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系列演讲稿的概念隐喻研究

2018-02-28高肖雅史顺良

新西部·中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概念隐喻一带一路

高肖雅 史顺良

【摘 要】 本文从概念隐喻理论出发,以2013至2017年间习近平关于“一带一路”议题的公开演讲为语料,分析了其中的隐喻类型及作用,得出习近平关于“一带一路”议题的系列演讲中,隐喻类型丰富,对意义的构建起到了很大作用,具有鲜明的特点和强大的说服力,同时也反映了国家的外交政策和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

【关键词】 “一带一路”;概念隐喻;政治演讲

一、引言

“一带一路”建设是习近平在2013年提出的倡议,其核心内容是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对接各国政策和发展战略,深化务实合作,促进协调联动发展,实现共同繁荣。“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对于“一带一路”话语进行的语言学研究也层出不穷。中国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发起国,习近平作为国家领导人和提出者关于“一带一路”的公开演讲对于传播“一带一路”建设理念有着重要作用。演讲中隐喻类型典型而丰富,对于理念的传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政治演讲具有观点鲜明、逻辑性强等特点。国家领导人的演讲具有政治权威性,是政治演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政治演讲是领导人传递信息和增加影响的一种途径,而隐喻是其中经常使用到的一种语言现象。对于国内外政治语篇中的隐喻现象的研究,陈文革(2006)结合具体的新闻案例分析了隐喻在政治语篇中的作用,并认为隐喻在政治语篇中起到了框架、筛选、劝说、类推说理和评估作用。[1]刘文珍(2007)对150篇国家领导人的讲话稿进行了隐喻分析,结论显示汉语政治语篇中隐喻类型涉及范围很广,典型的例如旅行、建筑、军事、植物等等,并指出其中的大多数隐喻发挥着积极正面的价值取向。[2]

汪少华(2011)以布什和奥巴马的演讲为例,对美国政治语篇进行了隐喻分析。从架构理论出发将两篇议题相近的演讲加以对比,得出了“不同的架构和概念隐喻反映并强化各自的价值观”。[3]在此基础上,梁婧玉、汪少华(2015)运用架构理论进一步分析了布什和奥巴马在医保演说中的概念隐喻。运用架构理论和美国两党不同的道德观分析了二者演说中的表层架构和深层架构。[4]文旭(2014)在《政治话语与政治隐喻》中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研究了政治话语和概念隐喻背后的意识形态。他指出了研究政治话语中隐喻的四个原因,对典型的政治理论进行了分析,并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分析了政治话语中的隐喻。[5]

文秋芳(2017)尝试从融合认知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的视角分析了习近平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演讲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拟人隐喻,为我们研究政治语篇中的隐喻提供了新思路。[6]柳晓(2018)对习近平“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中“路”的隐喻进行了研究,并借助亚里士多德的三种说服模式,全面而详细地分析了“路”这一典型隐喻及其意义。[7]然而以上两个研究多基于单一的隐喻类型进行,对演讲中出现的其他类型的概念隐喻未做全面分析。综上对于政治语篇中概念隐喻的研究,存在着语料陈旧、隐喻现象研究不全面等问题。因此,结合时事热点,从概念隐喻的视角对习近平关于“一带一路”议题的系列讲话中的隐喻类型及作用进行全面研究是必要且有意义的。

二、理论依据

Lakoff和Johnson于1980年所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到,隐喻的本质就是通过具体的、已知的、熟悉的事物来理解抽象的、未知的、不熟悉的事物。[8]Lakoff和Johnson把隐喻看为一种认知方式,这是与传统隐喻进行修辞研究的最本质区别。

在对概念隐喻的研究中,Lakoff和Johnson将其归纳为三种类型:实体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和方位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实体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是从人类对物理世界的实体及物质的经验感知中抽象出来的隐喻。人们可以把抽象的思想、情感、心理活动、状态等概念看作有形的、具体的实体,从而允许我们对它进行考量。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超越了实体的概念,可以通过一个概念来建构另一个概念。两个概念所属不同的认知域,但它们的构成成分有着对应关系,结构保持不变。方位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是指参照了上下、内外、中心——边缘等空间方位所组建的概念隐喻,同时也是将大量的身体感觉和层次投射到人类基本情感概念上的结果。[8]

在对于隐喻的运作机制的讨论中,Lakoff 借助数学中“映射”(Mapping)的概念提出了映射理论(Mapping Theory),来解释概念隐喻中源域到目标域的认知过程。Lakoff等学者认为,隐喻是有内部结構的,隐喻的意义是源域的部分特征向到目标域映射的结果。[8]映射是对隐喻的工作机制的具体描述,即隐喻的意义是如何产生的。本文正是以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为理论基础所进行的。

三、语料来源

为保证语料的一致性,选取了习近平在公开场合发表的演讲且讲话者为习近平本人。为保证语料的真实可靠性,选取了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数据库。

人民网创办于1997年1月1日,是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是世界十大报纸之一《人民日报》建设的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交互平台,也是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综合性网络媒体之一。而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是最集中、最系统、最全面地宣传和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权威网站。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及时发布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活动、重要讲话和党的重要会议、重要文件等信息,大力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主张,全面报道党的各项工作动态。网站建有党的知识、经典著作、重要文献集、历次党代会、党史大事记、党史人物纪念馆、红色歌曲和影视作品等多个大型资料库。[9]

两大权威网站保证了语料的真实性、权威性和完整性。从以上两个网站的数据库中选取了2013至2017年期间,习近平在公开场合关于“一带一路”议题的演讲共计10篇,作为本文的语料。

四、隐喻分析

对语料进行逐篇阅读、摘录和分析后,本文总结出了在习近平关于“一带一路”系列演讲中,实体隐喻的使用次数多、频率高、具体隐喻实现类型多,其次是结构隐喻,未发现方位隐喻的使用。因此本文从实体隐喻和概念隐喻的角度分析了语料中表现为具体而典型的七种隐喻类型,即建筑隐喻、人体隐喻、汽车隐喻、路程隐喻、植物隐喻、舟船隐喻、家庭隐喻等。各类型隐喻的使用次数和频率如表1所示:

1、建筑隐喻

建筑隐喻在语料中共出现8次,占隐喻总数的12.1%。在建筑隐喻中,源域“建筑”这一具体概念用来理解和感知较为抽象的目标域,即国家、国家间的关系等。建筑的建造过程中需要多人齐心协力,建成后为人提供方便。国家的发展强大和国家友好关系的建立同样需要各方的努力,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后,惠及各方的人民。

例1: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

例2: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肩负和平友好使命,两次出使中亚,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弘扬人民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 呼吁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

例3:我相信,从这里走出的莘莘学子,一定能成为哈萨克斯坦民族振兴的栋梁。(弘扬人民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 呼吁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

房屋是建筑最常见的形式,其建造需要房梁支撑,需要打实地基,常见的房屋有门有窗。例1和例2中将国家关系概念化为房屋建筑。古丝绸之路和张骞出使西域都在“国家关系”的建筑中打开了门窗,即开辟了新的发展。例3中,“青年学子是栋梁”基于“国家是一座建筑”这一隐喻,青年学子为国家的建设出力正如搭建房屋需要房梁的支撑,青年学子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和房梁对于整栋房屋的重要性是一致的。这一隐喻生动地说明了青年学子的重要性,也是习近平“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这一思想的体现。

例4: 一代又一代“丝路人”架起了东西方合作的纽带、和平的桥梁。(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

例4基于“国家的友好关系是桥梁”隐喻,其源域桥梁被用来帮助读者认知抽象的目标域——国家间的友好关系。河流对岸的两方通过建立桥梁取得联系,进而得以交流、发展和繁荣。两个国家通过建立良好关系,开始彼此了解、相互合作,深化了两国人民的友谊,正如河流的两岸通过桥梁的搭建得以交往的便利。

2、人体隐喻

例5:“一带一路”建设已经迈出坚实步伐。

例6:再次踏上这片美丽的大地,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两国关系的旺盛活力,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

例7:3年来,世界经济逐步回暖,已呈现出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较强的复苏势头,各方信心正在增强。

人体隐喻在语料中出现次数为11次,占总数的16.7%。人体隐喻来源于身体经验的感知。在以上例子中,尽管目标域不同,但源域都是“人体”。其目标域分别为“一带一路建设”、“两国关系”、“经济”。例5中,“一带一路”是健壮的青年,迈出坚实的步伐,强调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前途光明、未来可期,这一倡议是值得被推崇和肯定的。例6则是基于“国家关系是人”这一隐喻。抽象的目标域国家间关系被人这一源域来认知的话,则易于理解:健康的人散发出活力,良好的关系也具有相似特征,因此两国关系散发出活力。例7中的源域没有发生变化,而目标域则是“经济”。人体经历病痛会呈现出病态、低沉的状态,再伤病痊愈后,人体渐渐恢复健康状态。世界经济在经历金融危机后的恢复状态和人的病后康复状态是相似的,因此用“复苏”这种人的状态来认知世界经济的恢复,是容易被接受和理解的。

3、舟船隐喻

例8:面对新的形势,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需要同舟共济,坚定信心,联手营造有利发展环境,努力实现更大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做出更大贡献。(深化互利合作 促进共同发展——在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上的发言)

例9: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

舟船隐喻在语料中共出现4次,占总数的6%。舟船隐喻经常用来描述国家发展、国家关系和经济状况。舟船中各个乘船者和整个船舶是一体的。在舟船隐喻中,用源域舟船来认知目标域国家关系,强调了各国利益的整体性,共荣共生的现实问题。船在行驶过程中,时常会经历风浪,船上的人只有齐心协力才能顺利到达海岸。在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亚太地区、甚至是全球范围内的国家共同遭受威胁时,各国只有拿出同舟共济的信心,共同应对挑战,才能实现发展目标。

4、植物隐喻

例10:明末清初,许多来自中國广东、福建的民众漂洋过海到南洋谋生,带来了中华文化和技术,也播下了中新友好的种子。

例11:双方在科技环保、教育人文、社会治理等领域合作成果丰硕。

例12:令人欣慰的是,中新老一辈领导人精心培育的中新友好合作之树如今已经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深化合作伙伴关系 共建亚洲美好家园——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

例13:“一带一路”建设植根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同时向所有朋友开放。

植物隐喻在语料中共出现14次,占总数的21.2%,其使用频率仅次于路程隐喻,是语料中出现的占比例第二大的典型隐喻。植物常用来隐喻国家间的友好关系。基于“国家间的友好关系是一株植物”这一隐喻,其源域是植物,目标域是国家间的友好关系。植物有生根、发芽、生长、结果等过程。国家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也需要渐进的过程。植物和国家关系这两个认知域之间具有结构的相似性。对植物的维护需要浇水施肥等,处理各国关系也需要付出精力;植物生根发芽后会结果,国家关系经过努力后取得进展;植物结果后其成果是惠及它的播种栽培者,而“让更多人共享发展成果”也是在国家的发展是植物这一隐喻的基础上,让大家享受到发展带来的实惠和便利,感受到祖国的发展和强大,体现了我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5、汽车隐喻

例14:贸易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

例15:我们要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市场和技术和谐共振。(携手谱写亚太合作共赢新篇章——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一阶段会议上的发言)

例16: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业仪式致辞)

汽车隐喻在语料中共出现5次,占总数的7.6%。在“中国发展是汽车”这则隐喻中,源域是汽车,目标域是中国的发展。一辆汽车的引擎为汽车提供动力,引擎马力强劲,车才能跑得快。在例14中,“贸易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可见贸易是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例15中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正如一辆车的车轮,有一个轮子出问题,势必会影响车辆的行驶。只有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两者共同发展,才能共同推动市场和技术的进步。在例16中,中国发展起来后,也愿意帮助其他国家享受到中国发展成果。搭乘“中国发展”这辆车,向其他国家提供方便和快速的发展。上述例子通过将源域“汽车”的特征投射到目标域“国家发展”上,从而允许人们去考量国家发展的各个层面,更易于理解。

6、路程隐喻

路程隐喻是出现次数最多的隐喻类型,在语料中共出现17次,占总数的25.8%。一段路程有起点、方向、终点,有旅行者、路标,过程中可能会有曲折和坎坷,但只要旅行者不懈努力、沿着正确的道路走下去,始终会到达旅程的终点。同样,国家的发展也有方向,发展过程中可能有顺境也有逆境,但只要坚定信心,终会实现繁荣富强的目标。本文将路程隐喻分为道路、起点、方向、标志等方面进行分析。

例17:中国人民没有向命运屈服,而是奋起抗争、自强不息,经过长期奋斗,而今走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

在“国家发展是旅程”这则隐喻中,其源域是旅程,目标域是国家发展。人民正如一个探索中的旅行者,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目标,即旅行中的目的地。旅行有起点、方向、终点。路上可能会有曲折和坎坷,但只要旅行者不懈努力、沿着正确的道路走下去,始终会到达旅程的终点。同样,国家的发展也有方向,发展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但只要坚定信心,终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例18:今年是中国和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中国和东盟关系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在一段路程中,起点是指开始的地方和时间,表明了事物或者事件发展的起始状态。“关系发展历程是路程”,则当前的关系出于最初的地方。中国同周边国家关系、中国和东盟的关系都处于发展的新阶段,都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也是习近平对于中国同周边国家、同东盟关系的展望。从而体现了中国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7、家庭隐喻

例19:携手开创全方位合作新局面,共建亚洲美好家园。(深化合作伙伴关系 共建亚洲美好家园——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

例20:我们应该深化在防灾救灾、网络安全、打击跨国犯罪、联合执法等方面的合作,为本地区人民营造更加和平、更加安宁、更加温馨的地区家园。(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家庭隐喻在语料中共出现7次,占总数的10.6%。家庭通常由具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组成。在家庭隐喻中,“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是一个家庭,地区内的国家是家庭成员。家庭具有包容性,家庭成员之间具有血缘关系,相互帮助,和睦相处的特点。例19中,亚洲是一个大家庭,各国同处亚洲大陆,每个国家都是其中一员,中国同各国是家人般的关系,是大家庭里不可缺少的家庭成员。例20同样将中国和东盟国家看作是家庭中的成员,应当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共同应对外部的威胁,用和平的方式来化解矛盾。家庭隐喻的使用希望通过家庭的特点来得到民众和其他国家的认同与支持,拉近各国之间的心理距离,体现了十九大报告中“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思想。

五、结语

通过对隐喻类型的分类全面概括及其意义生成机制分析,可以得出习近平关于“一带一路”议题的系列演讲中,隐喻类型十分丰富,在语料中出现的隐喻类型共计七大类,其中路程隐喻的使用频率最高,达总数的25.8%,其次是植物隐喻和人体隐喻,使用频率分别为21.2%和16.7%。路程隐喻的使用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执政理念有着密切关系,是国家外交政策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反映。植物隐喻和人体隐喻则与中国的对外政策,尤其是处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关系准则有着内在联系。

【参考文献】

[1] 陈文革.隐喻在政治语篇中的作用[J].南华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6.7(6)88-91.

[2] 刘文珍.现代汉语政治语言中的隐喻研究[D].山东大学,2007.

[3] 汪少華.美国政治语篇的隐喻学分析——以布什和奥巴马的演讲为例[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4)53-56.

[4] 梁婧玉, 汪少华.政治语篇隐喻架构之分析——以布什和奥巴马的医保演说为例[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121-127.

[5] 文旭.政治话语与政治隐喻[J].当代外语研究,2014(9).

[6] 文秋芳.拟人隐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人际和语篇功能——评析习近平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的演讲[J].外语学刊,2017(03)1-6.

[7] 柳晓,石超.修辞视角下习近平“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主旨演讲中“路”的隐喻研究[J].外国语言与文化,2018.2(01)136-146.

[8] Lakoff,G.(1980).Metaphors We Live By.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9] https://baike.baidu.com.

【作者简介】

高肖雅(1994—)女,河北邢台人,兰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专门用途英语方向研究.

史顺良(1962—)男,甘肃兰州人,兰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专门用途英语、话语分析研究.

猜你喜欢

概念隐喻一带一路
中美政治演讲中隐喻对比分析
汉语证券类报道中概念隐喻的认知分析
概念隐喻在构建语篇连贯中的作用探析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中国日报英语经济新闻标题中的隐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