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镇域卫校应用文教学困境的梳理与思考*

2018-02-25

关键词:镇域卫校应用文

(大连市皮口卫生学校 辽宁大连 116222)

镇域卫生学校是指坐落于城郊或镇域地区的中等职业卫生学校。此类学校语文教学的重点,除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还要重点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其中文字表达能力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学会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或散文等,而突出强调的是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侧重于所学专业经常涉及到的应用文写作。职业教育面向就业,语文应用写作能力已经成为职业教育体系下技能人才必备的基本技能。[1]

一、镇域中职卫校语文应用文教学结构需调整

1.课程安排不能满足专业培养需求

在现行的中职语文教材中,除了极少部分专业开设有专门的应用文写作课程外,大部分的专业既没有开设专业性的应用文写作课,也没有独立的、系统的有专业针对性的教材,应用文针对性练习的机会较少,基于教材的课程讲解不足多数的语文教材仅仅是把应用文写作编写为其中一个独立的教学单元,在公共基础课改革的大背景下学生在学习完文学性、趣味性较强的文学作品后,对程式化的、孤立的应用文教学往往难以提起兴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2.课时安排不能切合职业教育特点

中职语文课作为基础学科,一般都是在入校的第一学年或第二学年学习之后就结束,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很多内容都是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将来的实习、就业紧密相连,如求职信、总结等。这样的课程进度安排,一方面,会使新学生对新的学习环境还不熟悉,对将来的实习、就业也难以做出有效预期,写出来的习作空泛无力,无法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另一方面,当等学生临近实习、毕业真正要用到这些知识的时候,学生囿于专业课程繁多,“护考”压力巨大,并且长时间不接触语文学习,导致知识大量遗忘,学习的时候没有认真体会,感觉无用,就业实习需要的时候又不学了。应用文的价值无法通过实际教学进行体现。[2]

二、语文教材内容设置不能切合职业教育专业需要

目前,我市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广泛使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教材,教材分为基础(上)、基础(下)、拓展三个模块,在内容设置上存在一定问题:第一,难度不大,知识面较窄。第二,内容针对性不强,教材中的应用文是面对要求所有专业学生掌握的通用知识,只强调了基础性,却没有专业倾向性,卫校毕业生面向的是医疗第一线,要求有较高的专业写作能力,特别是卫生机构日常的专业应用文写作将成为学生未来日常工作中的必备技能。

三、应用文程式化特点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应用文使用范围的广泛性,决定它所使用的文字都具有简易通俗,平实浅显的特点,这不同于一般文学作品可以用华丽的辞藻和较高的写作技巧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每一种应用文都有自己特定的写作格式和内容要求,人们在写作时必须按照某个文种既定的写作要求去套用并加以修改完善,难以实现学生写作中的情感表达。因此,学生学习应用文的第一感受就是格式要求严格,内容枯燥、刻板,不如文学作品学起来那般生动有趣,也不如文学作品在写作时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同时每种应用文的格式内容要求都有所不同,记忆时容易发生混淆,这种被迫式的学习与知识接受,到最后一团混乱,学习效果无法得到保证。此外卫生学校学生普遍不重视,加之学生认为对公共基础课非专业课,抱着不学也无所谓的态度,使得应用文写作教学甚至语文教学有效开展实施存在困难,不能发挥语文基础学科的工具作用。

卫校语文教师是应用文课程的直接组织者与课堂执行者,随着职业教育就业导向观念的不断渗透,语文教师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变化,语文教师对应用文的重视程度是在逐步提高的,但在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3]

第一,单位大量牵扯语文教师的精力,承担各种工作,任务量巨大,没有充足时间展开教学研究实验,实际教学探索举步维艰。

第二,教师缺乏专业的应用文写作知识。语文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主要来源于在大学时接触的语言、文学方面的知识,真正用于实践的应用文知识保有量很少。而有针对性语文的入职培训十分不足。

第三,教师缺少应用文的实战经验。教师应用文写作课堂上,大多是根据教材,照本宣科,而不是通过现实生活中对每一种应用文的使用实例体会来进行实际经验型的传授,纸上谈兵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无法对应用文有全面深刻的认识。

第四,镇域中职卫校课时安排严重不足,师资力量不足,硬件设备不足。“三种不足”极大的限制了产生具有竞争力和特色的语文教学改革成果的产生。

四、学生学习应用文的动力不足

卫校学生学习应用文的效果不理想,除了学校、老师等种种外部因素之外,学生自身因素也是能否学好应用文的关键。

第一,学生对写作存在惧怕、排斥心理。中职学生自初中以来语文功底普遍较弱,无论什么文体的写作,都是他们语文学习中的老大难,难写作、怕写作,越怕越不想写就越写不好,从而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失去写作的兴趣与动力。

第二,学生对应用文写作存在轻视心理。中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重视专业课轻视公共基础课,他们认为自己是来学专业技术的,对基础课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自然对应用文这一基础性的知识不重视,而导致忽视甚至弃学应用文的现象。

综上所述,通过现实中的调查研究和实践教学分析,发现中职应用文教学效果、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促成,而以上多种因素则是应用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切实存在并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综合协调各种影响因素,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及时地认知并清除教学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克服实际工作中的各种客观困难,弥补不足,才能为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的技术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农村中职学校也需改善相关条件,对语文应用文教学的实用性改革倍加重视,尽量保证语文教师有更多精力和时间进行应用文特色课堂的教学研究,方能引发良性互动,促进语文应用文教学改革的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镇域卫校应用文
应用文写作:语言简练、得体、有效
基于镇域尺度的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空间格局演化与分布特征
认识你自己
职业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与对策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多媒体技术在中职卫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中职卫校英语课堂常遇问题和应对策略
四种英语常考应用文写作范例
浅议镇域村庄统筹规划在村庄规划编制中的作用
浅谈中职卫校计算机高效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