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拜耳基业长青的百年企业

2018-02-27撰文童欣欣

中国新时代 2018年1期
关键词:企业

撰文>>>童欣欣

2017年12月12日,拜耳公司宣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口服多激酶抑制剂瑞戈非尼(商品名:拜万戈®)用于既往接受过索拉非尼治疗的肝细胞癌(HCC)患者。瑞戈非尼是在华首个获批用于HCC二线治疗的新药,索拉非尼后序贯瑞戈非尼治疗显著延长患者总生存期达26个月。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癌症报告2015》指出,2015年全球肝癌新发85.4万人,死亡81万;其中中国新发46.6万,死亡42.2万,严重威胁全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对于索拉非尼治疗进展的病人,拜耳创新药物瑞戈非尼的获批是拜耳近10年来的重要突破,瑞戈非尼的上市将造福更多的中国肝癌病人。拜耳处方药事业部中国医学部副总裁郎志慧博士表示,“继拜耳肿瘤产品多吉美进入2017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后,我们相信,随着瑞戈非尼HCC适应症在中国的获批,中国肝癌患者可以接受包含两个获批药物,即多吉美治疗后使用瑞戈非尼的全程治疗方案,其治疗前景得到显著的改善,中国肝癌患者将有机会获得更长时间的生存。”

拜耳公司是知名的世界500强企业之一,迄今已经拥有了150多年的历史,高分子、医药保健、化工以及农业是公司的四大支柱产业。

前世今生

回首拜耳的发展史,会看到一个饱经风霜又极具韧性的企业。从籍籍无名到声名鹊起,再到轰然倒塌,之后再被重建,再度重回巅峰。拜耳的发展史始终在被时代挟裹着,时代造就了它,时代也一度摧毁了它。第一次世界大战、经济大萧条、第二次世界大战、石油危机等,那些困境使得拜耳的扩张计划一次次地被迫搁浅,但从未真正摧毁过拜耳。

1863年,染料推销员Friedrich Bayer和主染色员Johann Friedrich Weskott合作创立了“Friedr.Bayeretcomp.”,以生产和销售合成染料。在当时,尽管使用煤焦油衍生物生产燃料的历史只有几年,但也为年轻的化工行业开创了全新的业务领域。在此之后,拜耳公司在Wuppertal-Elberfeld设立了科学实验室并制定了整个行业研究的新标准。从1878年到1912年,Wuppertal-Elberfeld也是拜耳公司总部的所在地。

在公司创立之初,拜耳以多线并进的方式研发了众多中间产品、染料和药品,其中包括“世纪之药”——阿司匹林。阿司匹林由Felix Hoffmann开发,于1899年投放市场。在此阶段,拜耳凭借着阿司匹林的诞生一跃成为享誉国际的行业翘楚,并将阿司匹林出口至中国,从而造福了更多的中国病患。为了积极拓展拜耳的发展版图,拜耳在俄罗斯、法国、葡萄牙、比利时、英国和美国等地设立了分公司,进一步确定了自己在全球医药市场的霸主地位。

1891年,拜耳首先收购了Dr. Carl Leverkus &Sons Northof Cologne工厂,继而购买了莱茵河沿岸的一些其他土地。1912年,公司总部迁至勒沃库森。1914年,由于一战的爆发,拜耳的所有国际市场尽数丢失,业务发展陷入低谷期。1925年,拜耳、巴斯夫和AGFA组成联盟,三家企业合并成IG公司。1929年,德国遭遇经济大萧条,并持续了3年多的时间。在此期间,拜耳主营化学品、中间体和燃料,同时也研发了合成橡胶和现代高分子聚合物。1945年,拜耳再度遭遇战火。战后,IG公司被没收分拆。1951年,新拜耳重建。

在此之后的数十年里,拜耳研发并上市了一系列新产品,随着这些产品的广泛应用,拜耳的规模再度扩大。1973年,石油危机终结了德国的经济盛况,全球经济快速衰退。在此危境之中,拜耳依旧设法通过扩张西欧和美国业务来保障公司生存,并启动了多元化发展,大力拓展药物研发。1988年,拜耳营业规模已经达到了400亿马克,雇员超过16.5万人。也就是在那一年,拜耳开启了收购扩张计划,迄今已延续进行了将近30年。

并购哲学

相关数据显示:拜耳在2004年的营业收入是233亿欧元,2014年的营业收入已经高达422亿欧元,10年复合增长率约6.1%。对于拜耳自身而言,如此庞大的营收规模下要依靠自身的力量增长是一个非常艰难的事情,所以拜耳连续进行了许多大手笔的收购来保持营业收入的大幅度增长。对于拜耳的发展而言,并购称得上是快速提高营业规模的不二法宝。

在拜耳材料科技方面,拜耳在1990年收购了加拿大艾伯塔的诺法公司橡胶部,并在2000年收购Lyondell化学的多元醇业务。在拜耳作物科学方面,拜耳在2001年收购安万特作物科学,在2009年收购了Athenix等公司。在拜耳医药健康方面,拜耳在2005年收购了罗氏OTC业务,在2007年收购了仙灵制药,在2008年收购了东盛部分OTC等。

正是通过这种不断并购的方式,拜耳已经从业务单一化转换成业务多元化,通过多线并进的方式使得拜耳获得了更多的品种、渠道和市场,也极大地助力了拜耳在业务领域的飞速拓展!拜耳的智慧在于它并非贸然进入一个新的行业,而是寻找一个合适的并购对象做引路人,从而以胸有成竹的姿态进入行业,并依托专业技能成为行业前锋。

纵观拜耳的并购案例,在本质上更像是强强联手获取双赢的一个重要途径。竞争本身就是一个杀敌一千自伤八百的过程。将竞争对手变成自己的同盟军,一方面可以减少竞争所带来的不必要消耗,同时也能更快地夺得行业领先的地位。

在拜耳收购了罗氏的消费者健康业务之后,拜耳成为全球三大非处方药企之一;在收购了加拿大Polysar橡胶公司之后,拜耳成为全球橡胶领域内最大的原材料生产商。除此之外,拜耳通过并购扩大了业务规模,通过进入全新的领域增加了公司的利润和资产,进而增强了公司盈利能力,进一步推动了股价上涨,使得公司市值快速增加。在公司具备足够的资金之后,拜耳又将开启新一轮的并购计划……

核心竞争力

在当前这个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拜耳始终脚步稳健地前行着。尽管它也曾经历过战争与经济萧条等恶劣状况,但在历经市场的低迷之后,它依然能够拥有长效、持久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拜耳重点在医药保健、作物科学和材料科学这几个领域并购,从多元化向专业化回归,并极力地在这几个领域内打造核心竞争力。化学品和药品本是同源,以化工起家的拜耳早已渐渐演变成一家高端的制药企业。

保持进步是一种必要的企业领悟。许多企业在攀登至一定的高峰之后,往往会陷入到居功自傲的地步,它们不再愿意继续跟随时代的发展应时而变,更愿意滞留在原地回首过去的荣耀。久而久之,这样的企业终将会被市场抛弃,因为它们已经不再具备足够强烈的进步能力。企业的发展同样也是一个“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状况,所有的企业一旦停下脚步,最终的结局就只能是兀自消沉,乃至灭绝。

身为一家百年企业,拜耳至今仍然基业长青,这样的商业奇迹绝非是白白得来的,而是拜耳用一个个高瞻远瞩的策略和一步步踏实的脚印所换来的。在拜耳的企业发展中,价值塑造始终被放置在最优先的位置。价值塑造的基础是产品的质量,唯有产品质量上乘可靠,产品的价值才能被最大程度地彰显。尽管拜耳始终在采用高价格战略,但消费者对它的评价依旧是物超所值。

拜耳的企业发展离不开多赢战略构建友好生态圈。拜耳会站在客户、供应商和竞争者的立场上充分而全面地考虑问题,通过多角度的穿插渗透,最终会营造出一个共享共生的生态圈。

这几年,拜耳在产品研发上一次次地投入巨资,这种无止境的“烧钱”行为让世人惊讶,但也同时让我们看到了拜耳对于创新的坚持和忧患意识。永远都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永远都会担忧会被市场抛弃,正是在这种意念的驱使下,拜耳始终走在行业前沿,并一次次创造出同行难以企及的成绩。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独,这也是拜耳耗费重金研发的重要缘由。强大的研发和创新能力永远都是不容小觑的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