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博、微信在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运用分析

2018-02-28陈美芳陈俊福

现代农业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微博心理健康教育民办高校

陈美芳 陈俊福

【摘   要】 本文就主要对微博、微信的特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对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微博、微信做好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具体陈述。

【关键词】 微博;微信;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Analysis on the Application of Weibo and WeChat i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hen Meifang Chen Junfu

(Min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362700)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technology, the information that fills us all has an impact on our life all the time. In particular, weibo and WeChat are widely used by the public, and are widely used by the public. They are very popular among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How to understand and us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eibo and WeChat to do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work is a new thinking faced by psychological worker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features of weibo and WeChat,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rivate college students, the influence of education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how to use weibo and WeChat to do a good job i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weibo; micro letter;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新時代下,民办高校在高等教育领域的队伍不断壮大,虽然民办高校在办学主体、管理方面和公办院校有所区别,但是,两者在根本宗旨和本质内涵上是一致的。然而,由于民办高校的学生入学门槛较低,学生的综合素质表现也是参差不齐,当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所表现的心理素质也是良莠不齐。生活环境的变化,学生本身性格特点的影响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对此,民办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应多渠道,多方面地对其进行关怀和心理疏导。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主力军,对新鲜事物接受得快,对于微博、微信接受使用率高,民办高校如何运用新媒体从学生的小细节开始影响其心理素质,塑造良好品行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微博、微信的特点与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1.1  微博、微信的特点

微博、微信内容精简,形式多样。编辑微博、微信的内容字数不得超过140字,体现了其简洁的特点,人们除了编辑文字还可以运用视频、图片、音频、网址链接等各种形式进行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甚至可以通过各种表情,标点来表达自己喜怒哀乐,增强了表达效果,让关注的群体第一时间就能体会其所要表达的意思,能快速正确获取信息,提高效率。

微博、微信运用广,传播信息速度快同时也具有私密性。微博、微信用户只需登录手机终端设备就可以随时随地地与好友、朋友圈分享自己身边遇到的趣事,不受空间和时间的影响,再加上公共场所都有提供免费wifi,人们获取信息就更加便捷,从而在发布信息的第一时间,其他关注动态的人们能第一时间浏览、评论、点赞或转发,缩短了人们交流的距离,提高信息的传播速度。这种传播速度是以往任何媒体都无法企及的。同时微博、微信可以通过设置保证自己信息的私密性,也给用户提供一定程度的私密空间来发泄心理不良的情绪。

微博、微信发布信息门槛低,资源共享性高。任何人只需注册一个账号,就可成为使用用户,而发布信息没有固定的形式,也不需要注重其语言组织和逻辑关系,只要用户想分享自己的见闻就可第一时间在微博、微信上发布,从而达到分享、吸引关注的目的。任何人有了微博、微信,就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分享到存在于微博微信的所有资源。

微博、微信互动性强,和传统媒体相比,微博、微信打破了信息传播的单向性,用户既是信息的发布者也是信息的接收者,他们可以多方式进行交流,形成交互模式,通过评语、转发、关注等功能,参与到话题的讨论当中,使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电视节目也通过微信——“摇一摇”——电视参与互动赢红包,得大奖,以此来吸引观众的眼球,参与互动。

1.2  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进入大学后,民办大学生特别关注自我,特别想获得身边老师、同学的接纳、认可,对于他人的否定评价非常敏感,这时也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刻,在形成自我意识过程中,易受到他人和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的情绪还处于不稳定的阶段,当遇到各种事件时所表现的情感体验也不同,大学生普遍存在拖延现象,到最后一刻才草草完成任务的现象屡见不鲜。据Solomon和Knaus的调查,高达95%的大学生存在有意推迟完成学业任务,70%的大学生有经常性的学习拖延行为[1]。在我国,大概有20%的大学生存在严重的学习拖延,有25%的大学生忍受着学习拖延的折磨,有45%的大学生迫切希望降低自身的学习拖延倾向[2]。而同一个群体,尤其是宿舍成员影响非常大,从众心理普遍存在,无时不刻影响着大学生。

2  微博、微信对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2.1  微博、微信对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影响

微博、微信平台的开放与流行,突破了大学生认识事物过程中的时间与空间局限,使大学生拓宽认识事物的渠道,通过微博、微信中点赞、评论、私聊、群聊、转发、关注等手段,释放大学生的精神潜能,培养大学生独立人格,使大学生通过与人分享、讨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拓宽大学生的视野,接触更宽广的世界,达到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完善人格。

2.2  微博、微信对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消极影响

由于微博、微信信息量大,存在着各种正面、负面的信息,又因为发布门槛低,监管不严等特点,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匿名发布谣言和宣传不良信息,对于鉴别信息能力弱的大学生就易发生上当受骗、影响大学生人格发展等事件发生。另一方面,由于微博、微信“足不出户就可知天下事,足不出户就可和任何人交流”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在现实的交往能力,甚至造成人际交往障碍。同时,有些大学生不能控制好使用微博、微信的时间,易形成网瘾,忽视现实中人际交流,不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成长。

3  如何运用微博、微信做好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借助新媒体的优势来开展针对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咨询与辅导工作, 创建新媒体时代下的针对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3]。

3.1  建立微博、微信平台,关注学生心理动态

利用大学生喜欢用微博、微信这种交流方式,高校建立心理健康微博、微信平台与大学生进行交流,满足大學生交流与分享信息的心理需要。高校利用好微博、微信“关注、评论、私聊”等功能来了解学生动态,通过组织一些有意义的话题讨论,让学生参与进来,在互动中使大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认知偏差,从而自觉进行调整。通过关注学生微博、微信了解,掌握学生的动态,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及时进行干预,做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2  通过微博、微信平台,开展心理咨询

高校可开发微博、微信平台,安排专业心理老师与学生进行网上直接互动交流。微博、微信具备了一定的私密性和可控性。这一平台的开发可以使那些存在心理问题并注重隐私的学生提供宣泄的途径,他们可运用匿名的方式与心理咨询师交流,抛掉一些思想包袱,真实展现自己内心想法,使心理咨询师更清楚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以及根源,给出更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3.3  掌握学生使用微博、微信的度,预防网络成瘾

大学生使用微博、微信时间要安排得当,过度地使用微博、微信会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不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塑造,严重时会形成网瘾,过度依赖微博、微信,产生更多的心理问题和障碍。所以,我们在运用微博、微信开展工作的同时,要预防大学生形成网络成瘾。

总之,新事物的产生、总有两面性,我们民办高校面临新媒体的冲击时,要学会认识它、了解它,扬之所长,避之所短,更好运用它服务大学生,将大学生培养成高素质人才,为祖国的腾飞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Eliss,A.& Knaus,W.J.(1977).Overcoming procrastination.            New York:Institute for Rational Living.

[2] 吴进华。师范大学生学习拖延特点及其团体干预研究           [D].漳州师范学院硕士论文,2010.

[3] 张 君,张 斌. 新媒体时代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模式分析[J]. 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7,33(21):           96-97.

猜你喜欢

微博心理健康教育民办高校
何以解忧?基于社交媒体大数据的睡眠健康公众叙事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之力不微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