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位一体”协调推进河北乡村振兴

2018-02-28省政协委员李建强

乡音 2018年2期
关键词:三位一体短板村落

省政协委员 李建强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导向和农业农村短腿短板问题导向做出的战略安排,是关于“三农”工作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综合河北实际来看,河北乡村振兴战略的扎实推进建议从乡村文明的复兴、绿色产业的重塑和农村社区的重建三方面统筹安排。建议:

一、以农耕文明的传承发展提升,强化乡村振兴的内源动力

(一)以乡村文化符号为载体,引导农耕文化回归。传统的村落、独特的建筑布局、生活方式、节庆习俗、农事活动是农耕文化几千年的积淀,承载着农耕文化的魂。一是加强传统民居村落的保护与传承。着眼于传统村落的地域条件、文化特征、资源禀赋等方面的差异性,采取差异化的保护措施和发展模式。对传统特定民居、村落实施定向保护,确保村落空间、历史和价值完整性的有机统一;对于普遍意义上的农村人居应注重村落结构肌理与山水格局相宜,生产生活环境与生产生活方式并重。加强太阳能、沼气等新能源、新材料及适用技术的应用推广,建立节约型、和谐型生态村庄。二是加强传统节庆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中国传统节庆除了具有浓厚的农业色彩外,许多传统节庆活动中都包含着中华民族崇尚圣贤、缅怀先烈、尊老爱幼的精神内涵,强调人际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是乡村复兴的重要资源。应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注重挖掘各地节庆民俗的丰富性,保护好本地特有的民俗现象,揭示民俗的内涵,发挥民俗节庆的文化承载功能。

(二)以生态文明为引领,丰富乡村文化内涵。生态文明的提出赋予农耕文化新的内涵,成为乡村复兴的文脉。一是以“价值重建”重拾“应时、取宜、守则、和谐”的生产观。品牌绿色农产品具有显性的市场价值、消费者价值、生产者价值和生态价值,通过品牌绿色农产品的价值保证,重新建立起“和谐统一的三才观、趋利避害的农时观、辨土肥田的地力观、种养三宜的物性观、变废为宝的循环观、御欲尚俭的节用观”,引导农民绿色生产意识的自我觉醒、自觉维护和根植。二是以“去伪存真”修正伪城市化的消费观。农民既是社会最大的生产群体,也是最大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直接影响着消费的数量、质量和方式。应用生态文明理念引导和塑造农村消费行为,放弃伪城市化,理性选择自身的消费需求,在生活消费过程中不奢侈、不浪费、不攀比,注重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通过农村的绿色消费需求来推动绿色供给。

二、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强化乡村振兴的发展基石

(一)以田园综合体为抓手,示范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振兴关键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改变传统农业相比于其他产业的相对低效,实现农村绿色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是当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举措。应以田园综合体为抓手培育打造一批融合发展先导区,通过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引领乡村建设。

(二)实施产业融合技术要素的集成供给,保障农村绿色发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需要生产技术、管理技术、营销技术、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技术要素的集成供给。应充分发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业科技园区的技术支撑和引领作用,集成组装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要素模式,通过技术要素的集中精准供给,实现科技支撑效应的最大化。应发挥培训示范功能,强化新型职业农民技术培训,开展技术交流,提升技术应用水平,打造一批爱农村、懂农业的新型农民。

三、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夯实乡村振兴的载体

(一)加强顶层设计,补齐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短板。应按照“十三五”期间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开辟农村广阔发展空间的构想,加强顶层设计,强化规划引领,以完善村镇规划体系为抓手,分类指导、因地施策,补齐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短板,夯实农村发展基石。

(二)以“需”定“供”,有效提升农村公共产品保障水平。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个性化、定制化需求加大,在现有总量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公共产品供给方需要精准对接需求方,通过建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双向互动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表达机制,提高农民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参与、决策能力,尽快补齐农业新业态发展所需的公共服务短板。□

猜你喜欢

三位一体短板村落
补齐短板中的短板 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立新标 补齐劳动防护短板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DCT的优势与短板并存
补齐短板 建好“四好农村路”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