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规则有效教学的探究

2018-02-27肖硕敏

江西教育C 2018年12期
关键词:气球规则创设

肖硕敏

小学数学规则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数学概念之间的关系及其规律性在人脑中的反映,主要内容为法则、定律、公式等。小学数学规则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结数学概念与解决数学问题的桥梁,也是数学运算、数学推理与论证的依据。然而,目前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并不重视数学的规则教学,还是采用单一的教学策略。那么在小学数学规则教学中,教师如何有针对性采取有效策略?

一、倡导形式与本质兼容

新课改明确提出: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提高自身素质,探索新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虽然学习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但大多流于形式,导致数学规则教学只注重形式而忽略本質。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这一内容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对生活垃圾构成的扇形统计图主动探究,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知道分母加分母,分子加分子的方法是错误的,必须单位“1”相同。如果直接告诉学生利用通分来计算,显然这种教学方法只重视了形式上的呈现,不利于学生真正理解内化法则。

二、教学过程适度情境化

计算法则在数学规则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尤应重视计算教学。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利用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之间的矛盾。在计算教学中创设情境,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触景生情”,帮助学生理解计算中的难点。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游乐场里一位阿姨正在卖气球,一共15个气球,卖了9个气球,让学生根据情境自己提出问题:还剩几个气球?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需要动手操作的同学可以用小棒摆一摆。通过创设“卖气球”这个问题,表面上解决卖气球问题,实则自己动手探究本节课的重点。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算法与算理的有效结合。

三、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爱因斯坦曾说过:“优秀的性格和钢铁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这说明,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非智力因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加强: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教学《圆的周长》这一内容,可以向学生讲述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从而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其次,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寓数学学习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后,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情感。研究与实践证明,学生的情感、兴趣与该学科的学习质量成正比。在数学规则教学中,如果教师以积极高昂的精神面貌和生动幽默的言语进行教学,往往能很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进而爱上该教师的课堂。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虽说拒绝题海战术,但是相应训练还是必不可少的,毕竟熟能生巧,尤其是对公式、法则的应用。数学规则教学本质上也是对学生的一种习惯养成教育,通过大量实践运用,让学生养成严格认真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大量事实证明,很多学生因为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以及良好的计算习惯,导致法则、定律、公式都不会运用和计算失误,最终影响其思维的发展,所以学生要经常学习训练,真正内化其算理,在学习过程中才可以节约大量时间。

总之,教师要做好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使学生对数学规则性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达到举一反三和灵活运用的目的。同时,教师不可以局限结论,需要通过示范导向帮助学生形成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教与学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气球规则创设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让规则不规则
找气球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气球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