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培训研究进展

2018-03-03何小欢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年资突发事件应急

何小欢,杨 希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康复与护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培训研究进展

何小欢,杨 希*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康复与护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应急能力即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敏锐观察到患者的病情变化及面对突发事件时准确分析、判断,采用熟练的技巧,沉着果断地配合抢救和护理的能力,对提高抢救成功率非常重要。本文对护士应急能力现状、意义及培训方式进行综述,结合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归纳和总结护士应急能力的影响因素,探讨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培训的研究进展。

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急救护理

应急即应对突然发生的需要紧急处理的事件。近年来,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频发,这些防不胜防的突发事件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应对各种突发事件需要医护人员提供医疗救治,而救治过程离不开医护人员精湛的技术。目前低年资护士(工作年限<5年)[1]工作经验不足,技术不熟练,沟通能力差,心理素质差,面对各种突发事件时常束手无策,使得操作程序混乱,考虑问题不周全,从而易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2]。因此,提高护士应急能力尤为重要。

1 护士应急能力的意义

1.1 急救能力的概念

急救护理是研究各类急性疾病、急性创伤、慢性疾病急性发作的危重患者的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学科,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急救护理始于19世纪南丁格尔时代,在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南丁格尔以精湛的护理技术和科学的工作方法,使伤员病死率从42%降到了2.2%,这说明有效的抢救及急救护理技术对患者的救护是非常重要的[3]。

1.2 对患者的意义

提高护士应急能力能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提高患者满意度,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能够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降低生命危险,缓解疼痛及焦虑、恐惧情绪;能使患者更全面透彻地认识疾病,缓解紧张情绪;更信任医护人员,从而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减轻心理负担;可避免延误病情,节省患者的时间和费用;提高患者依从性,促进康复。

1.3 对护士的意义

护士的应急能力对保证护理安全有着重要作用,是衡量护理内涵的重要指标之一[4]。增强护士应急能力,有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护理工作具有多变性、复杂性、重要性和高风险性,要求护士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精湛的操作技术。随着社会不断进步,患者的需求与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有研究表明[2],临床护士特别是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较低,对突发事件预见性较差,往往表现为手忙脚乱,对熟悉的操作也因紧张而出现失误,导致工作效率大大降低,甚至有护士不能及时观察到患者的病情变化,并与患者有效沟通,从而耽误了有效的抢救时间而引发一系列护理纠纷。因此,增强护士急救意识,提高护士应急能力,有效地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对他们有效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是非常必要的。

2 护士应急能力的影响因素

2.1 主观因素

(1)缺乏专科知识和临床工作经验[5]。由于低年资护士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特别是专科理论知识相对欠缺,对突发事件处理不熟悉,急救药物不能及时应用,不能快速建立静脉通路,操作流程混乱,易导致护理安全隐患。

(2)缺乏护理观察和护患沟通能力[6,7]。由于护理队伍愈来愈年轻化,低年资护士在全面抢救过程中观察病情能力方面存在不足,不能及时配合医生抢救,法律知识欠缺,正确识别与处理遗嘱能力较差[8],易延误抢救黄金时间。由于护士缺少沟通技巧,回答问题不够全面、透彻,容易导致患者对疾病产生误解,引发患者的不安心理,使得救治工作被动或影响抢救时机而引起医疗纠纷[2]。

(3)心理素质较差。很多护士在模拟操作中能取得好成绩,但在实际操作时,一旦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出现突发事件就会手忙脚乱,影响抢救的及时性、有效性。因此,应在护士专业学习初期对其进行指导与培训,提高抢救能力,增强专业受挫能力,提高心理素质[2]。

(4)职业态度较差。个人约束性差,工作态度不端严,责任心不强,工作敷衍了事,自主学习能力差。

(5)情绪多变。由于工作压力大、身心疲惫、长时间精神紧张、焦虑、月经紊乱、痛经以及患者家属的不理解等,护士情绪急躁、多变、不稳定,影响工作效率。

2.2 客观因素

(1)学习与培训。与应急能力有关的培训方式包括开放式培训、多媒体专题讲座、情景模拟、实际操作演示等,参加过应急能力培训的护士应急能力高于未培训者[1,4]。

(2)工作科室。研究表明,护士核心能力与其所在科室存在相关性。顾红慧等[9]认为“不同科室护士的领导能力、人际关系、法律与伦理实践3个维度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外科、ICU、内科护士得分较低,妇产科、儿科、急诊科护士得分较高。李冰[10]认为外科护士核心能力得分比内科、专科、ICU护士高。

(3)护士多元文化认知。俞玲娜等[11]对应急救援护士多元文化护理认知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工作年限越长、学历越高的应急救援护士得分高于工作年限短、学历低者,接受过相关课程学习的应急救援护士及格率高于未接受过相应课程学习者,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强的应急救援护士合格率高于沟通能力较低者(P<0.05),而不同年龄、民族、职称的护士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

(4)医院级别。高少茹等[12]对18家不同级别医院不同层次的84名血液净化专业护士知识、技能和临床核心能力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三级医院护士得分最高,核心能力较强。这主要与级别低的医院接受规范化培训的护士较少和临床实践经验较少有关。

3 国内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现状及培训方式

3.1 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现状

吴慧怡[13]调查发现,护士应急能力的高低对危重患者的抢救具有重要意义。对80名低年资护士的应急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在病情观察中,没有完全掌握观察要点及方法的有29名(36.3%),由此可以看出,低年资护士的观察能力较差。患者的病情多变,低年资护士临床经验不足,势必影响对患者病情的准确分析与判断。因此,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应急能力培训,可使其在临床工作中沉着冷静,操作规范,有效配合医生进行抢救,使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提高抢救成功率。

冯翠珍[6]对80例工作5年的执业护士应急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显示,病情观察过程中,观察要点未掌握的17例(占21.3%),观察方法不正确的12例(占15.0%),病情评估不准确的13例(占16.3%),发现问题不及时的7例(占8.8%);应急能力调查中,操作不规范的21例(占26.3%),抢救程序缺乏的26例(占32.5%),应急物品准备不充分的9例(占11.3%),应急慌乱的14例(占17.5%)。因此,为提高抢救成功率,对护士进行应急能力培训尤为重要。

李新忠等[14]对511名临床低年资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显示,93.3%的护士认为非常有必要进行突发事件知识和应急流程、操作技能培训;在突发事件知识测试中,有45.6%的护士不及格,其中学历低、工作年限短、未经过培训的护士不及格比例较高。因此,临床低年资护士的培训不仅要注重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还要注重应急能力培训。

3.2 护士应急能力培训方式和进展

3.2.1 开放式培训 沈宇红等[1]通过开放式培训提高了低年资护士的护理水平,激发了护士学习潜能及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培训效果和满意度,促进了医院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的全面发展。

3.2.2 多元化教学培训 邱艳芳等[15]通过以下方式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多元化教学培训。(1)一对一带教: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应急护理知识和应急抢救技术培训;(2)护理查房及业务学习:每月一次,组织科里护士进行学习,以提升低年资护士自身素质和巩固应急知识;(3)案例结合情景模拟学习法:培养低年资护士抢救能力及面对突发事件的决策和配合能力。通过培训发现,多元化教学有利于提高低年资护士对急救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强自信,提高对培训的满意度。罗旭文等[16]认为,多元化培训模式能明显提高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

3.2.3 制订急救方案,开展专题讲座 刘瞻[5]提出:(1)确定急救流程,制订应急预案,指导低年资护士按流程进行急救演练,针对不规范操作进行讨论纠正。(2)开展业务专题讲座,提高低年资护士护理能力。确定培训内容为基本急救操作(如静脉穿刺技术)和护理急救技术(如心肺复苏术)。(3)加强护患沟通技巧培训,避免其回答问题简单、生硬,引起患者反感。通过对低年资护士的强化培训,使其熟悉和规范抢救流程,提高抢救能力,更好地配合医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3.2.4 加强院前急救护理培训 金珊[17]提出,通过加强院前急救护理培训,提高护士应急能力、院前急救技术、快速反应能力与评判性思维能力。

3.2.5 进行分层次培训 张晗[18]认为可对护士进行多层次培训。(1)根据对急诊护士的素质要求,评估内容包括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应急能力。(2)确定培训目标,使不同层次护士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掌握急救技术,并在短时间内有效配合医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4 总结

综上所述,应急能力是对当代护士的要求,也是目前临床护士特别是低年资护士普遍较薄弱的环节。可通过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帮助其分析抢救配合中的不足,提高沟通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学习护理知识和技能,提高在应急环境下的分析与判断能力,迅速有效解决问题,增强自信与综合急救能力,减少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与护理质量。

[1]沈宇红,杨青敏.开放式培训在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培训中的应用效果[J].天津护理,2016,24(4):286-288.

[2]曾锦霞,韦素惠,廖林英.护士应急能力培训的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5):103-104.

[3]赵丽婷,赵素琴,杨辉.临床护理人员急救能力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5,13(11):974-975.

[4]苏敏.低年资急诊儿科护士应急能力培训的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1):137-138.

[5]刘瞻.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的评估及提高途径[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6):253.

[6]冯翠珍.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的评估及提高途径[J].北方药学,2012,9(4):111.

[7]邹霞.低年资护士应急及病情观察能力的评估及培养[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6):149-152.

[8]江颖,肖明朝.我国临床护士医嘱识别能力的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14):32-33.

[9]顾红慧,胡剑华,龚戬芳,等.不同科室护士核心能力的调研分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10):1238-1240.

[10]李冰.临床护士核心能力现状调查[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3):4-6.

[11]俞玲娜,汤莉,刘玲中,等.应急救援护士多元化护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17):86-89.

[12]高少茹,彭刚艺,刘莉.18家不同等级医院不同层级血液净化专业护士核心能力现状调查[J].现代临床护理,2010,9(10):1-4.

[13]吴慧怡.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的评估与提高途径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9):209.

[14]李新忠,蔺波,蔺益红.临床低年资护士对突发事件应急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5):185-186.

[15]邱艳芳,缪星.多元化教学在低年资护士应急抢救能力培训中的应用[J].福建医学杂志,2015,37(3):152-153.

[16]罗旭文,陈晓琪.应用多元化培训模式培训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4(10):158-159.

[17]金珊.加强院前急救护理培训,提升护士应急能力[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6(5):89-90.

[18]张晗.提升见习急诊护士的应急能力[A].2012年河南省腔镜护理管理新技术新业务研讨班论文集[C].2012.

R192.6

A

1671-1246(2018)01-0147-03

(*通讯作者:杨希)

猜你喜欢

年资突发事件应急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2019年资管行业十大猜想
主诊革命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PDCA循环管理法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