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2018-02-26周小猛

关键词:环境教材课堂教学

周小猛

【摘要】 课堂教学是实现环境教育渗透的主要路径。在高中地理教材中包含诸多环境教育内容,其中有些地理知识就属于生态环境知识。所以,教师自身要先吃透地理教材,利用好教材,每堂课的教学设计都必须全面考虑环境教育目标,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有关内容,以便课堂教学中所渗透的环境教育内容更具生动性和感染力。

【关键词】 地理教学 环境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1-014-01

0

环境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而改变和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又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每一个公民都应具有环保意识,而这种意识的培养,要从孩子开始,从中小学抓起。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环保意识教育,能帮助学生形成保护环境应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的意识,产生对中国现状人均资源短缺的危机感,树立对民族、对国家的责任感。所以,在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公众话题,环境保护渐成为社会共识的今天,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环境意识和全球观念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十分必要。如何渗透环境教育于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在这里也作了些思考。

一、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

优化教学可以从教学的诸多方面去着手,在教学之中,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关系、教学行为、教学评价等等因素都会制约教学质量的提高。即高中地理教学要坚持“全面和谐发展”的方向。因此,地理教学目标体系既要包括认知领域和技能、能力领域,又要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还要基于学生的整体水平,又要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难度适中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产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实现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提高学习效果。如果教学目标太容易,就激发不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起不到激励作用;如果教学目标太难,往往又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地理教学目标要难度适中,使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教学目标要发挥作用,就必须是可观测的。另外,在多媒体技术日益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的各个方面的同时,我们应该更为积极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我们的高中地理教学进行辅导,以达到利用这些现代的教学手段来实现课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结合的目标。在利用现代教育媒体所拥有的PPT课件、投影、电子白板、录音、视频、计算机等因素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以其直观化、可视化、动态生成的特征来进行教学辅助,在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的同时,也大大地丰富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扩大了课堂教学的外延。如,在学习选修一的第一章《宇宙探索》的时候,这一章的内容很多都涉及到了我们地球以外的天体,这些物理知识都是我们的科学家、物理学家们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才发现的,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可以灵活地运用PPT课件、flash动画、纪录片、某些相关的图片等等进行展示,让学生了解到我们星球以外的广阔的宇宙和世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之情,在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扩大学生的视野的同时,也将课堂教学与多媒体进行了有效的结合,也大大地豐富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扩大了课堂教学的外延。

二、充分挖掘地理书籍中的环境素材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高中地理教材中基本的地理知识,教导学生关心和学习有关整个地球和地球上不同区域在空间和时间上所面临的过多人口、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问题,可以不断缩减学生的地区差异观和人地协调观,从而积极引导学生关心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问题,热爱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理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素材,深入挖掘环保教育的内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那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在讲授“气候类型”时,提供当地每月平均气温和降水,让学生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绘制好后,与教材上的十幅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作比较,根据最冷月均温、降水特点等就可分析出我们当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就可以请学生回想一下我们当地的四季是怎样的即可。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细看我们画的图和教材上亚热带气候上海的图有何不同,探究其原因。通过乡土材料的适当运用,引导学生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活学活用地理知识的乐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地理教学与生活中的环保相联系

地理学科可提供大量环境知识。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自然现象、人文现象及其之间关系的学科,可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我国经济的发展基本上仍然沿用以大量消耗资源和粗放经营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模式,致使全国环境形势日趋严峻。在地理教学中,就应该把教学贴近生活作为一个支撑点,把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问题有机地结合到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解释、去探究、去发现、去创新,使地理课堂更好地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世界。如,讲洋流——风海流的成因时,用生活体验创设情景:假如你现在站在公园的小溪边一阵微风吹过,河面荡起涟漪“水波顺着风向流走了,在公园的美妙回忆中想象一下海风吹过海面海水会作定向流动”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下接受了风海流的成因。在讲解热力环流、高低气压形成时,用自行车轮胎打气过程来讲解高压形成过程,然后把轮胎阀门打开,一股气流快速地往外冲出并发出声音,这个来自生活的体验,形象生动的说明了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又如在讲解海陆热力差异时,可用烧红的铁块与一杯热开水来说明海陆降温的快慢,显得形象直观。在日常地理教学中,可以将这些鲜活及时的素材引入到地理课题中,同时结合真实、时效和敏感的环境新闻,来激发学生学习环保知识的兴趣,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实现环保教育的目的。

[ 参 考 文 献 ]

[1]景宏伟.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新课程学习,2011年03期.

猜你喜欢

环境教材课堂教学
教材精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环境清洁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漫观环境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