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少数民族织锦人才培养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2018-02-25李莉

艺海 2018年1期
关键词:织锦传承少数民族

李莉

〔摘 要〕“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了有关文化冲突与交融、文化共鸣、价值认同等几个重要的文化发展导向。因此,挖掘和培养民族织锦人才,将织锦艺术的研究深入到与之相关的地域文化、民俗、历史和时代特征之中,将有助于我们在新时代背景下全面推广和传播传统文化,对保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与多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少数民族;织锦;传承;人才培养

湖南少数民族织锦历史悠久、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是最具特色的工艺美术形式之一。我们通过对湖南少数民族织锦从业人员的走访调查与实证研究,为传承与發展民族传统文化,增强织锦从业人员设计能力和创新产业发展理念提供研究材料,为2016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湖南少数民族织锦文化创意与工艺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一、调查对象分析

(一)本次调研对象共37人。

(二)确定上述学员为调查对象的原因

1.年龄:以21-40岁年龄段学员为主,此年龄阶段的织锦人才技艺相对成熟,对市场的观察和把控有其职业经验。另外,考虑到当前从事织锦行业的人员年龄整体偏高,面临后继无人的状况;因此有意识地挑选了部分年龄偏低的青年从业者进行调查采访。

2.学历:调查对象分为高校教师、织锦从业人员两大部分;因此学历上也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情况。高校教师在织锦理论领域有较深研究且设计能力较强,而织锦从业人员织锦技艺纯熟但缺乏美学尝试。因此,有意识地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互补,使得到的理论数据更具指导性。

3.区域:因为调查项目针对的是湖南少数民族织锦,因此调查区域以湖南地区少数民族织锦聚集地为主,基本是来自湖南怀化通道(侗锦)、湖南龙山县(土家织锦)、湖南江华(瑶锦)和湖南靖州(苗锦)的从业人员。

二、调查方法

(1)文献法。从知网及校内校外图书馆搜索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湖南少数民族织锦发展现状、研究动态,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2)访谈法。以湖南少数民族织锦从业人员作为访谈对象,通过谈话采访的方式完成数据统计。

(3)调查法。通过走访龙山县、怀化通道、江华等湖南少数民族织锦人才集中地进行实地调查。

(4)数据分析法。有针对性地制定访谈大纲和调查问卷,运用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获得参考数据,并分析得出结论。

三、访谈大纲

(一)土家族织锦技艺传承人访谈

1.您是怎样掌握土家族织锦技艺的?师从于谁?学了多少年?

2.过去的土家族织锦一般都织什么图案?现在的土家族织锦与传统的织锦相比发生了哪些转变?

3.您身边掌握土家织锦技艺的人数大概有多少?每家每户都会织吗?技能熟练程度怎样?

4.您目前带有徒弟不?有几个?带徒弟的标准和要求是什么?

5.您家里还有人学织锦不?您的子女会不会?他们如何看待您手中的织锦?

6.您认为现在的土家族姑娘喜欢学习织锦吗?为什么?

7.您的织锦传承有限公司创建于哪一年?日常运营情况怎样?以您的织锦传承有限公司为例,谈谈土家族织锦传承有困难不? 为什么?

8.与过去相比,目前学习土家族织锦的状况发生了哪些改变?您觉得主要有哪些原因?

9.当地来您织锦传承有限公司学习织锦的大多是什么年龄阶段的?青年人多吗?一般学多久?

10. 您对土家族织锦技艺的传承有哪些展望和建议?

(二)年轻的织锦女性访谈

1.您家人对你学习织锦技艺有什么想法?

2.您认为学习织锦有哪些好处?

3.您认为现阶段土家族织锦技艺传承可以选择哪些合理方式?

4.您如何看待土家族织锦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演变和应用?

5.您有没有好的建议来改善当地土家织锦传承状况?

(三)专家学者访谈

1.您认为湘西土家族织锦技艺的传承现状如何?

2.您认为土家族织锦技艺的现代传承价值与意义是什么?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您认为现阶段影响土家织锦传承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4.您认为当前土家族织锦在传承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还有哪些不足?

5.您认为如何弥补当地土家织锦传承方面的不足?

6.您觉得土家织锦如何才能更好地走进人们的生活,被人们所接受?

四、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一)现状分析

通过现场访谈和实地调查发现,目前从事织锦行业的人员存在年龄整体偏高、收益较低、后继无人、组织松散、技能退化、资金缺乏、竞争无序等问题。另外,织锦传承方式大多是师傅带徒弟,或者是近亲近邻的招募。因此,人才储备量告急、产业发展能力严重不足是目前织锦传承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1.目前,织锦技艺传承人的子女百分之九十都没有学习织锦技艺,州级传承人和省级传承人收徒来源一般是近邻或者是远亲,且数量并不多。徒弟的资质与学习目的不尽相同,未评定成为传承人的手工技艺师傅一般收徒更为艰难。环境的改变、传承人的流失以及技艺的逐渐消失使得湖南少数民族织锦的保护与发展变得更为艰难。

2.因兴趣爱好而选择织锦行业的人员占少数;20年前每家每户基本都普及了织锦技艺,但目前青年人基本没有掌握相关技艺,动手能力十分欠缺。

3.青年人虽然意识到织锦技艺有很大创新空间,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家人不支持子女学习织锦技艺;极少数青年人能在职业中专通识课程中接触该门课程,基本以理论学习为主,实践课程比例很少,并且学生基本不是以此为主专业。endprint

4.目前织锦传承人普遍学历低,因此在传授技能的过程中比较适合一对一教学;并且更多的只能是技艺的指导,在认知和创新方面有很大局限。

5.目前织锦从业人员收入普遍较低,只能基本维持现有生活。据调查,从业十年左右的织锦手工技艺者月收入在1500元—2000元之间;收入不太理想,无法吸引青年从业人员。

6.現有的织锦产品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湖南少数民族织锦均存在产品种类不多、产品创新不够、生产周期长、与市场脱节等问题。

7.织锦人才产业化发展能力严重不足。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手工技艺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少数民族手工艺的生存与发展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走访调查发现,目前湖南少数民族织锦人才普遍缺乏市场沟通能力,从而造成了产业化发展能力严重不足的状况。

综上所述,织锦产品在创新与创意、市场开发与拓展等方面的需求致使对织锦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提升少数民族织锦的美学性和实用性,将织锦艺术渗透到家纺、服饰、软装、室内装饰和现代商品包装等产品设计中,才更有利于少数民族织锦的传承与发展。

(二)对策分析

少数民族织锦文化创意与工艺创新人才培养的落脚点在于人才培养。将织锦文化传承的种子扩散发扬,使之成为传统技艺与现代产品结合的纽带,帮助少数民族地区走向创新致富之路是民之所需。因此,通过国家艺术基金的平台实施湖南少数民族织锦文化创意与工艺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既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又能促进民族织锦的工艺创新,同时也顺应了科技创新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传统文化发展趋势。基于此,实施教学是关键。

1.科学拟定教学模块

教学具体可以分为四个模块。一是设计理论模块。包括织锦的纹样、色彩、工艺设计与研究等。二是工艺实操模块。由织锦工艺大师亲自授课,并与学员交流织锦工艺制作经验及工艺要领,要求学员完成1-3件课堂作品。三是考察创作模块。通过对织锦地区和产业园的采风考察,指导学员完成1-3件织锦创意产品的设计。四是展览模块。教学汇报以展览的形式进行,既能展现成果,又能进行市场推广。

2.基于实际需求,拟定教学内容

在人才培养项目实施过程中,少数民族织锦的现状和行业发展趋势、湖南四大民族织锦工艺与形态分析、中国传统吉祥图案解析、织锦色彩图形的运用、织锦图案的创新与应用、织锦的新老相袭、设计思维创新、织锦材料的创新研究,少数民族织锦产品——服装、皮具、软装、家具、家纺、文创的创新设计,品牌意识的培养、品牌形象设计研究、织锦创意产品方案设计、传统商品的电商活动运营等,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

3.基于市场需求,推行多元化教学手段

可以赴南京云锦博物馆、苏州丝绸博物馆、苏州镇湖苏绣之乡、湖南省工艺美术馆、湖南省政府“非遗”展品陈列厅、长沙沙坪湘绣、长沙铜官窑等地进行考察和学习,重点是与行业专家交流和学习。不仅要注重和其他门类的“非遗”传承人进行交流分享,拓宽他们的发展方向;而且要对其进行分析,了解市场对织锦产品的需求。同时要在教学中根据这些需求,采用现场教学、座谈讨论、专题讲座、经典案例分享、设计训练、现场演示、考察采风、产品创新设计等个性化教学手段。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关键。只有充分发挥现有织锦从业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提高少数民族织锦人才的艺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能力。因此,织锦教学的整体目标在于完成教育教学与设计创新的交织、完成艺术创造与科技创新的交织、完成传统技艺与现代产业的交织,把传统艺术与现代工艺和现代文化创意结合起来,让织锦从业人员在弘扬传统织锦文化精髓的同时,融合创意时尚元素赋予民族织锦以新的生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织锦传承少数民族
瑶族织锦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织锦古韵(七绝)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汉代织锦图案的排列方式研究
晋代“璇玑图”织锦的探索和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