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听”的落实与培养

2018-02-25张翠平

新课程 2018年3期
关键词:后进生学会习惯

张翠平

(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沙坡小学)

在这欣喜的背后,从老师们在办公室的闲暇之谈中,从一些公共观摩课的课堂中,从自己的亲身施教中,我感觉到一些不良现象也随之出现在了大多数的课堂:有时候,老师一提问,孩子们小手林立,踊跃发言,气氛活跃,但当一个学生发言没有结束,其他学生就插嘴、接腔,叽叽喳喳,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教室里的学生变成了傍晚归巢的鸟儿——吵吵闹闹,所谈的话题瞬间远离了课堂教学的主题,导致正常的教学无法进行,老师只有用大嗓门或者辅以教具的声响控制课堂乱哄哄的局面;还有时候,老师的前半句话还没说完,就被学生插嘴打断,导致学生听不完全老师所要表达的完整意思,从而不能正确思考,不能圆满完成学习任务。

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大多数小学生好表现自己,在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前,就不再注意听别人发言,而乐于自己发表意见,甚至于打断别人的话语,没有一种良好的听的态度和习惯,没有倾听别人的意识,有不少的学生更谈不上有倾听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听”的目标要求?如何培养学生学会倾听:集中精力地听,有记忆地听,有理解地听。这是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探讨的话题。

我认为,养成学生倾听习惯,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在我们语文老师的课堂应该无处不在。我们应该尽可能地用一切学生喜欢的方式,唤起学生听的兴趣,让他们在倾听中学到新知,在倾听中提升能力,在倾听中学会尊重,在倾听中升华情感。

那这种有效的听的习惯如何去培养呢?

一、培养学生谦虚积极的“听”的态度

在课堂中,教师应随时教育学生要认真地听,告诉学生,认真听也是一种尊重别人的表现。在我的课堂,我常常教育自己的学生换位思考:如果你是那个回答问题者,当你在发言的过程中,别人漫不经心地听你讲话,并且随意插嘴打断你的发言,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你还有耐心还有自信讲下去吗?如果在你发言的时候,每个人都认真地听,你是否很愿意继续讲下去,是否会讲得更好呢?通过这样的换位思考,学生明白了你期望被别人尊重的时候,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这是一种听的礼貌,更是一种听的素养。

二、明确提出一些“听”的要求

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要专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要耐心;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求学生也不要中途插嘴,等同学把话说完后再有礼貌地去评价同学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也就是要学会细心倾听,也就是要用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也就是要做到虚心。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做到“说”“听”“思”并用。

三、进行具体的“听”的训练和培养

在教具体的课文时,我尝试设计了这样的训练,比如,有些课文中有要求背诵的段落,如果遇到一些内容不太多,学生完全有能力在听几次后就可以背诵的内容,我就通过我给学生读,或者让班内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读,让其他学生认真倾听,看学生在听完几次后能背过,然后选出优胜者。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听的兴趣,又了解了学生听的潜能。

四、加强后进生“听”的培养

班内的后进生永远是教学里最值得关注的一个群体。他们之所以站在这个群体里面,其首要原因就是上课不“听”,有些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有些是没兴趣听。对后进生听的培养我是这样做的:每当讲了一个简单的问题后,再适当重复一下,然后,从课堂中挑选几个此时正在听了的,估计能回答出来的基础较差的学生,让他回答,当他回答正确后,我就会用赞赏的充满感情的话语,表扬他,肯定他,告诉他之所以能这么出色地回答出老师的问题,是因为他用心地听课了,并且认真地思考了,只要他坚持不懈地这样去认真听,他一定会成为最优秀的学生。对于没能回答好的学生,我会告诉他:你很聪明,如果再能认真地去听老师说的每一句话,你一定会准确无误地回答出老师的问题,你按照老师的话试做一下。然后,再设计一个适合他回答的问题,在观察他认真听了后及时让他体验回答出问题后的成功和喜悦,这样,这些后进生就会逐渐学会听,乐于听了。

总之,倾听是学会表达的根,它永远都要放在语文教学的第一位。没有哪一种方法会适合一群人,而一种方法的成功,指导过程也不是千篇一律的,也就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想,只要我们所有语文老师在教学中,不断地研究,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总结,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在听的能力上,习惯上得到长足的提高。

猜你喜欢

后进生学会习惯
上课好习惯
后进生转化工作策略谈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转化后进生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学会分享
好习惯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
学会分享
后进生也有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