开今日闽台科技交流的先声。

在后来的日子里,福建科技界,特别是作为群众团体的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及其所属的各专业学术团体,为开展闽台科技交流协力同心,卓有成效。

一、三通未通 先通气

1988年的一天,台湾气象学会收到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函,发信人是福建气象学会,信中写道:“闽台气象机构有过亲密合作的历史:1946年由福建省气象局横渡海峡到台湾气象局任职的同仁不下二十多人……”,“台湾的天气预报技术有悠久的历史,大陆的气象事业也有长远的发展,我们迫切希望两岸气象界同仁能共同开展学术交流,特别是闽台气象界的老同事、老朋友、老同学能率先共襄盛举,以开创两岸气象学科交流的先例”。这是闽台沟通学术交流的第一封公函,它使数年来一直处于私人往来的两岸学者的交流,首次以学术团体的身份亮相。

福建省气象学会的呼吁很快就得到了台湾气象界的回应,翌年5月份台湾气象学会原任总干事方冠英先生返榕探亲时与福建省气象学会取得了联系,福建省气象学会邀请方先生与福建气象局领导进行了会谈,双方交流了两省气象工作的情况,并建立了联络渠道。

在随后的三年时间中,闽台双方气象界多次互赠论文、著作,交换气象资料,为两岸的气象科学进入直接的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福建省气象局与福建省气象学会对台科技交流工作被福建省政府有关部门列为福建省对台工作的重点项目,省委书记贾庆林同志了解了闽台气象科技交流情况后指出:“三通未通先通气(气象)”。

省委省政府的肯定与支持,使闽台气象科技交流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1992年南亚及西太平洋气象会议在香港召开第二届会议,福建省气象局局长、省气象学会理事长叶榕生与会期间与台湾气象学会理事长陈泰然教授联络并邀请陈教授来闽访问交流。1993年10月份,陈泰然教授带领一个较高层次的台湾气象专家代表团一行8人来闽访问。在叶榕生局长的陪同下,先后到福州、武夷山、厦门等地进行学术交流,福建省副省长王良■ 与省政府副秘书长刘启力会见并宴请了台湾专家代表团。通过这次访问,闽台气象科技交流展现出更为广阔的前景。

1995年5月下旬,由福建省气象界主要技术骨干组成的12人考察团赴台考察访问,对台湾气象界专有研究的中尺度天气预警系统进行系统的研讨与观摩。

以气象交流为代表的闽台科技交流的一个主要形式——交流互访在福建省科协与各有关部门的配合协调下得到不断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自1993年以来,福建省科协及各专业学会接待台湾科技界专家学者60多批560多人次来闽进行各项交流;组织省内各专业科技人员赴台交流共12批44人次,交流的领域涉及工业、农业、气象、地质、医药、通讯等近30个学科或专业。

为做好闽台科技交流工作,福建省科协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配合福建省经济科技不断发展的需求,对台湾科技界进行了深入研究,组织有关学会进行了10多项台情专题调研,掌握了第一手的资料。在确定交流领域上目的性明确、层次定位高、交流成效显著,几年来举办了20多场较大规模的闽台科技交流会议。1991年福建省科协与有关部门共同主办了“海峡两岸作物改良研讨会”,台湾方面组织了以台湾著名农业专家黄正华教授为首的18位学者来闽与来自大陆各地的37位同行进行了高层次的学术交流。与会代表围绕农作物与园艺作物等10多个品种深入交流,农业部副部长洪绂曾专程到会,他称赞这次会议是当时“两岸农业交流层次最高的一次会议”。

二、引进技术 造福八闽

闽台科技界不解的历史情缘,随着时光的流逝而积淀,当两岸交流的时机来临时,便汇成一股无形的推动力。

56年前,原国民政府福建研究院的夏之骅院

士,在闽西长汀县创办了近代中国的第一个水土保持实验站。抗战后,夏之骅赴台主持水土保持研究工作。

1990年,福建省有关部门与长汀县为长汀水土保持实验站创立50周年举办纪念活动,组织者向远在台湾的夏之骅发出了邀请。年事已高的夏之骅不胜远行,遂指派其得意门生,原台湾中兴大学教授,台湾著名的水土保持专家廖绵浚博士与林姻霖教授专程赴长汀参加学术研讨会。

廖绵浚以其发明并被世界粮农组织命名为“廖氏山边沟”水土保持技术而享誉东南亚,廖博士也一心希望能向大陆介绍推广他的这项水土保持新技术。他在大陆参加学术活动之际通过福建省科协与福建农业大学的介绍,与福建农业大学的一位专攻水土保持技术研究的卢程隆副教授取得联系。

当时卢副教授正在福建闽南的安溪县进行“土壤锓蚀规律与治理研究”的试验,此试验取得了明显的保水挡泥的效果。在交流中廖博士对卢程隆的成果大为赞赏,而卢副教授也为廖氏的山边沟技术所吸引,共同的专业爱好,使两人成为莫逆之交。随后廖绵浚就以台湾水土保持学会的名义邀请福建省水土保持学会副理事长卢程隆访台,考察台湾坡地开发利用与水土保持成果。

廖绵浚的这个邀请引起了福建省科协、省高教委及省水土保持办公室的重视。此首例因公赴台访问,具有不同凡響的意义,有关单位很快便为卢程隆办妥出境手续,1992年8月28日卢程隆到达台北机场,受到台湾同行热情迎接,次日,台湾“农委会”吴辉龙博士专门为卢主持了欢迎仪式。endprint

通过10天的参观考察,卢程隆进一步认识了廖氏山边沟的先进性与低工耗的优点.他乡遇知音后廖博士欣喜万分,他向卢副教授提供了全套的技术资料,期望能在大陆示范推广。

10天的访问,带来卢程隆长达4年的山边沟加覆盖技术的示范推广。卢程隆在福建省科协、省科委、省教委、省水土办及有关地市县的支持下,在南靖、将乐、建阳、闽侯建立了4个示范点,其中南靖试验点在漳州地区引起了广泛重视,推广面积不断扩大。廖博士在随后来闽期间,参观了卢副教授的示范点,看到自己的成果得到推广感到十分欣慰。

福建省科协与省水土保持学会通过廖博士的积极配合于1994年与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台湾水土保持学会在武夷山联合举办了“海峡两岸农地水土保持学术研讨会”,来自大陆各地与台湾的56位代表对两岸水土保持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几年来,台湾水土保持学会给福建水土保持学会赠送了几百册各时期不同类型的技术资料书籍。 引进台湾新技术,构成了闽台科技交流的一大特色。

由于闽台同处亚热带,农作物生产条件相近,加上近几十年来台湾农业发展快,不断培育出优良的农业品种,有鉴于向台湾同行学习与引进新的优良品种和新的耕作方法,福建省农经学会、畜牧兽医学会、农机学会等都派员赴台考察交流,使不少台湾的优良品种和技术在福建得到推广和运用,促进了福建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丰富了福建城乡居民的菜篮子。

福建省科协的一些学会在对台学术交流上也开始尝试融技工贸为一体的方式,福建省茶叶学会与台湾同行共探茶叶的产制销,共同开拓国内外市场,取得了良好的效益。福建省机械学会引导台湾同行来闽合作投资办厂,两岸携手成立了“福建台湾机器同业联合会”,为台商在闽投资办厂提供帮助。

三、1995年:对台交流迈大步

1994年年底,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了对台工作的八点方针,为闽台科技交流开辟了新的视野。

1995年年初,国务委员宋健来闽视察时,十分关注闽台科技交流的进展,他在听取了福建省有关闽台学术交流,科技产业合作等工作的汇报后,对福建省科协提出了“应争取年内组团入台交流”的指示。

福建省科协认识到在新的一年里,对台科技交流工作要响应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新的要求,有大的突破。1995年4月,福建省科协邀请10多位台湾问题研究专家、学者,以“深入扩展闽台科技交流合作”为题,举办了专题月谈会。在听取各方面的建议后,省科协积极推动各学会组织了“海峡两岸医疗仪器学术研讨会”“两岸工业设计交流研讨会”“95中国茶叶、茶文化国际学术交流会”等多项学术交流活动,先后邀请台湾20批160人次的科技人员来闽交流,涉及工、农、地质、气象、环保、医学等13个学科。

为进一步开拓闽台科技交流的新领域,提高科技交流工作的层次,福建省科协在台湾有关人士的帮助下,1995年首次实现了省级科协组团访台。同年,各学会也有6批43人次组团入台参观访问。

镜头一:1995年台湾新环境基金会向福建省科协与省环境科学学会发出了访台的邀请。

一个高层次的访问团组成了。福建省科协副主席侯昭雄为顾问,省环保局局长、省环保学会理事长杨明奕为团长的福建省科技环保交流团一行7人于1995年12月15日到22日对台湾进行了为期8天的考察访问,与台湾省相关组织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为今后的两岸科技交流开拓了新的渠道。

镜头二:1995年3月20日至31日,应台湾大学地质系的邀请,福建省地质学会代表团一行6人赴台参加大型学术会议。海峡两岸地质学术研讨会”,这是两岸地质学者在台的首次大聚会,大陆方面应邀参加的有39个单位共89人。大会执行主席在开幕式上宣布:福建地质学会赠送大会的两帧巨幅书法作品:“龙”、“虎”,分挂在会场入口处展出,并表示感谢。

镜头三:1995年春节期间,位于福州市中心的福建科技馆花团锦簇,热闹非凡,这里展出的一大批来自海峡对岸的名贵兰花,吸引了广大福州市民,中央电视台和省市电视台多次进行了报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促成这次花展的是福建省花卉协会。

台湾的兰花生产销售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品种优良、技术先进。1995年年初,福建省科协得知台湾兰花界有意来大陆参展的信息后,请省花卉协会与之密切联系,一面派专员申办手续,促成了这次“台湾世界兰惠协会”、“台中县兰花协”来榕的大型兰花展。

闽台两地一水相依、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民俗相通,自然环境的相联,决定了闽台在科技研究上有許多共同的对象与相关的课题,因此闽台科技交流成为沟通海峡两岸的一条重要纽带。

而对于台湾省的许多大陆籍学者专家来说.对于故乡的关注与支持是释放他们蕴结于心的一股深深的思乡情。1992年10月29日晚,在福州西湖大酒店的华宴厅里,来自台湾的柴松林教授在福建省科协四次代表大会的宴会席间道出了老一代台湾科学家的心里话:“当我们年轻时出外旅游,无论是登高山还是临大海.我的长辈总要告诫说:我们的故乡在对岸。几十年过去了,今天我终于有机会亲临故乡,这多么令人激动啊!今天我在这里说,家乡科技界有需要帮忙的地方。我一定尽力而为。”

与此同时,海峡两岸的科学家也已对久分必合有了共识,如地质学家、台湾大学王源教授所说:“台湾地质的‘根在大陆”,而一位大陆学者也表示:“要研究中国的地质,只有包括台湾在内才会完整全面”。福建省科协及各专业学会正是在贯彻党中央的精神,顺乎时事的发展,贴近两岸科学家的思路之中,使闽台科技交流呈现出更为光明的前景。

(本文原刊于《学会》1996年第7期,作者:秦威)endprint

猜你喜欢

闽台水土保持福建省
闽台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现状研究
福建省陈建洪名校长工作室掠影
修诚 启智——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简介
水土保持工程质量控制措施解析
东南风福建省青年油画展作品选登
试论水土保持方案落实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不同知识呈现方式下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闽台旅游业合作制约因素及其化解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