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稻纵卷叶螟防治药剂增效配方筛选与应用

2018-03-01邱良妙刘其全汪进仕卢学松占志雄

现代农药 2018年1期
关键词:毒死卷叶螟苯甲酸

邱良妙 ,刘其全 ,汪进仕 ,卢学松 ,占志雄 ,3*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福州 350013;2.福建省作物有害生物监测与治理重点实验室,福州350013;3.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水稻研究所,福州 350018)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medinalis(Güenée)]属鳞翅目,螟蛾科,在我国各水稻种植区均有发生为害,是我国水稻常发性重大害虫,尤以华南和长江中下游稻区发生为害最为严重[1]。稻纵卷叶螟主要以幼虫啃食为害,共分5龄。稻纵卷叶螟初孵1龄幼虫以啃食心叶为害,叶片呈现小白点状,即“白点期”;2龄幼虫在叶尖上吐丝缀合成1~2 cm长的小苞,藏匿其中啃食叶肉表皮,叶片现白色条斑受害状,俗称“束尖期”;3龄幼虫纵卷叶片,虫苞达10~15 cm,称为“纵卷期”;4龄幼虫暴食叶肉,虫苞内绿色部分几乎被啃食,仅留叶片下表皮,并转苞为害,称为“转苞期”,稻叶呈现白叶、扭曲、失水干枯等症状;5龄幼虫造成叶片焦白、干枯、纵裂,称为“暴食期”。稻纵卷叶螟幼虫一生可啃食稻叶5~6片,多者可达9~10片。稻纵卷叶螟大发生为害时,田间呈现一片枯白,甚至整片稻株枯死,给水稻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4]。2000年以来,我国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日趋严重,全国年均粮食损失约76万吨[5-7]。稻纵卷叶螟在福建省年发生5~7代,是水稻最主要的害虫之一,一般发生年份造成减产10%~20%,严重时减产在50%以上[8]。长期以来,稻纵卷叶螟的防治主要依靠化学农药,稻纵卷叶螟已对有机磷、有机氯、氨基甲酸酯和沙蚕毒素类杀虫剂产生抗性[9-12]。随着农业部实施高毒农药替代措施[13],氯虫苯甲酰胺、多杀霉素、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及毒死蜱等药剂大量应用于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一些地区稻纵卷叶螟已经对氯虫苯甲酰胺、多杀霉素等药剂产生敏感性下降或明显的抗性[12,14-16]。为了有效缓解水稻稻纵卷叶螟对杀虫剂的抗性选择压,开展防治药剂混配应用是一种有效的技术途径。科学合理的农药混配具有减少农药使用、提高药效、延缓抗性、降低成本等优点[17]。为此,本文开展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分别与茚虫威、毒死蜱混配的联合作用研究,旨在为稻纵卷叶螟的治理及水稻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达到农药减量使用的目的。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虫源

从福建福州田间采集稻纵卷叶螟高龄幼虫,在室外自然条件下,用分蘖期水稻苗(品种为Y两优1号)笼罩饲养1代,挑选新孵化的F1代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作为杀虫剂室内配方筛选毒力测定的试虫。

1.2 供试药剂

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悬浮剂(青岛奥迪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5%茚虫威悬浮剂(美国杜邦公司);40%毒死蜱乳油(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0%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质量比1∶4)悬浮剂、30%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毒死蜱(质量比1∶20)微乳剂(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制)。

1.3 毒力测定方法

按等比级数,将供试杀虫剂单剂和混剂用纯净水稀释配制成5~6个梯度浓度药液,参考稻叶浸渍法[10]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将30 d苗龄的水稻苗根上部分完全浸没在预先配制好的不同浓度的供试药剂溶液中30 s,然后取出自然晾干,放入底部装有水稻营养液的玻璃试管内。每个试管接入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8头,用橡皮筋将管口用纱布罩住以防止试虫逃逸。将试管置于温度(25±1)℃、相对湿度70%~80%、光周期L∶D=16∶8的人工气候室中,同时以0.01%Triton X-100处理作为空白对照(CK)。每个处理重复3次,72 h后检查稻纵卷叶螟幼虫的存活率,以空白对照组死亡率低于10%为有效试验。以针刺只作微弱反应或无任何反应作为稻纵卷叶螟幼虫死亡判断标准[18]。采用孙云沛共毒系数法评价混剂的增效作用[19]。

毒力指数(TI)、实测毒力指数(ATI)、理论毒力指数(TTI)及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分别按公式(1)~公式(4)计算。共毒系数CTC≥120,表示增效作用;CTC≤80,表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示相加作用。

1.4 药效试验

1.4.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大湖乡新塘村,试验地常年种植单季水稻,土壤为砂质壤土,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中等,pH值为6.1。稻田排灌良好,稻纵卷叶螟常年中等或偏重发生。试验水稻田于2017年5月25日人工移栽插植,水稻品种为泰丰优656。施药时水稻处于幼穗分化期。

1.4.2 田间药效试验设计

试验设药剂处理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悬浮剂7.5,15 g/hm2(有效成分用量,下同)、15%茚虫威悬浮剂27,36 g/hm2、40%毒死蜱乳油480,720 g/hm2、10%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悬浮剂22.5,30 g/hm2、30%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毒死蜱微乳剂180,270 g/hm2,并以清水喷雾处理作为空白对照(CK)。共11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4次,每小区面积25 m2。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间筑小田埂,防止田水串灌。

1.4.3 试验与调查方法

试验按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20]进行。于2017年7月2日,在稻纵卷叶螟1~2龄幼虫发生高峰期,用HD-400手动喷雾器(最大工作压力5 kg/cm2)对水稻植株茎叶均匀喷雾施药1次,用水量为675 L/hm2。施药后15 d,当代稻纵卷叶螟为害定型时调查1次。调查方法: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个样点调查水稻5丛,每小区共调查25丛。调查水稻总叶数和卷叶数,统计卷叶率,同时剥查卷叶内稻纵卷叶螟的残虫数。根据药剂处理区与空白对照区卷叶率和活虫数,按公式(5)~公式(6)分别计算保叶效果和杀虫效果。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DMRT)进行防效差异显著性分析。

1.5 数据统计

采用DPS 7.05统计软件计算毒力回归方程、致死中浓度(LC50)、95%置信区间和相关系数,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计算卷叶率、保叶效果和杀虫效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室内毒力测定试验结果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毒死蜱及其混配药剂对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的毒力测定结果见表1。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茚虫威1∶2、1∶4、1∶6质量比混配药剂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20,具有增效作用。其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茚虫威1∶4的配比增效作用最显著,共毒系数达160.8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毒死蜱4个配比均具有增效作用。其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毒死蜱1∶20和1∶40配比的增效作用最为显著,共毒系数别为221.59和172.53。

表1 杀虫剂混配对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的毒力与增效作用

2.2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由表2可以看出:施药后15 d,10%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悬浮剂和30%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毒死蜱微乳剂2种复配药剂保叶效果为87.15%~90.81%,杀虫效果为94.98%~96.26%,对稻纵卷叶螟具有良好的田间控制效果。2种复配药剂所设剂量处理的保叶效果和杀虫效果均优于3种单剂。2种复配制剂处理的保叶效果和杀虫效果与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悬浮剂7.5 g/hm2、15%茚虫威悬浮剂27 g/hm2、40%毒死蜱乳油480,720 g/hm2处理相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

3 结论与讨论

近年来,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呈不断加剧趋势,对水稻优质高产构成了严重威胁。目前,化学防治仍是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最主要手段[16]。2007年1月1日,我国全面禁止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的销售和使用[21]。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阿维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毒死蜱等高效杀虫剂在水稻生产上大量应用,经过多年推广应用,稻纵卷叶螟已对上述药剂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抗性或敏感性下降[16,22-23]。由于稻纵卷叶螟属于迁飞性害虫,其种群每年在不同虫源地之间、虫源地与发生地之间、不同区域发生地之间迁飞交汇融合。因此,稻纵卷叶螟抗药性监测与治理是水稻害虫防治研究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采用不同作用机制、无交互抗性的杀虫剂进行轮换用药,可以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24]。而科学合理的农药混配具有减少农药使用、提高药效、延缓抗性产生、降低成本等优点[17]。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茚虫威(1∶4)、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毒死蜱(1∶20)混配对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的共毒系数分别达160.83和221.59,具有显著的混配增效作用。田间药效试验也表明,复配制剂对稻纵卷叶螟的保叶效果为87.15%~90.81%,杀虫效果为94.98%~96.26%,田间防效优于单剂的防治效果。通过复配达到了减少农药使用并提高田间防治效果的目的,但在稻纵卷叶螟防治生产实践中也不能长期单一使用同一种药剂,需选择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虫剂合理轮换使用,这对于有效缓解稻纵卷叶螟对杀虫剂的抗性选择压,延缓害虫抗性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稻纵卷叶螟持续控制及水稻安全生产也具有重要的科学与现实意义。开展水稻害虫防治药剂复配增效配方筛选与应用,是实施农药减量使用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表2 杀虫剂复配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治效果(2017年)

[1]傅强,黄世文.水稻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原色图谱 [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5.

[2]王凤英,胡高,陈晓,等.近年来广西南宁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原因分析[J].中国水稻科学,2009,23(5):537-545.

[3]陈晓,刘万才,朱建生,等.2003年我国稻纵卷叶螟特大发生的气候背景[J].应用昆虫学报,2013,50(3):615-621.

[4]杨亚军,徐红星,郑许松,等.中国水稻纵卷叶螟防控技术进展[J].植物保护学报,2015,42(5):691-701.

[5]郭荣,韩梅,束放.减少稻田用药的病虫害绿色防控策略与措施[J].中国植保导刊,2013,33(10):38-41.

[6]包云轩,曹云,谢晓金,等.中国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及北迁的大气背景[J].生态学报,2015,35(11):3519-3533.

[7]刘宇,王建强,冯晓东,等.2007年全国稻纵卷叶螟发生实部分析与2008年发生趋势预测[J].中国植保导刊,2008,28(7):33-35.

[8]孔丽萍,关瑞峰,朱先国.福建省稻纵卷叶螟的发生特点与预测预报[J].福建农业科技,2004(5):25-26.

[9]苏建坤,褚柏,陈伟.稻纵卷叶螟抗药性测定方法初探及抗性监测[J].上海农业学报,2003,19(4):81-84.

[10]Zheng X S,Ren X B,Su J Y.Insecticide Susceptibility ofCnaphalocrocis medinalis(Lepidoptera:Pyralidae)in China[J].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2011,104(2):653-658.

[11]林秀秀,金道超,陈祥盛.稻纵卷叶螟抗药性研究进展[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3):437-440.

[12]唐涛,符伟,王培,等.不同类型杀虫剂对水稻二化螟及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治效果评价[J].植物保护,2016,42(3):222-228.

[13]高忠文,陶岭梅,苏建亚,等.防治稻纵卷叶螟高毒农药替代药剂的室内筛选[J].中国水稻科学,2008,22(6):631-636.

[14]陈伟.广西不同地区稻纵卷叶螟抗药性监测及其生理生化差异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3.

[15]任秀贝.稻纵卷叶螟对杀虫剂抗性的监测与室内饲养技术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3.

[16]王世玉,汤雨洁,任淼淼,等.稻纵卷叶螟杀虫剂敏感基线的建立与抗药性监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6,39(3):402-407.

[17]卢海燕,刘敏,刘贤金.防治褐飞虱高效安全农药复配配方的筛选[J].江西农业学报,2015,27(2):103-106.

[18]陈长琨,李秀峰,韩召军,等.二化螟抗药性监测方法及相对敏感基线[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0,23(4):25-28.

[19]Sun Y P,Johnson E R.Analysis of Joint Action of Insecticides A-gainst House Flies[J].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1960,53(5):887-892.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 17980.2—2000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虫剂防治稻纵卷叶螟[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21]李红梅,李学峰.甲胺磷等高毒农药替代策略的经济分析[J].世界农业,2006(6):14-17.

[22]卢鹏,李建洪,张智科,等.湖北省水稻稻纵卷叶螟的抗药性监测[J].湖北植保,2009(4):14-15.

[23]陈伟,梁立成,严春丽,等.广西不同地区稻纵卷叶螟对4种杀虫剂的抗药性研究[J].广西植保,2013,26(4):4-6.

[24]李燕芳,肖汉祥,张扬,等.乙基多杀菌素对稻纵卷叶螟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 [J].南方农业学报,2013,44(8):1282-1285.

猜你喜欢

毒死卷叶螟苯甲酸
太仓市近年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及防治进展
棉大卷叶螟识别与为害症状
科迪华宣布停产毒死蜱
欧洲食品安全局认为毒死蜱不可能安全地使用
崇明区稻纵卷叶螟历年发生特征分析
红枣100%检出防腐剂,这些人心黑了?
含有苯甲酸的红枣不能吃?
红枣检出“防腐剂”?
红枣里的“防腐剂”
美国环保署计划禁止毒死蜱在农田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