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楼梦>导读与写作》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践

2018-02-26郑煦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红楼梦选项文本

郑煦

课程概述

《〈红楼梦〉导读与写作》校本课程是我们学校独立设计与实践的创新性信息化课程。本课程融合阅读与写作,辅之以情境游戏浸入式阅读,其整体设计思路是推行整本阅读,配合写作与研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课程设计原因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前者要求学习者具备以汉字、汉语作为生产生活交流工具的能力,后者明示学习语文还起着传承文化文明的作用。无论是工具性还是人文性,语文的教育目的都是通过文本来实现的。好的语文教育不仅是教学生如何得高分,更应教会他们成为一名优秀的读者。

我们强调《红楼梦》整本阅读的理由有二:一是系统地阅读《红楼梦》全书,才能对其中的人物、情节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书中丰富的文化财富才能够被完整地展现出来;二是读完整本《红楼梦》相当于读了大量的古典文学文本,在此基础之上,进行逻辑写作训练,能实现学生感知与逻辑的相互促进与提高。

2.课程设计及实施方案

《〈红楼梦〉导读与写作》分为导读与写作两部分,贯穿高中三年。

第一部分是《红楼梦》的导读课程,进行《红楼梦》的整本阅读教学活动。学生提前阅读、课堂教师导读、课堂师生交流互动、橙光平台体验式游戏①教学四者相结合,完成《红楼梦》前八十回②的整本阅读教学活动,旨在提升以“分析人物事件、体会叙事技巧、品味精美语言”为主要方面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二部分是写作教学部分。本部分建立在《红楼梦》大量文本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写作的逻辑思维训练。旨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学会运用系统性的思维方法,从审题、立意和论证三个层面打磨自己的文章,重点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高一和高二上半学期为第一阶段。该阶段侧重于《红楼梦》的文本导读,其间会穿插写作训练课程。比例为2:1,即两次阅读课程一次写作课程。在第二阶段,也就是高二下半学期,导读和写作教学比例为1:2。

典型案例

以下是导读、游戏和写作教学的三个典型案例。

1.文本导读部分

读书的人,拥有第二个人生,意思是说通过读书可以拓展你的生命体验。随着阅读的积累,你的生命会愈加开阔、包容。《红楼梦》里的贾瑞,受不住王熙凤裸体的诱惑,死在风月宝鉴下。读者可以骂他是个流氓无赖,死有余辜;或是呸完了再翻回去,跟着他一起淫思凤姐……阅读固然是个性化的体验,但并不是人人都能获得同样的收获。笔者问学生,曹雪芹写贾瑞两次赴王熙凤之约,写他受冻、被浇粪,最后惨死,难道只是为了说明好色没有好下场吗?

一个学生回答:“贾瑞幼年失双亲,由祖父贾代儒教养,可以想见这种微妙的亲情关系,祖父给贾瑞的是极其严苛正统的教育,对孙儿期望极高,孙儿偏偏不成器,而且贪图小利,好赌好色。贾瑞一切的‘离经叛道行为是不是人性在寻找出口?”脂砚斋曾在此批注说曹雪芹“写呆人痴性活现”,你若读不出曹雪芹对贾瑞的悲悯,那你如何在这一场阅读中获得成长,变得开阔包容?

《红楼梦》导读部分,带领学生踏踏实实地将七十多万字的《红楼梦》读完,重在个体和文本的交流感悟。

2.体验式游戏部分

《林黛玉进贾府》游戏二维码如下图所示。

在游戏中,学生将化身为林黛玉,亲自感受晚清世家大族的礼仪教养和人情冷暖。

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课下体验、课上讲解、课堂讨论、课上个人分享,按照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的建构主义教育过程进行。

游戏作为一种全新的导入教学效果评价以及作业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兴趣。例如,游戏第一个选项考查了学生对人物性格的理解。林黛玉此时新近丧母,回贾府探望外祖母。此番前去贾家,学生会面临三个选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保持沉默,三缄其口”和“积极主动,热情大方”。选择后两个选项都会出现失败结局。因为林黛玉年幼知礼,敏感谨慎,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是最符合人物性格的选项。此处提示了存档,当学生选错选项,进入失败结局后,可以读档重选,再选时便强化了对林黛玉人物性格的理解。

整个游戏共42个选项,每一个选项的选择比例都清晰统计在后台,它反馈了学生对该情节的认知情况。整个游戏公开发布于网上,扫码即玩,无须登录,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开放性。游戏的形式交互性强,反馈及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和探究能力,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的深度融合。

教学效果方面,学生踊跃参与,甚至多次读取存档,想刷出最佳结局。

总之,课下积极体验,课上讨论踊跃,学生分享个人游戏结局的时候自觉代入林黛玉,实现了共情。学生能够感知到人物情感并准确描述,游戏考察并强化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能力,学生得以充分感知文本,是阅读导读的有力补充。

3.写作教学部分

写作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在注重学生个性化体悟的基础上,用系统的思维方法对感性经验进行整合与提升。具体来说,即引导学生找到分析文本的角度,并以联系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问题,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拓展行文思路。例如下面的这个思考训练:阅读《红楼梦》第十九、二十回“李嬷嬷”的相关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李嬷嬷为什么哭?

参考答案:表面上看,李奶妈输了钱心疼,迁怒于人,在袭人和宝玉处碰了壁,怒火转化为委屈。深入分析,可知李奶妈由宝玉的乳母降为“讨厌的老货”,前后待遇落差巨大,这使得她内心不甘。李奶妈由于身份缺失,而导致她自我存在的价值缺失,这是她痛苦的根源。

这个小练习不仅考查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体悟,也考查其对逻辑思维方法的应用能力。具体而言,学生需要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体悟的基础上,纵向运用递进联系的思维方法,横向运用因果联系的思维方法构建答题思路。

课程阶段性反思

本课程整合了日常语文教学中被割裂的阅读和写作部分,读写兼顾,以读促写,橙光平台体验式游戏辅助教学。红楼梦文本真正融入学生的生命个体体验。读写结合,使阅读走到它本应该到的地方去——学生个体的情感世界。从教学方案到教学实施,学生接受度比较高。本课程作为校内选修课,获得了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师生的一致认可,选修人数最多时达200人,是最受学生欢迎的选修课之一。

作为一次全新的校本课程实践,本课程仍旧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本课程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研读空间,同时吸纳学生参与游戏脚本写作。团队的三位语文教师都是工作不满三年的九零后,无论是教学经验的积累,还是专业素养的提升,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希望能和这门课程一起成长。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地更新与完善这门课程,为语文学科教学发展尽一份力。

注:①橙光游戏平台是一个浸入式的体验游戏,学生在其中角色扮演,真实地游历于曹雪芹所营造的清贵族世家。

②目前学界主流观点认为《红楼梦》前八十回为曹雪芹所著,后四十回为高鹗所补,由于课时所限,导读教学部分旨在完成前八十回的导读与交流讨论。

点 评

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与技术融合是服务于精读精讲的,示范课、资源、课件无一例外,针对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精讲精读太多,机械操练太多, 学生读书太少”弊端, 如何构建技术支持下学生自主阅读教学体系, 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由包头市一中的青年教师开发并实施的校本课程《〈红楼梦〉导读与写作》在这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 其特点是:

①设计了学生提前阅读、课堂教师导读、课堂师生交流互动、浸入式的体验式游戏教学四者相结合的全新的阅读与写作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②把《红楼梦》作为历史和社会的不朽长卷来阅读,关注无数有血有肉飽满的小人物形象,重在个体和文本的交流感悟,引导学生慢阅读, 关注细节,体会过程;

③把浸入式的体验游戏作为一种全新的情景导入、教学评价以及作业的工具,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兴趣。整个游戏共42个选项,每一个选项的选择比例都清晰统计在后台,反馈了学生对该情节的认知情况;

④课程的学习贯穿高中三年, 课下阅读体验与课上讲解、讨论、分享结合,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 再造阅读教学流程,体现了学生自主阅读的系列化和常态化。

构建技术支持下学生自主阅读教学体系是一个不断实验、修正、拓展和完善的过程,如如何应用网络学习空间构建批注式阅读模式, 如何把已有的课外阅读模式引入语文的常规教学中等, 都需要我们去进一步探索,期望三位青年教师在技术与阅读教学的融合创新上取得更大的成绩。endprint

猜你喜欢

红楼梦选项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细品《红楼梦》中的养生茶
假如《红楼梦》也有朋友圈……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续红楼梦
跟踪导练(四)
阅读理解
跟踪导练(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