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2018-02-27赖新闻

江西教育C 2018年12期
关键词:本堂周长长方形

赖新闻

数学是思维的殿堂,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课堂的积极性,使数学变成学生喜爱的一门学科。

一、精心设计,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好的设计能让数学课堂环环相扣,直接影响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大多在讲台上讲述知识点,学生在台下仔细倾听,这样虽然能够完成教学目标,却忽略了学生的兴趣与主动性,还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对数学问题不主动思考。因此教师要改变数学课堂设计,从导入开始,营造一个充满趣味、生动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这一单元时,教师在教学伊始便可请上学生最喜欢的好朋友“熊大熊二”。这时教师再引出问题:“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我们可爱的熊大熊二,告诉老师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學生根据教师的问题进行思考,有的学生观察到两只熊的毛色、眼睛以及手脚等特征,这时教师将熊大熊二转过身,让学生观察熊大与熊二的背面,又发现了什么不同?以此作为本节课的导入。这样的导入贴合学生的生活,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初步学习观察物体。当课堂渐入佳境时,教师便要解决本堂课的重难点问题,本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正确指出物体的正面、反面与侧面。因此,教师在突破课文重点时,将熊大请到课堂中,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每一个小组都发一个熊大的玩偶,要求学生对照着玩偶指出哪里是熊大的正面,哪里是熊大的反面,哪里是熊大的侧面?这样实物与小组合作相结合,学生一边交流讨论,一边说出自己的看法,教师再让小组成员在讲台上展示各自的学习成果,每一个小组都能快速掌握本堂课的重难点。最后是课堂总结部分。教师在总结部分可为学生拓展知识,让学生在课后去观察生活中的物体,说出物体的三个面,在下一节课展示。这样的课堂从导入开始层层递进,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积极性特别高。

二、巧妙提问,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教授学生数学方法,更要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问能很好勾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从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去思考课桌、书本以及整个教室的地面周长是多少?让学生想一想要怎样去计算。有的学生说我们将课桌的四条边都加起来就可以算出周长了。但是教室这么大,当我们在计算庞大物体周长时,又要怎样计算呢?当教师为学生出示两张长方形卡片,需要学生量一量这两张卡片的周长时,学生能自主构建解题策略。有的学生将长方形的四边相加得出这个卡片的周长,有的学生思考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那么就用长乘2加宽乘2得出的就是周长。通过总结,学生得出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最后再回归到如何测量教室的周长,教师让学生课后去思考,说出自己的想法。

三、主动参与,树立学生学习信心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碰到难题总是害怕,知难而退。学习数学就像是在攀登一座高峰一样,只有不断克服困难,才能打开数学思维,走进数学的殿堂。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突出学生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例如,在学习《年月日》这一单元时,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让每一个小组解决一个数学任务,学生自己做课堂的“小老师”,展示讨论成果。教师可给A小组布置找找生活中哪里有年月日的存在?B小组数一数一年有多少天?C小组找一找在一年中有几个月,每个月又分别是多少天?在教师这样的任务下,每一个小组都认真思考,积极讨论。为了更好展示成果,他们绞尽脑汁。在寻找生活中的年月日这一小组展示时,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带来了自己寻找的日历,让我们看到了不同的日历。通过小组展示,小组中的后进生也很快融入课堂展示中,树立数学学习信心。

总之,教师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播者,更要做学生数学思维的筑梦人。通过精心设计、巧妙提问以及主动参与,激发学生数学课堂参与积极性,进而提升小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本堂周长长方形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分类数 不出错
巧替换 妙解答
巧算周长
走进崇本堂
长方形的困惑
务本堂
周长小诊所
我对课堂练习的理解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