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立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018-02-27杨振家

西部学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治国理政中国共产党

摘要:“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坚持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治国理政的内在要求,把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作为衡量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标尺是对党的发展理念的充分体现。从革命时期“红色割据”的局部政权建设到建国后全国范围的执政探索,再到改革开放后乃至现在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新纪元,人民立场既贯穿始终,又为党治国理政指明了未来走向,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本质内涵。

关键词:人民立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8)01-0014-03

人民立场作为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构成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基本经验的重要内容,也是一条贯穿党治国理政实践的主线。在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人民始终是党情之所依、心之所系的对象,是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实践要“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就必须正确审视人民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坚定地坚持人民立场,以人民为导向找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一、坚持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治国理政的内在要求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过程中坚持人民立场、以人民为导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要求。

“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283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共产党的运动做了如是定义,点明了共产党人所领导的运动的实质。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工作路线是群众路线,党除了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坚持人民立场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精神内涵的把握。早在党创立之时,便把“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 [2]602作为奋斗目标,人民内涵与生俱来地镶嵌在这个初生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灵魂之中。党的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章程中对党的身份的界定反映出党的为政本色和鲜明旗帜。党由人民组成,党革命和执政的群众基础就是人民。“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3]这既是党对人民的承诺,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认识的深入。

中国共产党秉持人民立场,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创新马克思主义,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内涵。在民主革命时期,针对红色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中国共产党人便认识到:“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4]1031,充分调动广大人民参加革命、建设根据地的热情。依靠人民群众克服艰难险阻,党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崭新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给马克思主义注入具有东方特点的革命理论。从根据地的局部政权建设到全国范围的执政探索,党从人民立场出发迎接时代挑战,在新的治国理政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党的理论。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直接回答了新时期党的事业和工作是为了谁的问题。进入新世纪,针对新时代新形势新问题,党聚焦人民视野,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时代大趋势,进一步提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人民”在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人民立场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是否站在人民立场出发思考和解决问题,也就成为检验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过程中坚持人民立场,这是党的应有之义。

二、人民立场是衡量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标尺

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水平体现在国家治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创造者和主体,是对一个政党治国理政实践进行“评分”的裁判。人民群众是否满意,是衡量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水平和成效的重要标尺。

从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共产党以人民群众为导向,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实践经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前进,正是因为依靠了人民。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支持,也正是因为造福了人民。”[5]党自创立以来九十多年的历史充分证明,不管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都应该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治国理政只有让人民群众去评判,才能找到正确的前进方向。

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根据地政权创建活动中积累了治国理政的初步经验。从土地革命时期工农民主专政的提出到抗日战争时期“三三制”的运用,以及后来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逐步成熟,党所走过的治国理政历程无不依靠人民群众来进行评判而找到正确经验。在建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党自身的建设也紧紧围绕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一主题展开,“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6]488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至关重要,是否把人民群众真正满意当作衡量党治国理政乃至党一切工作成效的标尺,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效和最终结果密切相关,更是从宏观上攸关党的事业成败。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世情国情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但人民群众作为衡量党治国理政重要标尺的事实没有变。“我们要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历史没有终结,也不可能被终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7]9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如何建设,改革往哪儿改、怎么改,关键在于找准衡量的标尺,摸清前进的方向。自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以来,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如何推进其他体制改革,特别是政治体制改革,成为党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在新形势下,面对发展和改革过程中出现的诸多复杂情况,将提高党治国理政水平摆在改革的突出位置,是中国共产党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endprint

从回应历史关切到解决现实问题,“人心向背”关乎中国共产党的兴衰成败,这一理念贯穿党各个时期治国理政实践之中。“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群众意见是一把最好的尺子。”[7]91作为历史的创造者和主体的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依然是衡量党改革成效和治国理政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尺。

三、人民立场指明党治国理政的未来走向

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实践历经革命、建设、改革三个阶段,实现了从局部政权建设到全国执政探索、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的跨越。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治国理政实践之路通向何方?这一问题仍须回归到最初的人民立场来进行解答。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历代政权兴盛衰亡的事例给领导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国梦的中国共产党敲响了警钟。改革开放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進入新的历史阶段,物质财富的丰富和国内国际环境的日趋稳定,使一部分党员的思想发生放松,滋生着潜在的脱离群众的危险。“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3],一旦这个根本政治立场发生动摇,党和党的事业就会陷入生死存亡之境。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历程,人民立场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党治国理政全过程。中国的事情关键靠党,治国理政的成败与党的自身建设密切相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面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党必须“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改革时期的党提出了新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面对发展中所出现的各类问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重申了发展的主体,丰富了治国理政中关于发展的理论。坚定的人民立场作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核心内涵得到了不同方式的彰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申“人民立场”,为新时期党的治国理政实践指明了前进方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8]11习近平同志在就任党中央总书记后第一次中外媒体记者见面会上的这句话既是党在未来时期持之以恒的奋斗目标,也是对党在治国理政道路上有关“人民立场”这一根本点的重新阐释。“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9]368“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对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更体现出党在领导国家各项事业建设的过程中对“人民”含义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要求党在治国理政过程中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更好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利益是激励人民群众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现实动因。在现实的社会实践、社会生活中,利益恰恰构成了人民群众生活的主线。”[10]在党治国理政过程中如何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归根结底,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放在心上,把发展为人民视作第一要务。“一切依靠人民,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5]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奋斗目标,也是党治国理政的未来走向。

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这一理念展开。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党领导国家事业要从胜利走向胜利,仍必须从最初的人民立场出发。所谓“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是用人民立场指明党治国理政的未来走向。

四、结论

从革命年代的与民患难与共到如今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国共产党不忘“一切为了人民”的初心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紧紧依靠人民解决不同历史阶段的难题。“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这规定了党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大方向。作为党主要活动的治国理政实践,也体现出丰富的人民内涵。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既是对党历史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回应。

参考文献:

[1](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7-2.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0-22.

[6]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0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

[7]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8]人民日报出版社编辑组编.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人民日报重要报道汇编[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

[9]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0]张富文.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基本向度[J].科学社会主义(双月刊),2017(2).

作者简介:杨振家,江西萍乡人,单位为内蒙古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责任编辑:薛耀晗)endprint

猜你喜欢

治国理政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新成就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历史使命及其核心地位
习近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架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宗教篇如何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