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2018-02-27李成

读写算 2018年19期
关键词:语感课文情感

李成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熟读”。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指导,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关键词语文教学;朗读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9-0228-01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可以把平面的文字化为立体的声音,使文字表达的内容具体可感;在朗读过程中,文章的风采格调、逻辑脉络、语言表达方式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都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鼓励学生“多元性”朗读

(一)时间要充足

朗诵一直是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项目,通过多读,才会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达到阅读能力的提升。教师应把“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以读为基础,努力做到精讲多读,以读代讲。课堂上,教师讲在疑难处、空白处、关键处时,要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读,对于较浅显的、一读就懂的完全可以“以读代讲”。再者,教师要留足时间让学生多读重点句段,难于理解的、有欣赏价值的地方。这样,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与作者产生共鸣,情感得到升华。

(二)目的要明确

甲生读完乙生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如果也没有及时评估反馈的话,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这种有口无心地“念着经”,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

语文新课标中提出:要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那么,朗读训练就要围绕此目标进行。在我的语文教学课堂中,一向重视朗读,我觉得要读出语言中蕴含的情感,朗读训练前,教师首先应有一个明确的指向,例如初读要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读通读顺;研读要理解课文内容,读中解疑,整体感悟;品读要读出感情,读出语气、语调,读中促思,读中体情。在完成全篇课文的学习之后,朗读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对课文能有一个更高层次的整体与部分相结合的把握,要求学生能通过朗读体会并表现出作者感情的变化过程。

我在教学《有的人》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用“间隔线∕”标出长句中语义上的停顿,用“重音符号·”标出需要加强情感的词语。朗读第一节诗歌时,我试着请学生先试读,很多学生把重音落在“活”“死”上,我故意质疑“为什么”,学生争着为我解惑:因为两个“活”“死”强调的意思不一样。这样一来,学生多次朗读多次体验之后,不仅喜欢了朗读,而且加深了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三)涉及面要广

朗读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但是,我们也经常发现,一些教师往往只盯住几个尖子生,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我们都知道,班里的学生都不是整齐划一的,其水平、能力都有明顯的差异,教师应该给孩子们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哪怕只是一次短暂的朗读,对于他,可能就是一个新的起点。

二、培养学生“多彩性”语感

语感就是社会人对语言的直觉,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感性认识能力。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如果只是一味的整齐读、大声读、个别读,则会显得十分鼓噪、乏味、单一,势必影响学生的朗读兴趣和热情。

在平时的教学课堂中,我十分注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句式的点拨和引导,使抽象的语言变成具体鲜活的语言形象,再通过朗读吟诵,让课文深深地感染学生。例如,在教学《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古诗时,为了让学生体会“绿”字的巧妙之处,我们用换近义词的方法进行比较朗读,学生用了“度”、“吹”、“拂”等词替换“绿”朗读,在比较朗读中体会作者遣词的精炼及活用,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领悟能力。

此外,还可以更丰富多彩的朗读形式,如赛读、评读、泛读、表演读等等,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特点及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恰当的朗读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形成特色朗读,在浓厚的朗读兴趣支撑下读出感悟,培养语感,得到情感的熏陶。

三、给予学生“激励性”评价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其认知水平、理解能力也都不一样。因此,评价时,教师要切实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正视他们的差异,在尊重个性,促其发展的前提下,对他们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多一些指导,少一些评判;多一些情趣,少一些教条,尽量采用“激励性”的语言,从正面加以引导,设置朗读水平阶梯。如:“他的朗读好在哪里?”——让学生温习对照朗读的要求去评价。“这一次你比刚才进步多了,如果你吐字更清晰一些,老师真为你骄傲。”——明确表扬的方向,暗示继续加油。“老师听出了这个词你读得很重,知道了你有自己的领悟了。”——表扬学生会自己理解课文了。“如果你能读得更响亮些,你会得到更多人的赞美。”——委婉地告诉学生要注意的方面……这类评价语言,不但能给学生比较与鼓励,强化成功的心理体验,还能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存在的问题找出改进的方法,提高朗读能力。这样,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就保持了他们参与朗读的激情和动力,那么,通过朗读去领悟课文内容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阅读教学也因此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而言之,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坚信,只要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有了耐心、有了恒心、有了毅力,我们的学生在朗读方面会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霍启明.新课程语文教学论研究.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语感课文情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情感
台上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
语言与言语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