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网络语的艺术性

2018-02-25罗敏

艺海 2018年1期
关键词:情感性形象化陌生化

罗敏

〔摘 要〕作为具有较高文化层次、乐于接受新事物的群体,大学生是网络时代创造、传播网络文化的主力军,是受网络影响最深、最广的一个群体。本文主要探讨在大学校园被广为流传的网络语的“艺术性”。“艺术性”源于它创造了富有个性而独特的艺术传达的形式,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一方面它再现和模仿事实和自然;另一方面,它也是我们的一种自我表现,把人的情感、思想等主观因素,转化成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大学校园网络语因其艺术性,获得了强大的力量和生机,并借用新媒体广为传播而流行开去,它是新时代的艺术。在形式上的创新手段主要是陌生化或抽象性、形象化或写实性。

〔关键词〕网络语;艺术性形式;陌生化;情感性;形象化

《不列颠百科全书(中译本)》中这样给艺术下定义:“艺术是用技巧和想象创造可与他人共享的审美对象、环境或经验。”①这个定义中的审美对象就是艺术形象,它是艺术活动的核心、基础。而康德将艺术分为“语言艺术、造型艺术和感觉游戏的艺术”②校园网络语言的产生,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更是一种新时代的“艺术”创作。“校园网络流行语”呈现出强烈的“艺术性”。

一、形式上的审美性

从艺术发生学的观点来看,艺术的产生是在人类生产实践的基础上生成并发生着变化,其中还有人类模仿的需要、本能的表现等多种因素的推动。在新时代,在信息网络化时代,语言也自然发生着变化。它也要快速地及时地反映新的事物、新的发现、新的思想和内容。这样,模仿与再现的本质进一步被展开,但模仿不是机械地复制,而是对已有的語言形式的创造性发现和有机再现。它的形式创新主要借助两种方法:

(一)、陌生化

俄国形式主义创始人什卡罗夫斯基曾说,艺术的技艺就是使我们习惯的生活对象陌生化。也就是说,艺术常常用非常的、新异的形式来展现我们熟悉的自然对象。艺术把我们熟悉的对象陌生化,增加它的难度,逼我们用新的眼光来观看对象,真正感受对象,而不只是知道对象。在生活中平淡无奇的事物,经艺术的魔杖(形式)一点化,就新鲜有趣,幻化出无穷的魅力。在校园网络语的生成形式上,我们也总能发现这根魔杖。它大胆地对传统的“形式”(音形)与“内容”(义)的确定联系上进行了否定性的一击,形式与意义的确定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例如一些在大学校园中被广泛传播的网络流行语:“白骨精”“蛋白质”等等,在我们的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它们原本的意义与当下承载或传达内容之间的联系被割裂,惯性思维模式被打破,它们的所指与能指就被完全陌生化了。外在的形式(音与形)并没有改变,它的“义”却发生着一种裂变:“白骨精”传达着“企业白领+公司骨干+社会精英” 的意义;“蛋白质”却是指“笨蛋+白痴+神经质”, 不可不称之为大胆和革命性地颠覆。它的意义也许正如20世纪的塞尚在纽约艺术博览会上的展品《泉》,一个现成品的艺术传达,一个市场上购置的男性小便池的家用物品,被强行拉入艺术的世界里,在艺术界引起轰动。在笔者看来,两者背后的艺术观念如同一辙。

又如一些校园数字流行语,形式(音与形)和意义之间的关系都被陌生化了,我们只能在音的相似性的联想中去读懂或领悟它传达出来的意义。如下列数字网络语:1314520(一生一世我爱你)、1799(一起走走)、918(加油吧)、74839(其实不想走)、1573(一往情深)、3344587(生生世世不变心)等等。眼睛能看到的就是一串熟悉的数字,而其传达的意义却与数字原义没有丝毫的关系,它的形与义之间确定性的联系被剥离了。这样增加我们认知和感受的难度,也自然逼使我们用新的眼光去审视这种新形式。这种符号背后的意义被陌生化的同时,我们只有在这新的审美对象中去利用感觉、知觉与联想来理解、感悟、体会其中传达的意义或意蕴。

(二)形象化

“模仿”是古代艺术理论最早,最核心的概念,从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表现出从模仿艺术观到再现观的转换,他们都是以自然物象为原型进行艺术的创造。在校园网络流行语的创造中,形象化也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手段。

有的是直接用符号或图形去描摹事物本身,这也是我们造字法的一种象形。“六书”上说:“画成其物,随体诘拙,日月是也。”在校园网络语的表达形式上,我们就模仿人体的面部表情来表达意义,极有观赏性和画面感,生动而形象化。如^_^(高兴)、T_T(哭)等等这样的表情语(当然,还有更复杂许多的)在网络上就大受欢迎,被广泛应用。

有的是再现性的重构。它的原型是生活场景,以及重大的社会事件、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的新的事物,是新的发现,是模仿和再现,用我们的已有的行为或动作的语词来进行重构,形象性传达深刻的意义。如下列校园网络流行语:菜鸟、学霸、给力、洪荒之力、俯卧撑、7时代、欺实马、晒客、乐活族、斑竹等等。这些校园网络语与时代的“新”密切相关,同时在生成的过程中,将形象化和写实性突显出来。再现性与叙事性与重构的语言形式结合,传达出新的意味。

二、校园网络语的叙事性和情感性

大学校园网络语的艺术性还在于形式所传达出来的叙事性和情感性,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新时代的思想,年轻人对生活、时代、生命的思考,同时也带有对社会的关注,或者说是种人文思想或情怀的表达。

郑板桥曾说他画竹“墨点无多泪点多”,那是指他在绘画艺术中所经历的情感体验。在校园网络语的创造与流行中,也同样能感受到其中的一种情调,一种趣味。

如流行语“躲猫猫”“范跑跑”“打酱油”“犀利哥”等,这都是与我们的社会现实相关,从社会现实中的被提炼和创造,被赋予了个性化的形式。我们不但能感受到其独特的形式之艺术性,同时,形式被重构后,也有叙事性与情感性,它在叙述一个故事,一种经历,一个事件。例如“范跑跑”就是来自于现实事件的网络语,一位范姓中学老师在汶川大地震来临时不顾学生只身逃命,地震后高调大谈自己逃跑一事而惹人非议,从而被冠以“范跑跑”这一网络语,并迅速流行开去。但这个形式,不是特指这个实体的,而是成为一个形式,被定型化,它指向某一类行为,从而实现了从实体到形象的模式化。这也正是艺术从实体到形象的转换,形式化是艺术的最重要特征。与此同时,尖锐的批判性被艺术地传达出来。这就是形式中隐喻的或蕴藏的意义或情感,它不是概念式的形式。

此外,大量大学校园网络流行语的出现,更是能体现我们的情感或主观。当然其中也有理智、冷静的描绘,对其生活的叙述,反映现代人的生活态度,对人生,对生命的感悟观照。正如有人写到:这一年,虽然使出了“洪荒之力”,但还是没有“撩妹”成功,你有没有因此“蓝瘦香菇”?毕业后工作业绩有没有实现“1个亿小目标”?我对老板说想“狗带”。老板却说“都是套路”!和同窗好友一言不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非常鲜活的语言形式,形象生动地与生活,与情感融合在一起,表现为一种心灵的融动。此外还有:佛系青年、扎心了老铁、高大上、不明觉厉等等,这些在校园中被广泛传播的网络语,充满着感情色彩,也一样有叙事性,它也许不同于美术作品的艺术性,但仍然有独特的审美性。

总之,大学校园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和流行,与其“艺术性”有关,它独特而个性的语言形式,在特别的形式中被寄寓对社会,对人生,对生活等的思考和情感。

注 释:

①肖鹰.美学与艺术欣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第二章;转引自《不列颠百科全书》第1卷,中译本,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版,第507页.

②王朝元.语言、造型和感觉游戏:康德的艺术分类观——康德美学思想研究之三[J]教育文化论坛.2011(03):52-55

参考资料:

[1]郑锦扬.艺术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李永红.汉语网络语中的英语借词透视[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第26卷第10期.

[3] 王喜伶 李晓明.论校园流行语的表现形式[J].文教资料.2008

[4]2016年终盘点大集合,中国日报网 2016-12-28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校园网络流行语与流行语教育功能价值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编号:XJK011CGD056endprint

猜你喜欢

情感性形象化陌生化
数形特征显本质 直观形象化难点
《尘埃落定》中“陌生化”成分的英译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象化研究
后现代椅子设计中的情感性语义表达
浅谈语文课情感性的激发
人间奇剧——论易卜生笔下伦理身份的陌生化
语言的情感性之于高效课堂
曰常性·传奇性·陌生化——电影《白毛女》的受众研究
浅议J.K.罗琳作品的陌生化艺术
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