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2018-02-28林明芳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历史学科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摘 要:长期以来,人们多是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手段、方法,改善教与学的环境或方式,而没有进行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存在着“渐进式的修修补补”等弊端,所以无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为教育生产力的应有作用。文章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基础上,提出教师要提升信息技术素养,把握教与学的课前信息化备课,通过学生预习(自主学习)、课堂合作探究、课后教师反思、学生作业拓展等过程,树立新型师生观,构建“主导——主体”教学模式,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同时,还提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要遵循以学生为本、信息资源取舍合理、学习内容和技术运用针对性、信息技术运用适度等原则。

关键词:历史学科;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作者简介:林明芳,福州教育学院第二附属中学教师。(福建 福州 350000)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36-0029-03

21世纪,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各国政府都积极采取措施,开展研究,加强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并利用信息技术来服务课堂教学,加速教育现代化,同时也促进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信息技术要与教育全面深度融合,进而创新发展,提升我国的教育水平。作为一线教师,要认真学习,积极组建课题组,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践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身体力行地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为国家教育事业贡献绵薄之力。本文将结合课题实践,以历史学科教学为例,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途径、策略原则等方面谈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几点认识。

一、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1. 提升信息技术素养,把握教与学的三段过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需要融合的实施者、主导者——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学科教学知识体系,还一定要有相当的信息技术素养。伴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云空间、微课等信息技术在教与学方面的广泛应用,教师要持续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积极参加培训交流,持续提升信息技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能力。通过相关的网络平台、资源空间获取教育教学资源,应用相关软件开发多媒体课件、微课,创建学习平台或空间(如QQ群、微信群等),借助已有的平台,如猿题库、UMU互动等开展线上学习指导,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与学的时空延伸、拓展了,教与学的活动不仅在课堂,还贯穿于课前教师信息化备课、学生预习(自主学习)、课后教师反思、学生作业拓展的过程中。比如,在“部编版”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十三课“香港澳门的回归”教与学中,课前,教师进行信息化备课,在网上收集备课资料336MB,丰富备课资源,寻找了与以往教学视角不同的角度,开阔了历史教学视角。从336MB的资料中进行筛选、提取,最后加工制作成集视频、图片、文字、图表等多种形式呈现历史环境于一体的39.4MB的EN+课件。与此同时,教师借助班级学习QQ群这个有效载体发布预习任务,并在群里打卡汇报,还让学生思考港澳回归的原因及意义,以便进行课堂讨论;在课堂教与学中,通过视频、图片、文字、图表等多种形式呈现历史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和积极性,促进教学活动单元的有机串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比如,教师在组织“一国两制”概念选词填空的课堂活动中,让学生站在邓小平的立场与撒切尔夫人就香港问题针锋相对,共同探讨港澳回归的原因及意义,并利用白板的擦除功能呈现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课后作业:请你访问长辈,把他们在香港回归祖国那一激动人心时刻的感受记录下来,整理成文,配上相应图片,制作成手抄报,并拍照上传学习群,或者制作电子板报上传学习群,学生互相点评,教师最后总评;教师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母子生别离”“漫漫回家路”“喜迎赤子归”三部曲,用故事勾画出香港、澳门问题的前世今生,使教学过程别具一格;借助互联网技术呈现视频、图片、文字材料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收到较好的效果;组织学生探讨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及原因,让学生理解一国两制,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学史能力。

2. 树立新型师生观,构建“主导——主体”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引进教学之初,教师只是对课堂教学进行渐进式的修补,为教学营造了信息技术环境,但没有改革课堂教学的结构。课堂上,教师处于绝对的中心地位,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强有力的灌输,按照自己既定的设计进行教学,掌握课堂提问交流的主动权,学生就像收录机,被动接受灌输,跟着教师思路走,甚至言听计从,不敢质疑,导致其个性和兴趣受抑,缺乏自主学习的精神,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在信息技术引进课堂教学的同时,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树立新型师生观,变“教师为中心”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教与学的效益。

新型的师生观应该是这样的: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不是中心,更不是权威。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促进学习网络形成,注重對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教师与学生都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都是教学的参与者,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是师生合作、体验、探究的过程,在民主的师生观下,国内外学者经过多年探索实践,构建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跨越式”“混合式”等教学模式,以适应不同地域、不同水平的学习者。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变革,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以及教与学的效益的提升。

2014年以来,我们进行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实践,创建了校本翻转课堂模式,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促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实践中,我们遵循双突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易性(通俗易懂)、核素性(学科的核心素养)三大原则。在实践中,于课前将优秀教学视频发布到学生学习群(QQ群、微信群等)等平台,同时发布的还有教师精心设置的学习任务单,要求学生形成书面作业,并上交教师,作为课堂评价和学期总评的依据,确保课前看视频并进行思考。此外,教师还在家长群中与家长交流,共同帮助学生成为更好的学习者。课堂上,学生分小组合作探讨,互相评价,家长、同学合力监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现课堂翻转,课后学生继续作业,固化知识,提升能力。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凸显,教师的主导地位也得到强化。教师课前制作教学视频,制订学习任务单,调动家长、学生合力监督,加强方法指导;课中,组织交流讨论,把握交流讨论的主题,进行适时、适度评价,推动课堂翻转;课后,指导作业,多角度、多方式评价。正是这种新型师生观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推动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提升了教与学的效益。

猜你喜欢

历史学科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初中历史学科有效教学的研究
新形势下探究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高考对学科思维素养的创新考查
在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与方法
论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
浅谈德育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