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枫桥经验”的杨凌实践

2018-03-01王雨宾权一章

新西部 2018年11期
关键词:杨凌枫桥经验网格化

王雨宾 权一章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既要注重顶层设计,又要注重基层探索,更要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枫桥经验”就体现了这一理念。

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绍兴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近年来,枫桥镇顺应形势发展要求,以社会治理创新和群众工作为主线,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促使农村社会管理和服务发生了全面转型,为浙江全省、全国各地带来有益镜鉴。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陕西杨凌示范区学习借鉴“枫桥经验”,坚持将网格化服务管理作为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按照“投入要充分、功能要实用、使用要便捷、响应要快速、运行要高效”的总体思路,构建了四级网格三级管理体系,基本形成了“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上办”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经过两年来的实践,网格化实现了从“管控”到“服务”的转变,迈出了“共建共治共享”这一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第一步。

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普适性意义

1、农村社会管理和服务理念转型的需要

传统农村社会管理和服务机制最大的弊端是机械式、非人格化的,不能真正表达出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的偏好,从而造成农村公共产品的无效供给,网格化管理有效地克服了原有机制带来的这些弊端,实现了农村社会管理和服务理念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型。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网格化管理实行团队责任包干、功能互补,有效避免了原体制下主体各自为政,容易出现责任不清、争功诿过而最终导致的“踢皮球现象”,大大增强了管理和服务主体的责任感。二是网格化管理在实施中都需要制定工作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同时还要创设一系列的保障性制度,这极大地增强了管理主体的服务竞争感,又会促使服务主体积极主动地提供服务。三是网格化管理非常重视信息的收集反馈,团队成员会经常直接地面对群众联系群众,特别是近年来对农村居民服务需求的收集不断加强,极大地增强了管理主体与服务对象的交流,使得彼此间的信息越来越对称。

2、促使农村社会管理和服务方式转型的需要

网格化管理必须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网络服务平台和数据库系统,及时准确地做好沟通、信息采集和资源共享。它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促使农村社会管理和服务方式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具体如下:一是重视发挥大数据的作用,从信息的日常收集积累、维护更新到数据分类汇总编入数据库,全流程体现了精细化、动态化。二是通过标准化的流程、专业化的团队,规范化、程序化、专业化的服务不断提升管理的现代性。三是通过建立基础信息系统、综治办公系统、应急处置指挥系统、便民服务中心“四位一体”的信息管理平台,全面构筑人防、技防、物防相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3、促使农村社会管理和服务资源转型的需要

当前农村社会管理服务亟待解决的是将分割着的城乡整合为一体,而整合是促使资源流动的关键。网络化管理的突出功能,就在于从以下三方面整合了资源,从而达到了“帕累托最优”:一是整合党政机关不同部门的工作与信息平台,实现了信息共享。二是将条条块块各项公共服务工作整合到网格化管理中,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三是实现了条条之间的协同,使“上面千条线”汇聚于“基层一张网”之中,通过一网式服务实现了条条与块块之间的无缝对接。

杨凌示范区的实践探索

杨凌示范区在网格化服务管理中的主要做法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是科学划分网格,实现多网合一。按照有利于精细管理、资源整合、服务群众、责任落实的原则,杨陵区将农村区域划分为272个网格,每个网格平均114户;将城区划分为132个网格,每个网格平均152户,区域内所有人、地、事、物、组织等要素和服务事项全部纳入网格。在全区404个网格中,投入1700多万元安装监控探头2300個,实现了城乡视频监控全覆盖。区政府每年列支35万元专项经费,全力保障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正常运转。同时,将民政、食安、消防、人社、安监等多种网格与网格化信息平台合并整合,建立了信息总量达26.86万条的社会治理信息大数据库。

二是实行专兼结合,明确岗位职责。杨陵区编办批设了8名编制,作为专职网格化系统管理员;全区镇办机关干部、社区(村)三委会成员、治安联络员等组成专职网格员;78名社区(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成员和8000余名“杨凌民声”微信粉丝组成兼职网格员,33名区级工作人员组成网格协管员;189名路长、片长等各类管理人员下沉网格,实现“一格多员”,形成了专兼结合的多元化网格员队伍。制定了网格员管理考核办法等系列制度,依据上报事件的质量,每条奖励5元,重大事件奖励300-500元,极大地调动了网格员上报事件的积极性。网格员按照“三活、四知、六必访”要求,认真开展信息收集、环境整治、法制宣传、矛盾纠纷化解等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实现了户籍人口全覆盖,24万杨陵人民成为幸福“网民”。

三是搭建多类平台,畅通群众诉求。杨陵区坚持群众满意标准,改变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方法,群众反映诉求的渠道进一步多元化。积极适应微信广泛使用的社会现状,创新“网格+微平台”模式,以现有的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为基础,开通“杨凌民声”微信公众号,增设“民声快报”入口。截至2017年底,全区累计上报网格事件10984件,办结10980件,办结率99.6%;“杨凌民声”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已达8000余人 。同时,将网格化信息平台与政府网站、微博微信平台、书记区长信箱、便民服务热线等平台有效联通,政务信息公开、办事指南查询、凿情分析研判、网格事件处置等信息和数据实现了共建共享共用。

四是规范处置流程,健全运行机制。对收集的事件信息,按照“发现上报、受理派遣、处置反馈、任务核查、事件归档、考核评价”的“六步闭环”工作流程,通过微信平台、客户端、网站等方式,“自下而上”逐级上报,社区(村)三级平台、镇办二级平台、区一级平台分别根据问题归属和平台职责,做好事件上报、分流督办和办结反馈等工作。对于一般网格事件,尽可能降低响应等级,注重解决问题的时效,最大限度地加快了问题“反应-解决-反馈”的速度。对疑难网格事件,注重彻底解决问题,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统一分析研判、集中交办督办。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网格事件基本做到了“一门受理、一网协同、实时监控、限时办理”。

五是政法力量进网格,法治建设显实效。根据网格事件反映的法律需求和社情民意调查结果,按照“事件从网中来,到格中去解决”的思路,每月确定活动主题,统一时间,集中组织公、检、法、司,分别在5个镇办的5个村同时开展警情通报、庭审现场、普法宣传、法律援助等“三官一律”进网格示范活动。公检法司“单打独斗”向“组团服务”的转变,有效破解了“三官一律”进社区(村)工作不细不实、效果不明显的难题。截至2017年底,已开展12期、60场次活动,收集网格事件180件,化解矛盾纠纷50余起,解答法律咨询300多个,参与群众2600人(次),为推动法治杨凌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六是实施“微民生”工程,缩短服务距离。针对部门责任划分不明确,导致久拖不决的民生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的实际,2016年5月份,杨陵区开始实施“微民生”工程,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小”“急”“难”事件。示范区、杨陵区两级财政共同设立1000万元“微民生”項目资金,利用网格化管理系统,对申报项目进行交办、落实。截至目前,已把83个群众关注度高、受益面广、急需要解决的问题纳入了微民生项目库,共解决民生类问题28个,涉及资金80多万元,真正实现了解决微民生,服务零距离。政府职能与177家社会组织服务相结合、进网格,定期开展“星期六”志愿行动、四点半课堂、文体惠民、情暖幸福院等社会服务活动,将服务送到了百姓家门口,架起了党群干群的“连心桥”。

七是运用数据分析,发挥咨政功能。利用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的统计分析功能,每月定期对上报的网格事件类型、数量进行深度检索汇总分析,形成调研报告、意见建议,作为政府工作报告的参考和依据。两年来,杨陵区委、区政府在谋划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社会治理等重点项目重点工作中,参考网格化分析数据500多条,核减审批事项13项,社保、劳动、卫生计生、工商服务等20多项服务职能实现下延到镇办、社区办理;确定了城市管理、噪音污染、生态环保、建设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20多个;实施了中小学校幼儿园布局调整、事故多发道路升级改造、城市绿化亮化美化等项目50多个,真正发挥了网络大数据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要作用。

网格化管理取得的成效

两年来的实践,杨凌全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体制机制逐步完善,网格化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拓展,工作成效初步显现。

一是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根据网格事件分类检索和统计分析结果,适时推行了便民服务事项网格员代办制,使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实现了“大事不出网,小事不出格”,进一步提高了群众满意度。

二是社会治安进一步向好。所有网格配备“红袖章”志愿者5500名,在治安重点网格配备治安联络员40名,实行治安重点地区网格化巡防机制,刑事案件由三年前每天10起左右降至现在每天1-2起,2016年全年70多天无一起刑事案件发生;2017年各类平台收集信访维稳信息300多条,矛盾纠纷837起,已全部成功调处,以网格单元的“小平安”换来社会的“大和谐”。

三是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网格大数据与政府工作充分结合,使政府决策更趋科学、行政效能更加高效、工作作风更接地气。网格事件办结率、群众满意率逐年提高,公众安全感测评实现“三连进”,2016年示范区公众安全感92.57%,荣获“2016年度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区”称号。2017年公众安全感93.35%,同比增幅0.87%,并获得“2017全国社会治理创新优秀城市”荣誉。

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杨凌示范区基层社会治理网络化管理模式是“枫桥经验”在新时期的创新,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1、网格员的结构和待遇问题

目前杨陵区的404名网格员大部分是由村两委会成员、社区工作者、镇办干部组成,均为兼职,业务素质不高,部分网格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加之网格员工作补助较低。除每人每月50元的电话补助外,再无其他任何补助。这种成员结构和待遇标准远不能满足现实诉求,也不能有效调动网格员的工作积极性。随着农村居民需求和服务的多样化,应进一步拓展网格员的组成结构,尽快提高网格员的工资待遇。具体思路是:人员结构可与农村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大学生村官的出路、社会组织发展、志愿者队伍建设和农村社区共建机制等有机结合,工作补贴可按每人月500元标准预算,40%用于基本工作补贴,60%用于考核。

2、其他网上力量的整合问题

目前杨陵区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主要以政法委为主,“一员多用”的网格化队伍尚未建立,各有关职能部门、行业、系统的工作网格没有进行实质性合并,实现“多网合一”,这不免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随着网格化工作进一步做实做细,亟需整合各种工作力量,促进“多网合一”。重点是对环保、消防、食安、市政、禁毒、安监、公安、人社等部门的网格信息员、食安员、巡防员、治安联络员等力量进行整合,同时费随事转,原有多个的工作津贴补助一并合并,建立每个网格“一名专职网格员+多名网格信息员”队伍,真正实现“一网多格、一格多员、一员多责”。

3、办理网格事件的协调督查问题

目前,杨陵区网格化管理中一个普遍现象是一些复杂疑难网格事件办理存在推诿现象,协调难度较大。亟需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办理流程,加强协调和督查,并将网格事件办理情况纳入考核。对涉及多个部门的复杂疑难网格事件,建议由杨陵区委、区政府牵头,召集相关部门召开联席会议,明确部门责任和任务分工,限期办理,及时反馈;对久拖不决的疑难、热点问题的办理,建议由党工委、管委会督查室督办。

未来,杨凌示范区的网格化服务管理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完全可以将自贸区建设、放管服改革、综合执法体制改革、互联网+政务、智慧城市建设内容与社会治理的网格化深度融合,继续在体制机制、方式方法、服务效能上积极探索,不断实践,着力破解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全面构建网格化服务管理的长效机制,为全省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杨凌经验。

参考文献

[1]陈惠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打赢科协改革攻坚战.科协论坛,2017-11-25.

[2]阮占江,何常胜.破解基层社会治理诸多难题.法制日报,2015-10-28.

作者简介

王雨宾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在职博士

权一章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本科在读

猜你喜欢

杨凌枫桥经验网格化
陕西杨凌:“云上农高会”首次亮相
智慧社区视野下网格化社会服务客体研究
杨凌果蔬国际品牌发展大会日前召开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践及启示
杨凌农业科技功能区 打造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
河北发力网格化监管信息化
新常态下社会矛盾的多元解决机制的重塑
基于“枫桥经验”的新时期社会矛盾多元化解决机制探析
农村网格化建设专题
爱赢得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