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作过程导向背景下的医学院校食品生物化学教学设计

2018-03-03王富刚魏永义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生物化学导向食品

王富刚,魏永义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漯河 462002)

工作过程导向背景下的医学院校食品生物化学教学设计

王富刚,魏永义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漯河 462002)

工作过程导向是高职教育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是工学结合课程开发模式之一,是在对职业工作岗位充分调研基础上,基于典型工作内容,进行的课程内容开发,是高职教学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1]。笔者以食品生物化学课程为例,结合教学实践,从课程定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基于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

工作过程导向;医学院校;食品生物化学

食品生物化学是我校食品专业的基础课,是生物化学的分支学科,也是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应用于食品加工、检测技术的重要基础,对于食品专业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以及将来从事食品加工、食品检测等方面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1 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进行课程定位

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企业岗位要求及国家职业标准,确定食品生物化学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群[2],主要包括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和产品分析与检测等方面。通过基础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使学生具备完成常见生物分子(如蛋白质、糖类、脂类、酶等)分离、纯化、鉴定、含量测定与合成等工作任务必备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主要概念和规律,培养科学思维能力,运用所学生物化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2 明确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

我校食品营养系设有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等专业,其培养目标不尽相同,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各专业人才培养,在食品生物化学课程建设过程中,结合各专业特点,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分析职业岗位知识和技能构成,整合课程教学内容。

例如,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和食品营养与检测两个专业的食品生物化学学习中,物质代谢过程一直是难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能在食品、药品、卫生防疫等领域从事与食品、药品安全有关的技术或管理工作,因此,对该专业学生而言,教学重点为糖类、脂类、酶化学和食品的色香味化学以及食品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分离与检测技术等,没有必要在物质代谢这一章节花太多时间,否则容易使学生抓不住重点[3]。对于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学生来讲,为了能够使其对营养科学理论有深刻理解,结合本专业教学目标以及学生今后的发展方向,需要重点讲解物质代谢部分,而其中又以葡萄糖代谢为重中之重,应着重讲解糖酵解、三羧酸循环、氧化磷酸化3个相互联系的物质与能量代谢体系。

3 多元化教学模式

3.1 多媒体教学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包含大量化学反应和复杂的物质与能量代谢过程,学生普遍反映理论知识不易理解和记忆,给实验教学带来不便[4]。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PPT、教学录像等手段进行基本概念讲述。将原来抽象、复杂的生化反应和机理,用图像、动画形式生动地表现出来,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制作成微课视频,方便学生以翻转课堂形式进行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2 问题式教学

在食品生物化学教学中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分组讨论进行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按照认识事物,掌握知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层层深入,自主探究[5]。如讲授“糖酵解”时,引入问题“为什么剧烈运动后会感到全身酸痛”;讲授“维生素A结构与功能”时,提出问题“为什么人从光线较亮的地方进入光线较暗的地方时,开始看不清,过段时间又会恢复视觉”;讲授“生物氧化”时,提出问题“为什么一氧化碳会使人窒息”。通过问题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食品生物化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食品生物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食品生物化学不是空洞的知识堆积,通过学习可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3.3 对比法教学

食品生物化学教学内容中,有很多平行或相对的概念,可采取对比法进行教学,如生物大分子结构(DNA与RNA结构、蛋白质二级结构与DNA二级结构),概念内涵比较接近的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代谢过程(糖代谢、脂代谢),翻译过程(原核生物的翻译和真核生物的翻译)等,通过对比分析方便学生记忆,也有利于学生对难点、重点的掌握[6]。

3.4 成立开放实验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成立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利用开放实验室进行实验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7]。学生在开放实验室进行探索性实验,可以是自己设计的实验、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食品生物化学课程开设的实验项目等。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准备及实施,对于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寻找改进措施。教师在其实验过程中给予帮助和指导。成立开放实验室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探索能力,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实验技能,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3.5 理论知识与学科应用研究课题相结合

理论知识与学科应用研究课题的融合,是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有效途径,具有两方面意义:一方面,以理论指导实践,设计实验项目,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实验可验证知识的准确性和真实性[8]。学生围绕实验内容,带着问题从课本、参考文献以及网络等渠道了解学科领域及相关行业科技发展的信息,提高了科学设计与评价实验结果的能力,使学习状态处于求知欲增强和自学能力提高的良性循环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科研经验及实验技能的关键点,增进师生互动[9]。食品生物化学实验项目,如天然活性物质黄酮的提取、果胶的提取及凝胶特性、果蔬加工酶促褐变的抑制、酶对蛋白质水解作用、油脂的乳化等就是结合科研课题构建的实验内容。

4 结语

工作过程导向背景下的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改革,避免了传统学科教育与生产实践脱离的现象,学生的综合技能明显提升,并认为学习过程相对轻松,教学满意度也逐年提高。但在课程改革过程中,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教学课时较少,使知识点学习受限,特别是实践环节教学时数偏少,理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等。在后续的教学改革中,需进一步精选教学内容,以便在课时不能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能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开展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教学。

[1]高建华,宁正祥,袁尔东,等.食品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266-20267.

[2]刘志贞,赵建滨,张悦红.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9(2):176-178.

[3]卞春,谢玉锋.食品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J].农产品加工,2013(4):81-82.

[4]李双石,苑函,兰蓉,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2153-22154,22157.

[5]柴雁菁.基于工作过程的生物化学教学设计[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4):58-59.

[6]王富刚,李玉兰.高职院校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23):88-89

[7]孙舒扬,李华敏,蒋小满,等.食品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1):52-54.

[8]生书晶,龚玉莲,佘婷婷,等.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广州化工,2015,43(3):186-187.

[9]李玉珍,肖怀秋.工作过程导向背景下的高职《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探析[J].职业时空,2016,12(4):77-80.

G424.1

B

1671-1246(2018)01-0054-02

注:本文系2016年度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医学教育研究项目(Wjlx2016130)

猜你喜欢

生物化学导向食品
我校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22年活动计划表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生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分析
“偏向”不是好导向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