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健美操选项课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2018-02-27杨爱林

求知导刊 2018年30期
关键词:健美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杨爱林

摘 要:在我国高校体育课上,健美操的教学应该凸显出体育教师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随着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学任务,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从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方法上进行改革创新,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的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健美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0-10

文章编号:2095-624X(2018)31-0128-01

一、当下高校健美操的教学现状

1.健美操运动的特点

健美操运动是一项多人参与的在音乐的节奏下进行表演的体育舞蹈,健美操运动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因为健美操的音乐大多是迪斯科、摇滚或是爵士,所以节奏比较强劲有力,风格奔放,健美操运动的过程是一整套连续的动作的集合,所以在练习中强调的是全身的协调、弹性和韧度,这就要求舞者在练习的过程中全身运动,紧跟音乐的节奏,张弛有力,整齐划一。

2.健美操参与者的情况

(1)教师方面: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 。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授健美操的过程中还是停留在以前的注重理论知识、技术、技能的讲解和简单的掌握上,每一个动作的要领没有得到有效的延伸,学生的心理健康没有得到有效的重视,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方法,只是示范几个动作,学生照本宣科地学,忽略了学生对音乐节奏感的把握,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下降。

(2)学生方面:兴趣不高,创新能力不强,动作技术掌握不牢。大学生正处于桀骜不驯的年纪,由于教师采用的是单一的教学方法和单调的学习内容,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直线下降,体育课本身就是一个开放不易于管理的课堂,学生很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对课上的一些基本动作的学习,学生渐渐失去了耐心,在教师做了示范动作后也只是象征性的练习,根本无法熟悉掌握,更不用说创新了。

二、高校健美操教学的创新

1.健美操教学观念的更新

新时期,健美操课程要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以学生身体、心理健康发展为主要根据,要注重将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的实用性相结合,协调发展。教师上课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健美操的学习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此外还要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改变以前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要注重分析学生的特点,从学生的个性出发,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尝试各种方法,在学习中启发学生。

三、高校健美操教学方法创新的具体实施

1.针对学生的具体特点,创编不同风格和节奏的舞蹈

大学生对新事物充满了热情,模仿能力很强,教师要学会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根据平日里对学生的了解,仔细分析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选定适合他们个性发展的音乐,不同的音乐和不同的学生对应的健美操的表演动作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和学生要通力合作,编排出适合自己的表演风格和舞步节奏,这样既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2.优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成了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健美操教程的视频和相关的健美操比赛的视频,从视觉、听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还能通过观察创编属于自己的舞步。

3.用音乐激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

在健美操课堂上,教师除了要为学生讲解基本的动作要领之外,还要加强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和感知,因为健美操和音乐是相辅相成的,所以教師要通过不同的音乐激发学生的灵感,运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跳出适合自己的舞蹈。

在新时期,教师要站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角度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不同的个性特征,为学生编排适合的舞步;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动作规范程度,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肖光来.健美操[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郑传锋.健美操俱乐部教学探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S1).

猜你喜欢

健美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08—2015我国健美操科研论文的统计与分析
在高校健美操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表现力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