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群落结构特征与经济类群产量相关性分析

2018-02-28侯留飞唐俊伟

草食家畜 2018年1期
关键词:盖度草甸类群

侯留飞,唐俊伟

(青海省草原总站,青海 西宁 810001)

天然草地退化是指以草本植物为主要植被类型的生态系统逆向演变的过程[1],实质上是在人类不合理的干扰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天然草地植被朝着不利于人类生产的方向演替[2]。天然草地生态系统作为青海省生态畜牧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3]。随着现代人类活动盲目开发利用天然草地资源,如滥挖垦殖、超载过牧等,造成青海省天然草地植被稀疏矮化、生产力下降,鼠、虫害发生严重,并且形成次生斑块状裸地(黑土滩)加剧水土流失。

青海省位于具有“地球第三极”之称的青藏高原东北部,独特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了特有的高寒生物区系和动植物种类[4],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中的战略意义日趋凸显。青海省高寒草甸面积达25.44×106hm2,约占全省天然草地总面积的60.68%,是青海省分布面积最广的草地类型。作为青海省天然草地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寒草甸,因其对所处气候条件的适应,而形成的以嵩草属植物为建群种或优势种的植物群落,该草地生态系统极其脆弱,探究高寒草甸生态系统退化的机制,对草地发生学理论和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本文以囊谦县高寒草甸类高山嵩草型天然草地为例,研究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以期为高寒草甸的合理使用与规划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囊谦县地处三江源国家公园、三江源生态保护区内,东经 95°21′58″~97°07′00″,北纬 31°32′20″~32°43′46″,平均拔高度 4 000m 以上,年降水量 450~550mm,年均日照时数 1 800~2 600 h,年辐射量 93~153 kj/cm2,年均气温 3.8℃[3,5~6]。天然草地植被分属 60科 305属 1 100种,其中禾本科植物 34属 115种;莎草科植物5属39种;豆科植物11属45种;杂类草57科255属901种;杂类草以菊科、蓼科和蔷薇科为主;主要优势种植物有高山嵩草 (Kobresiapygmaea)、矮生嵩草 (Kobresiahumilis)、线叶嵩草(Kobresiacapillifolia)、藏嵩草(Kobresialittledalei)等[5~6]。

2 研究材料与方法

本文依据2007年以来青海省第二次草地资源及近年来生态监测数据,对囊谦县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类高山嵩草型天然草地进行样地地面基况、经济类群产量进行测定,样方面积1×1 m2,测产时间为在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生物量达到高峰期,即每年的7月底至8月初,测定内容包括植被盖度、草层高度、经济类群产量、鼠虫害及毒杂草危害程度等;根据青海省天然草地退化程度分级指标[7],划定测定高寒草甸样方的退化等级,并利用SPSS软件进行系统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地面基况分析

对研究区内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地面基况分析,未退化、轻度退化高寒草甸主要以冬春草场为主,载畜量适宜或略微超载,植被盖度普遍大于85%,主要优势种植物为高山嵩草(Kobresiapygmaea)、矮生嵩草(Kobresiahumilis)、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圆穗蓼(Polygonum macrophyllum)等,毒杂草少见镰形棘豆(Oxytropis falcata Bunge)、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未发生虫害,轻度退化草地高原鼠兔有效洞口数控制在6个/667m2;中度退化高寒草甸在冬春、夏秋草场均有发生,超载过牧现象严重,主要优势种植物为高山嵩草(Kobresiapygmaea)、矮生嵩草(Kobresiahumilis)等,毒杂草镰形棘豆(Oxytropis falcata Bunge)、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等数量增加,未发生虫害,高原鼠兔有效洞口数控制在59个/667 m2,形成裸露秃斑;重度退化高寒草甸主要发生在夏秋草场,主要原因为严重超载过牧,主要优势种植物高山嵩草(Kobresiapygmaea)、矮生嵩草(Kobresiahumilis)等数量减少,植被盖度、草丛高度降低,毒杂草镰形棘豆(Oxytropis falcata Bunge)、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等数量明显增加,未发生虫害、鼠害。随着退化程度加剧,高寒草甸植被盖度、草层高度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此外,由于重度退化高寒草甸未发生鼠害,且毒草数量较大,造成重度退化高寒草甸的植被盖度、草层高度略高于中度退化高寒草甸,详见表1。

表1 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群落结构和经济类群产量计算表

3.2 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经济类群产量分析

如表1所示,未退化高寒草甸的鲜草总产量最高为208.66 g/㎡,且可食草产量156.33 g/㎡占鲜草总产量的74.92%,可以为研究区畜牧业生产提供优质饲草料资源;鲜草总产量、可食草产量随着退化程度加剧逐渐降低,特别的是重度退化高寒草甸的相应值略高于轻度、中度退化高寒草甸,这是由于重度退化高寒草甸未发生鼠害且毒草数量较大造成的,详见表1。对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的群落结构值、经济类群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表2):植被盖度与可食杂草、不可食杂草、可食草产量之间,以及草层高度与可食杂草、不可食杂草、可食草产量、鲜草总产量之间,表现出极强的相关性。

表2 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群落结构和经济类群产量相关性分析

对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群落结构及经济类群产量进行分析,植被盖度、草层高度、可食草产量、鲜草产量等随着退化程度加剧逐渐降低,这与张静等[8]对三江源退化草地的研究结果一致;并且植被盖度、草层高度与可食草产量、鲜草总产量之间表现出极强的相关性,这说明群落结构特征随着天然草地的退化进行变化,并对天然草地经济类群年产量产生影响。鉴于此,通过对经济类群产量进行分析,可以从侧面反映出高寒草甸天然草地退化程度,并且在利用过程中,对未退化、轻度退化高寒草甸合理载畜适度放牧,对中度、重度退化高寒草甸减畜或禁牧,以求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持续健康发展。

[1]杨汝荣.我国西部草地退化原因及可持续发展分析[J].草业科学,2002,19(1):23-27.

[2]兰玉蓉.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草地退化现状及治理对策[J].青海草业,2004,13(1):27-30.

[3]春梅.囊谦县高寒草甸类草地生态价值评价[J].青海草业,2010,19(3):31-36.

[4]青海草地资源[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12.

[5]措吉.囊谦县高寒草甸经济类群产量分析[J].养殖与饲料,2012(12):43-44.

[6]宁洪才,春梅,李庆福.囊谦县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4,34(5):23-25.

[7]辛玉春.青海省天然草地退化程度分级指标初探[J].青海草业,2013,22(1):19-21.

[8]张静,李希来,谢德雄.三江源地区不同退化草地聚类分析[J].草业科学,2008,25(6):8-13.

猜你喜欢

盖度草甸类群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特征
山地草甸
黄山市近30 a植被盖度时空变化遥感分析
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及多样性
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盖度对产流产沙的影响
薏苡种质资源ISSR分子标记筛选及亲缘关系分析
武功山山地草甸的成因调查
太白山太白茶资源状况研究
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土壤动物功能类群对季节动态的响应
小五台山亚高山草甸植被现状与恢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