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文化润泽幸福
——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实践与思考

2018-02-26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人格学校文化

陈 立 芳

(邳州市实验小学,江苏 邳州 221300)

教育是为了人类的幸福,其过程更应让人感到幸福。教师的幸福感越丰富,播种的幸福越多,学生越能幸福地成长。多年来,邳州市实验小学秉承“品质教育,幸福实小”的办学理念,一直在“让文化润泽幸福,用文化发展教师”这个层面上探寻着教师的职业幸福之路,引领着我们的教师团队不断向幸福迈进,努力实现我们的幸福宣言:工作有热情,发展有方向,事业有成就,生活有情趣,心里有幸福。通过全体师生将幸福的春风吹拂到校园,浸润到家庭、社会,有力地提升学校、家庭、社会的整体幸福感。

一、文化引领,让灵魂幸福地站立起来

狭义的文化是历史累积而成的人类观念,它凝结、包含、渗透着人对真、善、美、益、雅、崇高、神圣、幸福……的共同理解。只有让教师从文化的高度来认识教育、教师、人生、理想等问题,才能使教师避免成为“知识的巨人、灵魂的侏儒”。

1.价值引领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其他文化要素多由此派生。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幸福观。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中说:“最伟大最持久的幸福,源于人类具有神圣意义的最崇高的活动。只有个人具有神圣的气质,他才会追求神圣的活动。”[1]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学校不应该避谈神圣、信仰、价值,而把时空留给低俗、卑劣、浅薄和浮躁。对此,我们不做空洞而教条式的宣讲,而是采取“贴地行走”的方式。如每学年开始,我们都发动全体教职工讲“人生故事”——古今中外各领域(尤其是教育领域)正面、反面的哲理故事,让教师思考:人生怎样才有意义;讲“团队合作的故事”——人怎样生活才能避免索然无味、贫乏单调、庸俗浅薄、盲目短视以及荒诞感、失落感?讲“自己成长的故事”——切己体察:教师的生活怎样才能更丰富、更有品位?……这样使多数教师既仰望天空,又脚踩课堂,不断加深对我校“专注品质,发展内涵,追求卓越”的教师文化追求的理解,唤醒他们的职业认同感、神圣感,理开心结,理顺心绪,自觉修师德、树师表、铸师魂,淡定于纷杂与烦躁,从容于喧嚣和浮漂,获得心灵的宁静和充实,享受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幸福,以高雅的文化气度支撑灵魂站立起来,让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在讲坛上洋溢。

2.人格引领

价值引领必然带来人格引领。人格一般指情感、意志、态度、性格、气质、能力及道德信仰诸方面的总和,是以许多基本特性为中心而体系化了的内在动力结构。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中的一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弗洛姆也说:“幸福表示个人已经找到了人类生存的问题答案,就是使他的潜能得到创造性地发挥,而不愧为世界上真正的一分子,并且还要保全自己人格的完整。”[2]我们多渠道唤醒教师的人格意识,多层面做好教师的人格设计,引领其以理想人格的基本要求为目标(良好的性格特征、积极的理想倾向、创造性认知方式、丰富的情感、坚强的意志、高尚的道德品质、规范的行为方式等)。同时以习总书记提出的“四有”(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好教师要求为核心,来对自身的爱心、责任感、使命感及职业理想等人格终极目标进行规划。在日常工作中,自觉提高人格评价能力,培养反思内省的人格习惯,明确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人格特征,为自觉进行自我超越打下基础。再次通过树榜样、亮身份,使其学有目标、赶有方向,最终以理想人格的标准为衡量尺度,找到差距、缩小差距,追求完美。

3.生活方式引领

刘云德在《文化论纲》中指出“价值观一旦成为公认的就带有强制性,迫使每个社会成员都遵奉它,唯它是从”。在价值体系引导下,教师们会自觉塑造自己的人格,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首先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以“创先争优”活动要求为指导,民主修订了《邳州市实验小学教师职业修养规程》;二是以“精致化”管理为目标,建章立制,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学校内部各项管理制度;三是多元考评,继续采取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相结合的做法,对教师的职业行为和工作实绩实施全方位、多角度的考评;四是通报公示常态化,加大考核透明度和反馈及时性,让教师“想干事的有舞台,能干事的有作为,干成事的有地位”,使理性规约与人文关怀相得益彰,消除了教师对制度本能的抵触情绪,引导其不断提高职业认同感: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一种追求的事业,在热爱与忠诚中定会获得幸福感。同时也让教师认识到,教师的幸福是在平凡的、琐屑的工作中获得的,是和学生的幸福分不开的,需要蹲下身来,赏识学生,真诚交流,与他们同痛苦、共快乐,分享对社会和人生的感悟,在学生的成长和师生融洽的情感中体验到幸福。从一年级组全体教师“学做小事,善做小事,小事成就大事业,小事创造真幸福”的实践格言中足以窥见教师们朴实的幸福观。

二、文化涵养,让身心幸福地欢畅起来

文化,是“人化”的物质和精神的结晶,而它最大的功能是“化人”——养育人、转化人、涵养人,即创造人特有的品质、形态、生存方式等等。而这种“化人”的过程往往不是让人痛苦的、难受的过程,而是充满温馨的、幸福的感觉。

正如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所说的“愉快是一个人在增进其完美性的过程中的一种感受;痛苦则是一个人在完美性减少过程中一种感受”[1]。教师的幸福是在教师“增进其完美性的过程中”获得的。所以,我们特别注重激发教师奋发向上的激情,促使他们做最好的自己,在追求完美中享受成长的幸福。

1.让教师享受充实之美

我校引导教师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学校的发展,在修订学校发展规划中,量身定制个人的发展规划。将教师发展划分为入职期、成长期、成熟期等几个层次,要求教师据此制订自己的个人规划,内容包括:分析优势、查找不足,进一步明确内心最真实的职业愿望,并划分自己的成长阶段,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提出不同阶段的适切目标。学校对个人规划逐一提出建议,提供平台,让新教师快入“门”、骨干教师早成“家”、老年教师在传帮带中真正“夕阳红”。为此,我们让教师成为教育经典的朋友。我校书友会定期举办“沙龙”活动,围绕“思想导航,心灵对接,智慧碰撞”等专题,将阅读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让高雅的阅读与扎实的教学实践成为教师提升人格、形成思想与智慧的坚强后盾,真正让教师摆脱职业倦怠、享受职业幸福。

2.让教师享受工作之美

斯宾塞说:“个人或人类之所以能够日复一日地生活下去,便是因为可以追求愉快或避免不愉快。”我校在“品质教育,幸福实小”这一理念引领下,以“走进学校,我是快乐的天使;离开校园,我是幸福的种子”为教育目标,着力创造幸福的“生成场”。首先,让教师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我们认为,学校是实现教师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的场所,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才,应该具有专业自主权,应该有发挥自己才能和智慧的自由,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思想和风格,否则,就很难成为教学的主人。因为“最满意而完美的享乐,就是对获得的才能积极运用而形成的一种特质”[1]。“幸福与活力、感觉意识、思想及创造力的增进具有连带的关系;不幸福与这种功能的减退有连带的关系。”[2]所以,我们不对教师的教学做过多的、不必要的限制和干涉,更不要求什么统一的教学“模式”。我们真诚地倾听教师的诉说,只要他们的教学思想有理有据,符合先进理念,就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思想和风格教学,并在总体和一些细节上给予指导和帮助,尽可能地让教师的教学潜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和释放。其次,让教师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凡学校发展的规划、各级各类干部选拔任用、凡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制度方案,在校党支部的统筹安排后,都提交教代会讨论表决,力求过程民主、程序规范。让教师对学校产生依恋感,把学校的发展和教育教学工作作为人生或事业发展的归宿。

3.让教师享受生活之美

幸福的工作体验不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我们努力构建一个让所有教师都感到温馨、和谐、美满的生活氛围和环境,让教师们心无旁骛、身心愉快地投入到工作中去。首先,温暖学校,真切地关爱教师。“愉快与幸福,普遍地被认为与爱所带来的幸福相同。”[2]所谓温暖的学校,就是使人感到身心愉悦、和谐向上的学校。我们充分认识到教师作为一个人有多种需要,努力去满足他们的要求,并给他们以抚慰,使学校和谐、融洽、幸福。教师或亲人生病,领导上门慰问;青年教师婚礼,校长到场祝贺并主持;户外教师上课嗓子吃不消,为他们购置活动音箱、“金嗓子喉宝”;天气炎热,为办公室安装空调、送驱蚊药;寒暑假,定期进行“夏送清凉,冬送温暖”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我们关注每一位教师精神上的幸福,使他们在快乐时有人同享、忧伤时有人倾诉、骄傲时有人提醒、无助时有人支持……其次,文化休闲,让单调的生活律动起来。“两头不见太阳,三点一线式”的教师生活,是不争的事实。我校发挥工会的效能,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竞赛,组织教师研学考察,欣赏电影戏剧,学习茶道、插花,同做办公室健身操,与共建单位、兄弟单位共同举办足球比赛、篮球比赛和节日联欢活动……这样,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缓解了教师的工作压力,拓宽了教师活动的空间,使教师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同时也培养了情趣,陶冶了情操,幸福了身心。

三、文化创新,让人生幸福地歌唱起来

文化是人创造的,它蕴含着“人”对自身美好和社会完善的无穷无尽的追求,寄托着“人”对自由、对美善、对崇高和神圣的永无休止的希望。近年来,我们通过各种方法与途径,帮助教师不断超越自我,提升创新能力,不仅极大地扩张和延伸了教师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了他们的幸福感,也使我校在创新中具有充沛的活力和美妙的前景。

1.在管理创新中享受校园和谐之美

我校拟定“打造职业化团队,让每位教师都成为研究者”的管理方略,开展了“参与式”教师管理改革,精心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积极创设和谐的校园工作氛围。我校定期举行“爱我校,我建言”、“我为学校谋发展”金点子大赛等活动,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建议征集后,校长室对教职工的合理化建议进行分类整理,并通过处室“问题认领”的办法,尽快落实与整改。比如有教师建议对中层干部进行公开选拔,我们就凭群众公论识别干部,靠实绩使用干部,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把思想素质好、乐于奉献、工作能力强的中青年教师选进来,在培养与使用中,健全中层干部的岗位职责规范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建立科学全面的绩效考核体系,逐项落实到每一位成员。在年度考核时,按照一定比例对排在末位的干部进行诫勉或淘汰,从而激发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动力。再比如,我们在教师建议的基础上,实行“四线和谐联动”的班级管理新机制:一是学校教学班级管理责任线,班主任负责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学科教师(副班主任)通力配合并协助班主任实施班级管理;二是年级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线,年级组制定本年级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目标,本年级组全体教师全员实施规范管理;三是班主任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管理线,让全体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使得班级管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四是学校班队活动开展线,各级组大队辅导员通过开展班队活动,因势利导,充分调动积极因素,让少先队活动成为学校最富有生命力的元素。

2.在教学艺术创新中享受快乐之美

研究、创新,能给人带来工作的激情、学习的热情和无比的幸福感。我们把学校变成一个学习和创新的大舞台,鼓励教师理论联系实际,大胆接受新思想和新理念,大胆进行课堂教学的创新,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在教学艺术创新中享受快乐之美。我校积极倡导“校本研究日常化,日常研究校本化”,让每位教师在“草根化”教育研究中快乐成长。组织教师各抒己见地进行案例研究,研讨的问题以案例问题为主线,使理论学习贯穿全过程;开展情真意切的叙事研究,通过博客搭建展示叙事的舞台;开展自我完善的行动研究,树立“问题即课题,实践即研究,效果即成果”的意识,把实践中的关键问题转化为个人课题进行深度研究,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促进幸福教育的生成;根据教师研究成果,我校实施了“激情教学”,引领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教学,用激情去引导、激励、感染学生,课堂中不时波澜起伏,演绎出阵阵精彩场面,让学生充分显露出蓬勃向上、积极踊跃的精神面貌;我校更新教学方法,实施“兴趣教学”,通过形声化的互联网技术、充满魔力的教师语言、最优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主动参与,大胆实践,勇敢创新;我校更新教学研究,实施“反思性”教学,倡导教后写反思,教研谈反思,反思促课改,让反思逐步成为习惯,逐步形成以课堂为中心、以交流为载体、专家参与指导的“三结合”式反思性教学模式;每周利用“说、讲、评、写、改”五环节,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流程为:教学设计研讨——课堂教学行为——课后对话反思——个人撰写教后记——教学重建,让每一次实践都成为教师教学创新不可或缺的时机。

3.在学术思想创新中享受贡献之美

教育、教学的创新,依赖于学术思想的创新。学校审时度势,把教师分为三个梯队:理论研究型——出思路、出理论,由特级教师和省、市学科带头人组成;榜样示范型——出经验、出体会,由市、县教学能手组成;奋发向上型——由努力奋进的青年教师组成,力争跨入更高一层梯队。如在语文教学思想上,我们采纳了我校学术顾问、著名特级教师朱学坤研究的“言意关系理论”来指导语文教学。语文言意关系理论认为:言意关系就是语文的本体,就是语文始源性的、最高的、超越性存在,就是语文各种现象的源泉,就是语文生成运演及其本质意义的“众妙之门”,就是奥妙无穷的语文之“道”。语文教学应着力于“关系”体的内在结构探究,着重于言说动态的“过程性”探究,着眼于言说“规律”的探究,着意于学生的言意“生成”探究。扣住了言意关系,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内容理论空白——不知“教什么”的问题就有了答案,教学就有了理性规范。通过朱老师的指导,语文教师觉得教学有了方向和目标,不像过去那样面对文本茫然无措,不知如何下手。这样,也就改变了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状况,现在语文言意关系教学理论的研究在我校正向更深入、更全面、更细致的方向开展。

与此同时,学校还不遗余力地构建多种平台:征文大赛平台,除省、市、县各级征文外,学校还创设了“我最得意的教学设计”和“我最满意的教学案例”大赛的机会;学刊、评刊平台,组织教师阅读点评本校教师发表的论文,通过互动交流,使教师的学习过程成为撞击学术思想、产生科研灵感的过程;校本教材原创平台,在教师亲身实践的基础上,本着成熟一批、建设一批的原则,逐步推动我校校本教材的建设工作,在原有民族艺术的教育校本教材基础上,我校又组织编写了《品赏大美》、《拥抱经典》、《开启思维》等教材,总结和展现了民族艺术审美和欣赏、古诗文诵读欣赏、民族艺术启智益解等方面的有效经验和鲜活案例;拓展历练平台,我们请苏派名师、师范院校专家上门把脉问诊,尽力为教师争取开课机会;我们与区域内名校开展校际联动,通过互相听课、评课、交流、研讨,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让每位教师在学术思想创新中享受贡献之美。

幸福是人生的真谛,享受教育的幸福应该是每个教师矢志不渝的追求。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校以文化为内生动力,已摸索出具有邳州实小特色的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途径,而教师幸福感的提升、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也迎来了整所学校具有丰厚文化内涵的全面发展的大好局面。卡西尔曾说:“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文化,可以被称作人不断解放自身的历程。”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说得好:文化是一种力量,文化是一种影响,文化是一种行动,文化是一种温暖。愿更多的学校从建构“幸福”的文化入手,用传统的、当代的、富有地域特色的教师文化,去陶冶教师们的心灵,提升他们的境界,润泽他们的成长,进而赋予其生命新的意义,为幸福的人生奠基!

[参考文献]

[1] 余纪元.亚里士多德伦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52.

[2] 弗洛姆.追寻自我[M].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87:163.

猜你喜欢

人格学校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年味里的“虎文化”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谁远谁近?
学校推介
漫画之页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