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微课与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

2018-03-03李炜琴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有机化学溶液

李炜琴

(南京卫生学校,江苏 南京 210038)

浅谈微课与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

李炜琴

(南京卫生学校,江苏 南京 210038)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推动了微课的广泛应用。本文以化学课程为例,研究微课与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

微课;化学;课堂教学

近几年,微课成为一个热门词汇,各科教师积极拍摄教学视频,参加各种微课比赛,进行教学手段革新,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可是,面对已经拍好的大量微课视频,如何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将其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是不少教师的困惑。笔者尝试以化学课程为例,探讨微课和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

1 微课

1.1 微课的概念

微课的主要内容是教学视频,同时还包括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练习与反馈、教师反思等教学材料[1],它们以一定的逻辑顺序呈现,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学习环境。因此,微课有别于传统的单一教学手段,融合了多种教学材料,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有目的地进行学习。

1.2 微课的特点

(1)时间短。课堂教学时间较短,为了方便穿插在教学过程中,或方便学生在课前、课后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微课一般为8~12分钟,最长不超过15分钟。

(2)内容精。因为时间有限,所以微课的内容必须精炼,突出某个教学环节或概念,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炼。

(3)重点明。微课是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展开的教学活动,重点突出,目标明确,方便学习者有倾向性地选择微课内容,更好地把握教学方向。

(4)形式多。微课学习方式灵活,学生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观看教师提供的微课视频,进行自主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

2 微课与化学课堂教学相结合

目前微课教学主要是教师事先录制一段教学视频,由学生在课前根据需要自行观看,然后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讲解和答疑。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习兴趣,也能挖掘学生的潜能。但是这种将知识传授过程放在课堂之外的教学模式,使得学习重点和难点分散开来,学生不能进行深入探究;用视频播放代替教师课堂讲授,使得课堂教学本质上与以往并无太大的区别——以前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课,现在在课外看教师讲课视频,影响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不利于思维能力培养。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应用微课教学的关键之处在于找到一个最佳的切入点,将微课合理穿插于化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选择好的时机引入微课,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本文以全国高职高专护理规划教材《化学》第四章第三节“溶液的配制”为例,探讨如何寻找微课与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点。

2.1 课前引入

溶液的配制是每一位护理专业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内容。如何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常见溶液的配制方法,并运用到以后的护理工作中,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为了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笔者邀请已毕业的学生在医院录制一个微视频,展示临床上几种常见溶液的配制过程。教师加入画外音进行讲解,将其制成一个微课,主题是“溶液的配制在临床上的应用”。在课前先让学生观看微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通过微课导入新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2 理解新课

“溶液的配制”这节课除了要求学生掌握相关计算外,还要求其掌握配制溶液的基本方法。为此,笔者在课前围绕溶液的配制录制了一个视频。为了起到示范作用,务必注重实验操作的严谨性和实验物品的完整性,如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容量瓶、滴管、洗瓶。然后,按照实验顺序进行操作,先计算、称量,随后溶解、转移、定容等,并强调每个操作的注意事项。该微课内容清晰明了、针对性强。学生在课上观看了微课之后,可能会对一些操作步骤有自己的意见,这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将课堂教学活动推向高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在课堂教学环节,微课起到了辅助教学的作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提高学生理解能力,教师上课也省时省力,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2.3 提升教学效果

“溶液的配制”这节课的能力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几种常见溶液的配制方法,学生在看完微课视频后,知道了实验的规范操作方法,通过和教师沟通交流明确了配制过程中各个步骤的目的,但是亲手操作时难免还会有失误之处。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笔者又特意录制了一个微课,通过分析实验中的错误操作步骤,指出错误的原因以及会产生的后果,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大幅度提升。学生纷纷表示不仅能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并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意识地注意容易出错的地方。

3 反思

(1)微课是知识的浓缩,每一节微课的内容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有选择性地学习,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反复观看视频、反复思考和琢磨,因此微课的授课对象是全体学生[2]。

(2)微课的制作过程不是知识的简单拼接,而是知识的再加工。因此在微课录制之前,教师要不断查阅资料,开拓思路,丰富教学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以录制出高水平的微课视频。

(3)微课授课时间较短,这就要求教师语言表述尽量简洁清晰、富有逻辑、易于理解。在录制微课之前,教师应不断琢磨教学内容,提高自己语言表达的精炼性。在制作关于实验操作的微课时,务必重视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4)录制微课需要教师综合运用多种软件,如PPT、录屏软件、截屏软件、视频剪辑软件、音频软件等,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掌握当前先进的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将教学设计体现出来。因此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成为真正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教师。

总之,微课的出现使得教学手段更加丰富,推动了教学模式的改革[3]。微课与课堂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其辅助作用,能够大大丰富课程的内涵,增强教学互动性,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并推动知识的共享和资源的再利用。

[1]张勤.浅谈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7):3-4.

[2]胡雁平.略谈微课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的辅助作用[J].教育观察,2015(4):83-84.

[3]陈心忠.关于开发高中化学“微课”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6):16-17.

G421

B

1671-1246(2018)01-0056-02

猜你喜欢

有机化学溶液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象外之象——牛健哲《溶液》短评
『溶液』知识全解读
纯净天然有机 为您献上一杯道地药茶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解读“溶液”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