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中小学生减负成效及对策研究

2018-02-26王云圣沈思远

中国市场 2018年4期
关键词:培训机构减负中小学生

王云圣+沈思远

[摘 要]减负对于中小学生早不是新鲜的话题,但多年来历次减负效果都未达预期,学生的课业负担未见减轻反而越发沉重。2017年初上海再度发布减负新政,新政成效如何是大家都感到好奇的问题。文章以经济学上的供需关系作为切入点,通过调查中小学生减负背景下培训机构的供需关系,探究上海减负政策的成效,了解中小学减负政策下表面层出不穷问题背后的原因,找到减负政策存在的不足。然后通过进一步考察和分析,为解决其问题提出一定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中小学生;减负;培训机构

[DOI]10.13939/j.cnki.zgsc.2018.04.107

1 引 言

2017年初上海再度发布减负新政,旨在通过一系列严格的措施,规范教学秩序,整顿培训机构市场,让中小学生减负落到实处。

那么这样的新政将会有怎样的影响?中小学生教育培训机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文章以此展开调研,通过了解中小学生减负背景下培训机构的供需关系,了解中小学减负政策下表面层出不穷问题背后的原因,找到减负与培训机构生存之间的平衡,为中小学生培训教育机构市场的长远发展提供方向。

2 背景介绍

近些年上海接连出台减负新政,内容涵盖中小学教育课内外的各个方面,但与此形成显著对比的是,课外培训机构市场尤其是K12教育培训市场发展迅速。

2.1 中国学生减负政策由来及历史

事实上,教育“减负”并不是新鲜话题,早在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之初,“减负”就开始出现在国家层面的文件中。自1987年中国提出素质教育概念以来,“减负”更成为中国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路上一道绕不开的坎儿。1988年,原国家教委发布《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2000年教育部发出的《关于在中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2011年的全国“两会”上,“减负”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据统计,在过去的60年间,“减负”被国家教育部门喊了9次,各地的“减负令”多达上百项。

2.2 上海中小学生减负政策概述

近年来的教育综合改革中,上海早已有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举措,比如在2014年颁布的《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负万里行·第2季”活动的通知》就有如不拔高教学要求、不争抢教学进度、不加大教学难度、不忽视学生差异、不扼杀学生兴趣,让不同起点的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小学严控考试次数,一、二年级不得进行书面考试,不布置书面回家作业,对学业成绩、学习表现、学习动力等评价结果采用等的表达;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将奥数成绩、英语星级考等各类学科竞赛、等级考证书等与入学挂钩,不得以任何形式的文化测试选拔学生;减负要求情况与教师的日常考核、评优评先挂钩等措施。总结自《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负万里行.第2季”活动的通知》。

而此次2017年的新政则包括了杜绝考试题目中的“超纲”现象、开学两周内,中小学不得组织任何形式带有学科测试性质的练习、测验和考试等。上海还明确将探索建立校长、教师信誉档案,对督导检查、信访等渠道发现的“阴阳课表”、违规进行考试和测试,组织跨校联考、教师有偿补课、与校外培训机构存在利益输送等违规的相关责任人记入其信誉档案。总结自《上海“净化”教育培训市场 打出减负“组合拳”》。

同时,市教委牵头,上海市各区开始清理培训市场。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2017年9月1日开始实施,上海将按照这一法律管理民办教育。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即所有的培训机构和民办学校,都应该有办学许可证。总结自《上海学生减负,正迎来绝佳时机》。

再加上上海已经推出严禁有偿补课的“六条禁令”——严禁中小学校组织、要求学生参加有偿补课;严禁中小学校与校外培训机构联合进行有偿补课;严禁中小学校为校外培训机构有偿补课提供教育教学设施或学生信息;严禁在职中小学教师组织、推荐和诱导学生参加校内外有偿补课;严禁在职中小学老师参加校外培训机构或其他教师、家长、家长委员会等组织的有偿补课;严禁在职中小学教师为校外培训机构和他人介绍生源、提供相关信息。此次减负被认为将产生大影响。

2.3 上海中小学生培训机构情况概述

2016年底,中国教育学会发布的《中国辅导教育行业及辅导机构教师现状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中小学辅导机构市场规模已超8000亿元人民币。

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6年基础教育发展调查报告》显示,根据国内某教育培训机构的开班列表统计,其2016年下半年至2017年上半年开设小学阶段辅导班次7万多个、初中阶段近4万个、高中阶段1万多个,小学阶段开设的班次比初中与高中之和还要多。

据统计上海已经在教育主管部门登记在册的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大约有1200所。而某知名教育机构的陈校长表示,上海的补课班远远不止这么多。业内估算整个上海有4000多个办學机构和教学点。

此外2017年7月,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和好未来先后发布了公司2017财年未经审计的财报注:新东方2017财年是指2016年6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好未来2017财年是指2016年3月1日至2017年2月29日。,财报数据显示教育培训机构的规模和盈利都在节节攀升。新东方财报显示,新东方2017财年净收入为1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7%。另据好未来财报显示,截至2017年2月28日,好未来2017财年的净收入为10.431亿美元,增幅68.3%。

同时据新东方公布的财报显示,截至2017年5月31日,学习中心总数达855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07家,比2017年2月28日增加52家。截至2017年5月31日,学校总数77家。好未来2017财报显示,目前公司在30个城市,共有507个线下学习中心,同比增长39.7%。endprint

其中新东方该财年K12仍为其收入的主要来源,K12中小学业务收入增长率为44.2%,占全年总收入的55%。优能中学收入同比增长40%,入学人数同增45%;泡泡少儿收入同比增长55%,入學人数同比增长49%。自2015财年起,泡泡少儿持续三年实现50%以上的增长速度。好未来也依托K12教育,采取投资+并购方式来打造一站式教育服务平台。

K12教育已然成为各大教育机构争取的主力市场,减负政策下中小学生接受课外培训的趋势依旧稳定上升。

3 减负背景下中小学生培训机构需求现状分析

为探究减负与课外培训的火热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的原因,2017年7月12日至8月20日,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采访相结合的调研方式,发放了实地纸质问卷(200份)的发放和网络问卷(300份),来了解上海市中小学培训机构减负背景下的需求现状和影响因素。样本抽取为在复兴高级中学、华师大一附中、西南位育中学、泗塘中学、虎林路小学以年级、班级为标志分为132个群,随机抽取22个群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随机向各中小学学生、家长QQ群发放网络问卷。

3.1 上海市中小学生培训机构需求现状

此次调研纸质问卷回收了186份、回收率为93%,其中有效问卷为183份。网络问卷有300份,有效问卷为278份。对这461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其中家长有224人,分别为小学生家长102人,初中生家长75人,高中生家长47人;学生237人,分别为小学生87人,初中生83人,高中生67人。

调研显示69.94%的家长认为减负政策对教育孩子的方法有一些影响,21.43%的家长认为没有影响,8.93%的家长认为有很大影响。虽然大部分家长认为减负政策对教育孩子的方法会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意味着可以真正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

64.29%的家长认为减负政策并未改变其为孩子报名培训机构的意愿,21.43%的家长认为意愿变得更加强烈,仅有14.29%的家长认为意愿减弱。可以看出现在课外培训在减负背景下需求也是不减反增。

同时根据调查显示,48.08%的孩子认为减负新政出台后父母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没有改变,46.15%的孩子认为有一些改变,仅有5.77%的孩子认为父母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有很大改变。75%的孩子认为减负政策下父母让自己参加培训班的意愿没有改变,19.23%的孩子认为意愿变得更强烈,仅有5.77%的孩子认为意愿减弱了很多。

可以看出减负新政并没有很大程度上改变家长对于孩子的要求和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也没有减弱家长让孩子参加培训班的意愿,甚至这种意愿有增强的趋势。中小学生家庭对于培训机构的需求依然巨大。

3.2 各因素对于中小学生及家长选择培训机构的影响

调研中将可能影响家长选择培训机构的其他因素的实际影响赋值,“没有影响”=0, “有一些影响”=1, “影响非常大”=2, 综合问卷获得的数据发现,家长选择培训机构时最重要的三个因素分别是孩子的意愿、升学、其他家长的选择。家长们愿意尊重孩子们的选择,但这种选择也会被升学的标准和周围其他孩子家长的选择所影响。

家长在选择培训机构的原因前三位是升学、认为课程对孩子有益、孩子自身的意愿。但前两个因素分别占66.07%和55.36%,远高于第三位的39.29%。

而孩子眼中家长选择培训班的原因前三位是对升学有帮助(69.23%)、觉得对自己有益(63.46%)和别的家长报了也跟着报(38.46%);影响他们选择的前三位因素是升学(61.54%)、价格(50%)和其他家长的选择(46.15%)。

3.3 从培训机构供需看减负新政成效

从新东方和好未来财报和官网数据来看,近些年中小学生参加培训机构的意愿逐年增长,使得培训机构盈利逐年上涨。同时培训机构提供的K12市场上的课程品种也更加多样,迎合了更多中小学消费者的需求,2017年相比2016年课程供给也没有太大改变,课外培训机构并未受减负政策影响而放缓发展的脚步。

新政对于违规机构有一定冲击,但并未从源头上杜绝其出现的可能。违规机构也有教师资质齐全、经验丰富、性价比比正规机构更高的,这类机构被取缔之后,无疑也是纵容某些“正规”机构提升价格,忽视课程质量。并且这类机构如果只是一刀切停办而不能得到疏导,只会造成这类机构原有的教育资源不能得到合理的利用,并不能更好保护学生和家长利益。

有品牌的大机构收费高、资质参差不齐也是此次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也让这些可能违规的家教和小机构存在市场,得以发展壮大;让新政实施更加困难,培训市场更为混乱。减负政策并未从从供给上对课外培训机构造成冲击。

同时在家长心中减负政策并未本质上改变孩子们的学习状态。家长普遍担心减负伴随的课时、作业量减少会让孩子过于懒散,也认为课内减负是逼迫家长让孩子在课外加大学习量,担心课外培训的同时自己的孩子不能如愿升学、会落后于其他同龄人。同时培训机构收费贵,师资参差不齐,优质教学资源稀缺选材标准单一,种种因素让家长对于减负忧心忡忡。

减负新政后大多数孩子的生活也都是“没有改变”或者是“越来越忙”,也有一部分孩子认为他们拥有了更多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但怎么支配好时间,相信这依旧是令人担忧的话题。

对于培训机构,孩子们在承认可以学到新的东西的同时也普遍反映其收费高、老师水平不一、培训班人多效果不好,自己参加培训班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成绩跟不上”“不想落下别人”。在优质教育资源无法完全满足所有孩子需求的情况下,减负反而成为孩子课外加压的催化剂。

对课外培训机构需求方面,减负新政的确造成了一些影响,但这种影响更多反映在出于“囚徒困境”的驱使,学生和家长反而增强了课外培训的需求意愿,某种程度上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的压力。endprint

4 当前减负政策存在的不足

4.1 公众对“减负”的理解存在误区

过去大家对减负往往存在误区,无法将数量减负与质量减负区分,对待减负的观念只是停留课业减少的一刀切概念。有的学校老师甚至用减负为幌子,上课偷工减料,对待作业态度懒散,对待学生放任自流,助长学生惰性。这样学生课业数量上的负担减轻了,但由于课业质量下降,与同龄人拉开了差距,反而在择校升学面前压力更大。

4.2 课外培训市场秩序混乱,有待纳入管理

目前的课外培训市场尚未有统一完备的体系进行管理,故而问题层出不穷。不仅是没有资质的违规机构让学生和家长的选择面临隐患,老牌机构也存在各种问题。正规机构收费高、师资参差不齐、大班人数过多……违规机构不仅资质得不到保证,也让体制内的教师面临该给学生补课的道德风险。

4.3 课内教育体系缺少衔接,尚未成熟

现在的课内教育体系缺少衔接,小学到初中,初中到高中,高中到大学,除了对口招生,分数依旧是主要选拔手段。但是由于不同阶段课程设置的衔接不够,分数很难让基础教育为高等教育有针对性输送人才,也使得基础教育很难根据学生某些领域的特殊禀赋进行灵活调整。学生受到的教育被切割开来,往往为了升学进行阶段性冲刺学习,而非阶梯式连贯学习。

自主招生、综合素质测试虽然为学生提供了另一条进入名校、获取优质教学资源的道路,但其需要学生具备的学科竞赛、艺术、语言等特长都是课内教育无法提供给学生的,只能迫使家长学生在课外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同时这类招生标准和体系尚未成熟,名校之间要求也各有不同,往往让学生和家长事倍功半,疲于应对。

4.4 教育资源稀缺,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朱镜德的论文中提到,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人均GDP还相当低,高等教育资源的供给缺口可能会长期存在,因此,为争夺稀缺的高等教育资源而进行的过度竞争也可能会长期存在。只要教育资源(主要是高等教育资源)供给缺口相当大以及只要高等教育资源获得者与非获得者之间的福利分配差异相当大,那么(为争夺稀缺、宝贵的高等教育资源而进行的)过度竞争就将难以避免; 国家实现中学学生减负目标的难度也就相当大。调研走访中家长也普遍表示面对升学“择校”压力,他们都焦虑如果不给孩子多上一些辅导班,孩子会“没有竞争力”。

5 上海市中小学生减负政策的改进方向

5.1 增强中小学各阶段学习与课外学习之间的衔接

根据调查,52.63%的家长将培训机构视为课内学习的补充,21.05%的家长认为培训机构课程可以部分替代校内课程,19.3%的家长认为培训机构课程是对校内课程的复习巩固。

由此可以看出,课内学习和课外培训并非完全割裂,而是有所联系。要想让减负落到实处,不仅要在课内严格落实减负政策,也要将课外培训和课内教育连接起来进行统一的监管,让课内课外学习互为补充,形成一个更加科学完善的体系。

5.2 规范培训机构资质,统一监管培训机构市场

当然,对于课外培训机构市场的规范也是减负必不可少的措施,只有规范了课外培训市场,才能让教育重心回归课堂教育,让老师专注于教好课内知识而不是依靠课外补课牟利。也能让课外培训退位成为课内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而不是学生竞争角力的赛场。

同时拥有严格的秩序与规范,培训机构才能健康发展,价位合理、资质齐全、师资可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助力,而不成为减负的阻力。

5.3 提供更多教育资源,适应当前社会需要

在教育资源匮乏,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的情况下,“囚徒困境”是几乎难以走出的困境。学生和家长为了争取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将会不断互相竞争,唯恐努力不够而与更好的学校资源失之交臂,这为贯彻减负政策增加了巨大的阻力。

唯有迎合市场需求,在落实对减负政策的贯彻的同时,在供给侧进行改革,全面提升当前课内教育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才能适应需求,让学生之间的竞争得到缓和,让学生的学习压力在根源上得到缓解。

当然教育资源质量的提高不应局限于学校硬件设施的提升和老师学历的提升,而应该着重于学生接受的教育(不只是课本上的知识,还包括综合素质教育)本身质量的全面提升。

6 结 论

综上所述,2017年上海减负新政实施以来,中小学培训机构的需求依旧持续增长,同时家长和学生对于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构本身的生存和发展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提升教育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平衡教育市场供需,构建一个囊括校内教育和校外培训的完善教育体系,并进行科学严格的监管是未来有关部门应当努力的方向。

减负政策要想真正得到贯彻,从而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仅仅依靠部分制度或者市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全局政策观念上的改变。而这并非一日之功,但如果拥有正确的理念,并持之以恒将改变融入当下教育的点滴之中,那么学生真正减负的日子应当是可以期待的。

这篇文章或许很多方面的论述还不够完善,但希望可以能为其他相关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为减负政策的落实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程晗.对“减负”的理性解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5).

[2]朱镜德,朱晓青.中小学学生减负与“囚徒困境博弈”论[J].教育科學,2002(4).

[3]何谭谭.中国教育培训市场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0.

[4]王晓明.中小学校外培训市场分析与探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2005.endprint

猜你喜欢

培训机构减负中小学生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浅谈出国考试类图书市场现状
关于当今校外少儿美术教育发展的思考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