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课堂的建构意义与策略

2018-02-26王曰牟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建构师生文本

王曰牟

(1.威海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教育中心,山东 威海 264200; 2.威海市综合实践活动实验学校,山东 威海 264200)

自主课堂是应时代发展趋势而产生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在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中,构建自主课堂已成为大多数学校的选择。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性,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构建自主课堂已成为学校教育中备受欢迎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自主课堂的内涵解读

1.自主课堂的含义

自主课堂,由自主与课堂两个特征组成。自主可以理解为自己做主,按照自己的自主意识,能够进行一定的自主活动,体现一定的自主能力。课堂指在教学场所中所发生的教学活动,包括课程内容、师生互动等,是教师、学生与环境之间形成的系统整体。

自主课堂是在对传统课堂进行扬弃的基础上,倡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一种新型的课堂模式。它以创建积极有效的课堂环境为前提,以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为根本,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最终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目标。

2.自主课堂的建构理念

(1)自主的教学观。为了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在教学目标制定上,应该考虑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并增强学生完成目标的自信心,当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制定时,他们会接受并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这些目标。

在教学内容上,也要征求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对哪些内容有兴趣,教师可以重点讲述;对于学生不太感兴趣但同样是教学重点的内容,教师要做好引导,通过情境创设等具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2)共享的师生观。李镇西认为师生关系应是共享式的,“师生平等和谐,教师在保持其教育责任的同时又尊重学生,和学生一起进步”[1]。由“填鸭式”到“诱导式”再到“共享式”,这种教学方式的发展变化代表着师生关系模式的改进,而共享式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也在不断改变,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平等和谐地相处,一起学习,共同成长进步。

在共享的师生观中,师生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互相学习,互为影响。教师在讲授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反馈,并从中获得成长与发展,体验到教师的乐趣与满足感;学生转变为课堂的主体,在学习的同时,发展自己的思维,并对教师与同学产生一定影响。师生关系是共享的,课堂教学是双赢的。

(3)文本的课程观。文本课程观认为,文本的意义不是单一的,读者可以从不同层面自己去理解作品的意义,不局限于作者想要传达的意义。文本与读者的关系是平等的,倡导师生在与文本的互动过程中进行能动地创造,师生可以课本为载体,联系生活实际,对课本进行再创造。

二、自主课堂的建构意义

在自主课堂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究,不仅学到了知识,也掌握了学习方法,养成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1.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习惯

自主课堂的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这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习得,不能一蹴而就。学生生理与心理逐渐发展,自控能力逐渐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但效果有限[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热爱学习,热衷于探索未知的知识之旅,并凭借自己的努力寻找答案。教师要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便于学生习得知识,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习惯,并应用于课外学习中。

2.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自主课堂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各种各样真实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并在自主探究或合作学习中查找答案,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在自主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尊重与理解,教师的温馨指导会给学生一种安全感,使得学生敢于向教师提问,敢于探索,并将一些想法变为实际行动。在不断学习、不断动脑思考的过程中,伴随教师的方法指导,学生的思维逐渐被打开,掌握特定的思维习惯与方法,形成创新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开放性作业等推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生在自觉过程中能够不断体验到自觉探究的乐趣与创造的成就感。

3.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人格包括气质、性格、品质、能力、道德、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内容,是一个人整体精神面貌的体现。教师在自主课堂教学中,通过设置丰富有趣的情境等,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等多种要素,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实践探索,主动学习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自主课堂的氛围是平等和谐的,无论师生之间或是生生之间都是平等的,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想法或意见被充分尊重,学生们敢于提出问题与建议,勇敢面对挑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人,教师要引导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主动地探索知识,在学习中完善自己的人格,增强独立自主与创新的意识,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

4.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自主课堂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意识的同时,也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完善自身,才能促进学生发展。在自主课堂中,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自主能动性,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独立性,尊重学生个性与差异性,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先掌握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储备知识量;然后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组织教学活动,在自主课堂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自主课堂的建构策略

1.引导学生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对学生自主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指导学生设置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教师在指导学生设置学习目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设置近期的、难度适中的学习目标。近期的学习目标相比远期目标更容易实现,更容易让学生较快地体验到成功,增强学习的成就感与自信心,而成就感能促进学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学习目标要难度适中,让学生觉得具有挑战性但不至于产生畏惧心理,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不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第二,设置的目标要清晰明了,便于检验。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很好地发挥检验功能,便于学生自测,并且有利于学生付诸行动,了解自己的进步与成果,树立信心,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为下次目标设置做好规划。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首先,从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开始。如语文课堂,教师可以采用问题评分制等方法激发学生质疑兴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与能力;问题可以从课文题目、课文内容、课文写作特点等方面提出[3],教师要对提问的方法加以点拨引导;对提问的时机,也要掌握恰当,每次读课文时,应当深入思考,增加提问的深度。其次,培养学生勇敢表达的能力。对于课堂上学生提出的疑问,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勇敢表达自己的意见,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最后的答案,自由选择成员进行小组成果展示,学生在交流中不仅锻炼了思维能力,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自主出题,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一方面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意识,还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在出题时为了表现自己,会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学习反思,这为学生向上发展与主动学习提供了机会。

3.构建共享式师生关系

共享式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共享、双向的关系。课堂教学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成长的交往活动。师生应在彼此打开心灵的基础上营造平等沟通、互相倾听、共同参与的教学氛围,师生双方就某一项内容展开讨论,形成一种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双向反馈的状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接受学习新知识并不断进行加工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学生在积极的课堂氛围中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可以自己选择学习方法,有对自己学习内容的把控权,在获得成功后容易产生成就感与自豪感,并激励自己不断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在与学生的讨论交流中获得新的感悟、新的成长。

4.确立文本课程观

文本是一个向理解者开放的多层面的意义结构。文本观认为读者同样是文本意义的建构者。教师应确定文本课程观,不限于作品的本来意义,勇于创造发掘新的文本意义,指导学生从不同方面对文本进行解读,培养发散思维,勇于创造。教师在与学生对文本进行新的意义建构时,不仅仅是对文本进行的再创造过程,也是文学作品真正体现价值的过程。

5.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教师在自主课堂的构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呈现完整的自主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首先,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引导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其次,教师要赋予学生探究与建构、质疑与批判、鉴别与选择知识的权利,促进学生自主意识的觉醒,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去理解学习更多的知识。在知识的建构过程中,学生会重新思考自己之前的认识并不断深入形成新的认识,甚至质疑之前的某些认识,打破固有的认知,从而真正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最后,教师应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对自主课堂与自主学习形成完整的认识,在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 李镇西.共享:课堂师生关系新境界[J].课程·教材·教法,2002(11):18-22.

[2] 王莹莹.自主课堂构建[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1.

[3] 黄丽.在自主课堂中实现真发展[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7(8):77.

猜你喜欢

建构师生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建构游戏玩不够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