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校园课桌文化的社会学解读

2018-02-26郝婷婷

老区建设 2018年14期
关键词:社会学大学

[提 要]课桌文化作为大学校园特有的文化现象,既是学生精神生活的反映,又是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路径。通过运用社会学理论对校园课桌文化进行解读,力图寻找大学生真实的内心世界及其行为背后的动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应对措施,以求摒弃课桌恶习,打造健康、文明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大学;课桌文化;社会学

[作者简介]郝婷婷(1994—),女,华东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江西南昌 330013)

一、课桌文化的社会学解读

(一)集体行动理论层面的解读

1.匿名理论

大学教室是流动使用的,进入教室上课的人员不固定,这使得课桌文化与具有明显个人标志的创造主体相脱离,也就是其行为与后果脱钩,正是这种匿名的环境给课桌文化制造了有利条件。匿名理论认为:匿名使个体的群体遵从性降低,人的社会自我约束力弱化,容易从事与平常不一致的行为。在这种状态下,面对丰富的“课桌世界”又有几个人能做到恪守内心规范、爱护课桌呢?

2.模仿理论

这一理论也称为“学习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班杜拉,也就是说课桌文化是模仿、趋同的结果。一部分文化主体的行动始于对示范者行动的注意,而示范行为越明了,也就越易被注意。

(二)互动论层面的解读

1.拟剧论

拟剧论的倡导人戈夫曼认为,我们形成自己的行为举止正是为了在与我们有重要关系的人的交往中,给他们留下一个可以接受的印象,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把自己为对方不能接受的方面隐藏在“后台”,以便把一个为对方乐于接受的形象呈现在“前台”[1]。这种“前台”与“后台”的不一致恰好反映了文化主体的矛盾心理与行动,正如一些大学生所提到的:自己本来也不赞成在课桌上胡写乱画,可是到了课桌前就不自觉地想拿起笔留下自己的印记。

2.符号互动论

米德认为,符号是社会活动的基础,人们通过多种多样的符号进行互动。在这里符号是指所能代表某些意义的事物,人们可利用这些符号借此明白他人的行为并做出反应。通过课桌,文化主体在这个特殊的平台上实现了无声的交流。

(三)冲突论层面的解读

根据社会心理学的观点,紧张情绪可通过向替代性对象发泄而予以清除,使敌对情绪得以缓解。这一功能即所谓社会安全阀,其体系即“替罪羊机制”。课桌在大学校园中就扮演了这种“安全阀”、“替罪羊”的角色,因为高校出台的均是一些高标准、严要求的管理章程,使得大学生只有正面展示的机会,但积蓄在身上的一些负面情感却无处排解,此时“课桌文化”这一载体便成为大学生不良情感的倾诉地,间接起到了为其减压的效果。

(四)自我理论层面的解读

弗洛伊德认为就人的个性层面而言,自我包含三个组成部分:“本能冲动”、“自我”、和“超我”。他所讲的“本能冲动”是指人生而具有的无意识的欲望和冲动,课桌文化中的主体下意识地想在课桌上涂写就是这种“本能冲动”的结果。“自我”是指人的身体中的理性部分,教会人们要努力抑制对快乐的追求和对需求的满足。“自我”在这里抑制着“主我”的冲动,表现在课桌文化主体上就是理性因素牵扯着在课桌上创作的冲动,使其思考这种行为是否合理。而“超我”可以被当作人的良心的等同物,是意识到了行为准则社会化的本身,是社会品德在人们内心的体现。

(五)关于越轨的理论层面的解读

1.差异交往理论

该理论的基本假定是人要进行一种社会化的过程,但是,他们究竟学到了什么决定于他们社会化过程中与什么人交往,即其所处的亚文化类型。课桌文化中,一些主体的行为取决于与他为伴的朋友的行为。如果他的同伴是课桌文化的积极创作者,潜移默化中他也会不自觉地加入这一队伍中。反之,他会是课桌文化的坚决反对者。

2.失范理论

大学校园课桌文化的形成是大学生“道德失范”的结果,是由于在外来文化的不良影响和社会变革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出现的“越轨”现象。大学生的这种道德失范现象既体现在大学生对传统道德和社会公德的背离上,也表现在大学生法制意识的淡薄上,从课桌文化中呈现的一些“痞”与“俗”的文化便可看出这一点。

二、课桌文化的两面性

对于课桌文化这种亚文化我们应辩证地看待,摆正其与主体文化的关系,使二者平等对话。正如默多克所说:“亚文化为工作状况的共同矛盾所提出的问题提供了解决办法,并为集体个性和个人自尊的发展与加强给予了社会的和象征的解释”[2]。

(一)课桌文化的正功能

1.发泄、疏导与安慰功能

课桌文化成为大学生缓解考试、考研、就业等压力、释放消极情绪的“精神泄洪”渠道,对大学生来说是一种有效的精神按摩,从长远来看起到了维护校园安全与社会稳定的作用。

2.自我显现功能

一些同学喜欢通过课桌来卖弄自己的文采与才华,比如创作首小诗、写几行潇洒的钢笔字、留下一段耐人寻味的名言警句等,通过这些方式来得到他人的羡慕与赞赏,以突显出自己的优秀[3]。

(二)课桌文化的负功能

1.课桌成了大学生的考试作弊神器

有些同学平时不认真学习,期末考试也不专心复习,而是想要在考試过程中靠作弊来应付,这时课桌就是最好的选择。虽然学校明令禁止作弊,提倡诚信应考,但仍有同学抱有侥幸心理。

2.破坏了公共物品

众所周知,我们生活中凡是带“公”的物品,人们都不怎么维护它,校园课桌也面临着这种尴尬境地。一方面,课桌作为公共资源,别人都在上面写写画画,我再添几笔也不打紧;另一方面,既然是公共物品,那么当我坐下来的这段时间里这个课桌就是我的,我想怎么对待是我自己的事。

三、应对校园课桌文化的思考

(一)发扬课桌文化的正功能

对于课桌文化所具有的正功能,高校应大力发扬,使其充分发挥作用。但在课桌上写写画画总是不好的,那么我们可寻找其他有益的文化形式来代替。比如:同学们既然通过在课桌上涂写缓解压力、进行交流互动以及娱乐等,那么高校管理者可以在课桌上专门设置一片区域供其使用。这片区域的材质不同于普通课桌,它采用自动褪色的质地,同时提供的画笔也是自动褪色笔。这样同学们就可在固定区域内自由发挥其“民间智慧”,也不会使整洁的课桌遭到破坏。再如:对于课桌文化发挥的自我显现功能,高校可多举办一些才艺大赛、大学生风采大赛等来代替,让同学们尽情地展示其才华,得到他人的赞美与崇敬。

(二)控制课桌文化的负功能

1.制度化控制

(1)制定出台管理课桌、保持课桌卫生的规章制度,并在学生中大力宣传,使其认识到制度的严格性。规章中可明令禁止在课桌上乱写乱画,如有违者,视情节严重进行相应惩罚。而对于每个教室的课桌,学校可把其均分给各个班级来管理,有了固定班级的维护,教室课桌成为了“私有”物品,情况就会大有不同。

(2)改革大学考试制度。为了遏制有些同学在课桌上打小抄的不良行为,学校有必要改革考试方式。首先,在考试内容上,除了考查需要熟记的知识点外,还应多考查同学们独立思考、推理与应用等能力;其次,对于考试方式,也不应仅仅局限于期末闭卷考试上,还可利用参加科研项目、进行发明创造、实地考察等方式,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最后,在考试成绩处理上,最终成绩应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实践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对其进行考查,这样会大大降低学生为了单纯追求最后的高分而冒险作弊的可能性,同时课桌文化也会得到相应遏制。

2.非制度化控制

(1)加强对学校的文化管理,積极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如可以通过科技、学术、娱乐等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借助校报、社团、校园网等载体,在高校中营造一种健康向上、和谐的文化氛围,使置身于其中的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进去,逐渐获得主人翁意识、集体意识、归属感等。

(2)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逐渐降低大学生对课桌的依赖程度。如说理教育法,大学生作为明事理的青年,即使有时会为了一时快乐而在桌子上胡乱涂写,但如果及时地对其进行教育,定会改正其行为。再如自我教育法,即文化主体可通过自我反省、批评与改造等方法,提高自己的觉悟并自觉改正其行为。还有心理咨询法,即教育者运用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以及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对教育对象的心理、行为施加影响,逐渐解决其存在的一些问题。

(3)多举行并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有意义的活动,创造美好校园环境。如可以鼓励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还能够使其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健康成长;还可举行“创卫”活动等,使人人都参与到维护校园卫生的活动中来,使课桌文化得到遏制。

[参考文献]

[1]张敦福.现代社会学教程: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布雷克著,岳西宽等译.越轨青年文化比较[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

[3]王培鑫,汤夺先.大学校园课桌文化的人类学解读[J].唐山学院学报,2008,(11).

[责任编辑:熊文瑾]

猜你喜欢

社会学大学
基于OBE理念的非社会学专业“社会学概论”教学改革研究
意外遇见社会学
比萨里的大学问
至善
被误解的社会学
比萨里的大学问
意外遇见社会学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
偶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