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意识助力阅读创新能力的成长

2018-02-25江苏张家港市鹿苑小学215600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9期
关键词:草原文本思维

江苏张家港市鹿苑小学(215600)

彭玉金

朱熹说过:“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文本时,也需要有一个质疑、释疑的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利用问题意识展开阅读学习,符合阅读认知成长的基本规律,通过系统性操作,问题不断出现,对策不断产生,自然会形成良性思维程式,为阅读学习带来丰富的内驱力。

一、发动质疑,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

面对文本材料,我们不仅要深入文本,感知作者的情感脉动,还要学会质疑,向更高层次发动积极探索,并在不断质疑的过程中,提升创新思维品质。小学生对文本存在不理解是非常正常的,教师要注意矫正学生的思维方向,引导他们做出更为科学的质疑探索,尽量过滤掉问题的幼稚成分,抬升质疑的价值。

《负荆请罪》的故事情节大家都比较熟悉,教师引领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并提出质疑。因为是剧本台词,学生阅读会存在一些困难,教师可适时给出引导,并将学生质疑的问题进行整合:“负荆请罪真的要背上荆棘吗?廉颇性格特点是直率豁达,为什么还会嫉妒蔺相如呢?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如果蔺相如和廉颇针锋相对,结果会如何呢?”教师将这些问题展示出来之后,学生开始认真思考。教师给出引导:“深入细致阅读文本,要从人物性格、情怀角度考虑问题。”学生开始讨论,很快就形成了共性认知。有学生认为:“廉颇是耿直豁达之人,有错就改,毫不掩饰,负荆请罪的情节设计极为合理,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有学生说:“廉颇虽然正直,但也有‘犯浑’的时候,他之所以嫉妒蔺相如,不是为争权夺利,而是一种幼稚心理的一时作怪,他出现这些举动也是解释得通的。”

教师引领学生展开质疑活动,学生快速行动起来,这是最为正常的教学设计。教师对学生质疑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筛选,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从学生表现可以看出,教师的设计获得了有效回应,学生的创新思维顺利启动,教学效果良好。

二、组织释疑,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阅读问题展开教学,经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形式,对阅读问题展开围剿式探索,这个释疑的过程,便是学生思维成长的过程。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有引导意识,给予学生更多提示,让学生展开多向思维活动,延伸思维长度,这样才能为其创新思维的生成创造良好条件。学生思维是比较活跃的,关键要看教师如何调度,方法得当,便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草原》一课,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提出了一些问题:“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这些景物的?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展开生动描绘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草原的景色、环境开始变化了?这篇课文写的是一次访问活动,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并选派小组代表参与班级展示活动。学生积极行动起来,课堂学习氛围渐浓。成果展示开始,各个小组都有比较出色的表现。“作者是按照从天空到地面,从上到下的顺序写景物的。作者初入草原时,主要是运用了静态描写,如写羊群;进入草原之后,随着景色的变化,作者开始运用动态描写,特别是对草原牧民热情好客的情怀进行了重点描写,表达了对草原的热爱之情。”“以‘草原’为题,目的是用草原之美来衬托蒙古族人民的心灵之美,体现的是民族团结的精神之美。”

学生质疑之后,教师再组织他们释疑,的操作本身并没有矛盾。因为有教师提示、有集体智慧支持,学生提出的问题大都能够获得圆满解决。如果教师单独为学生释疑,就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失去了学习历练的机会,也淡化了学习主体意识,对培养其创新思维十分不利。

三、鼓励设疑,塑造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展开个性化训练设计,让学生参与到阅读问题的设置活动中,这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很高的学习体验。教师提出阅读问题,这是最为常见的学习现象,打破这个思维惯性,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心理震撼,还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质疑和设疑是有本质区别的。质疑是有疑而问,设疑是无疑而问;质疑是阅读遇到了障碍,设疑是为其他阅读者提出思考问题,目的是引导阅读者展开深度思考。在学习《大自然的文字》时,教师发动学生展开设疑活动,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很快就给出了一些问题设计:“为什么用‘大自然的文字’作为题目呢?课文介绍了哪些大自然的文字?认识这些大自然的文字有什么作用呢?了解这些大自然的文字有哪些途径呢?假如你来到了大自然,你会怎样运用这些文字呢?”问题集中后,教师组织学生展开个性探索,课堂学习氛围渐浓。很多学生都在对比这些设疑,从设计视角、设计凝练度等方面进行讨论,在多重比对中学生逐渐达成了学习共识。

教师让学生设计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思维进行针对性考查。从学生的表现可以看出,他们对问题的宽度、深度都有一定考量,观照了诸多制约因素,这说明学生对文本的把握是比较到位的。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在设疑环节会有个性化的表现,这也是极为正常的事情。如果出现一些比较幼稚的问题,教师要有合理的处理方法,以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训练用疑,巩固学生的实践能力

阅读训练设计时,教师要有个性追求,为学生提供更多质疑、释疑的机会。特别是面对新内容时,教师要能够利用设计、整合、分析、归结等思维,在实践中合理运用问题学习法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基本功。

“问题学法”是一个系统的操作过程,由质疑、析疑、释疑、设疑、归疑等操作环节构成,能够帮助学生理清质疑思路,给学生的阅读学习带来丰富启迪。如《牛郎织女》一课训练设计时,教师给学生提供了用疑机会:“中国众多的神话故事都是反映对抗统治者的内容,这里肯定有其必然的原因。请你列举一个神话故事,通过设疑、释疑操作,完成学习认知的自然升级。”学生认知积累中有不少相关信息,操作顺利展开。有学生展示用疑过程:“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人人皆知。这孙悟空在花果山过得逍遥自在,他为什么要与天庭对抗呢?”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梳理,以及对这个神话故事内在含义的挖掘可以看出,孙悟空之所以要对抗天庭,是因为这个人物形象代表的是深受统治者压迫的人民,但老百姓无力对抗朝廷,只能将自己的愿望寄托在代言人的身上,而孙悟空就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让孙悟空有超强的能力,降妖除魔,就是要替百姓伸张正义。

从学生用疑的操作效果来看,教师对“问题学法”的推介是卓有成效的,学生自己设计问题、自己展开推演分析,最后给出问题解读,其学习思维获得了丰富的成长动力。

小学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教师要利用多种教法调整,发动学生在阅读感知中展开质疑、释疑、设疑、用疑活动,从而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多重问题探索中形成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草原文本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思维跳跳糖
讲解《草原图》
《当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