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大山人书法艺术风格的成因

2018-02-24曾宇航

大观 2018年10期
关键词:书体品质思想

曾宇航

摘 要:一个真正有价值的艺术风格的形成,必需经历整个人生的洗炼和净化。从八大山人不同时期的经历,来看其书法艺术风格的成因。然而,不难看出生活环境和自身阅历,对他书法艺术的发展和风格形成的影响。即存在决定意识,进而决定价值取向和审美取向。也就是说一个真正有价值的艺术风格的产生和形成,必须面对生活的现状和审美取向的选择。在这种经历和选择的过程中,真正有价值的艺术风格是自然而然产生的,是潜移默化形成的,是水到渠成完善的。

关键词:书法风格;书体;品质;思想

八大山人52岁以前的书法,主要以他的先天潜质和家族影响为主导,以当时社会的仕途需要为目的。例如,“八大山人,明宁藩宗室。……性孤介,颖异绝伦。八岁即能诗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

一、政治时局对书法风格的影响

明末清初时的书法,通常以科举书体和考核选用官吏为价值标准,例如科举考试要求以唐楷的工整为书写标准。所以欧体的正楷字是必修课。再者,清代帝王大都喜欢收藏书画,当时康熙帝喜好的董其昌书法最受崇尚,达官显贵对董其昌书法及其书风也是趋之若鹜。因此,八大山人此时期的书法风格主要以欧阳询、董其昌为精学基础。46岁的八大山人对董其昌书法的学习已近成熟。八大山人46岁以前,一直过着隐匿逃禅的僧侣生活,压抑着他的情绪、性格和艺术天资。康熙六年 (公元1667年),玄烨亲政以后,清廷命乡试会试恢复八股文,随后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怀柔策略,以拉拢明宗遗臣。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八大山人46岁时结识裘琏(胡亦堂的女婿)。时局的变化和生活状况的改变,使八大山人的思想开始生变,这可在他46岁的作品中始见端倪,即《个山传綮题画诗轴》中首次出现的“个山传綮”署款。47岁开始,随着生活环境的变故,八大山人的思想已经开始有意无意地为跳出佛门做准备了,价值观也趋于入世生活。同时,康熙下江南实施的怀柔政策,师父颖学弘敏禅师的圆寂也对其造成了影响。例如游新昌之后,八大山人与友人往来渐多;又如康熙十六年末(公元1677年),52岁的八大山人由进贤下临川,当年二月胡亦堂到任临川知县,与八大山人来往甚多;再如当年澹雪僧从浙江来到江西,在南昌德胜门外重建“北兰寺”,为八大山人知交。这些因素在八大山人的书法形式上也有体现,他所学写的欧阳询、董其昌和黄庭坚等前人书法已非常成熟,尤其董其昌的书体可以乱真。在此之前,这些书法基础对八大山人来说,或许都是他在当时的立足之本。因为,社会的需要、皇帝的喜欢、官员的欣赏,驱使自上而下的审美取向必然崇尚。但从此时期之后,八大山人仿古人形式的书法全无。49岁的(个山小像)中的各种临习前人书体的签署,在此也是一个最终的交待。这些都是确立“个山书体”的前奏。这些现象均可说明,这时的八大山人已经决定将以画僧入世,他曾与饶宇朴直言“兄将以贯休视我”。

二、八大山人书法艺术风格的形成

八大山人53岁至59岁的书法,是从“个山”书体转为“八大书体”的过程。如果说52岁以前是八大山人书法艺术风格产生形成的量变过程,那么这个时期,就可看成是其质变的过程。53岁至55岁期间的八大山人,思想处于裂变的状态。其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前面说的他已准备以画僧入世。二是时局对他的影响。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正月,“清廷开博学鸿词科,康熙诏令各地官吏举荐人才,73岁的傅山被举出,但他坚辞不就,后被主事者强迫抬到北京,至京则坚不入城”。当年八大山人53岁在临川发病,与此事可能有关。次年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三月,“清廷舉行博学鸿词科考试,傅山坚不考试,主事者以其老病上奏,诏令免试,授中书舍人,放归山林”。此时,54岁的八大山人在临川病愈,且游览当地名胜,并应邀赴“梦川”雅集。如此地巧合,是否可认证其佯病的成立?从时局来看,江南“二臣”们的陆续变节和归顺,例如,石涛、王铎、傅山等人;以及时任临川知县胡亦堂的劝顺或“软禁”,使八大山人思想斗争异常激烈,最终导致55岁的八大山人在临川再次发病,“撕僧服并焚之,徒步行走南昌”。病因不详,或许是借此逃离临川,或许是准备重新做回自己。大山人56岁在南昌病愈并还俗。之后开始与方士琯交往,始见“驴”款山水作品。这是他新生的开始,以“驴”自诩,前景何堪,事事难料,但心意已决。57岁的八大山人的书法,已是非古人面貌了。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十月,“清帝玄烨,第一次南巡,广为招揽士子,石涛见驾于南京行宫”。这时59岁的朱耷书法已成“八大书体”的雏形,或称“个山”书体。是年春月,首次见到“个山”署款与“八大山人”之印同用。是年七月朔作的《行楷黄庭内景经册》中,始见“八大山人”署款和“八大山人”之印的同时出现。这是“八大山人”自我风格确立的开始,也可表明他内心统一和谐。其成功地完成了甲子一轮的转变。古人言,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这也是一个真实的写照。人生观的成功转化,将决定其审美情趣和审美取向的转变,这在八大山人的一生中就是最好的见证。

三、书法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

从八大山人的经历中不难看出,时局影响生活,生活状况影响思想(即价值观),再由思想显化出心情、情感和情趣的变化,以及导致审美取向的选择。一个人生的洗炼过程,一个伟大艺术家的成长过程,一个有价值的艺术风格的产生和形成,不是人为可以想象的,更不可能由人为打造,一定是自然而然、潜移默化、水到渠成的过程。八大山人60岁至80岁的书法,也是随着生活环境的变迁和艺术思想的完善,逐渐走向成熟期。这时期的八大山人书法,从开合走向收敛,从险峻走向纯厚平和。60岁至68岁其间,随着八大山人在省内名气的逐渐增大,他接触的人群层次和品质也越来越高。例如:八大山人61岁居南昌,常住北兰寺,与澹雪、止庵、舫居方丈和羽昭先生等人接触频繁,受澹雪和尚影响较大。八大山人在62岁至63岁其间,与喻成龙来往较多,辽东人的豪爽性格对八大山人也有一定的感染。八大山人性情和情感的变化,均可从其书法中反映出来。这时期的书法作品跌宕起伏较大,异体字也特别多。他64岁时与方士琯、罗牧往来密切,并更广泛地与外界接触。65岁时与程京咢的相识,使更多的徽商和外地官人慕名而来。67岁前后,八大山人游览江西名胜。以上这几年中的生活经历和人脉交往,对八大山人心胸的开阔和眼界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其生活安稳,才学得到了认同甚至赏识,自我价值得到实现后,自然就会追求更高级别的提升,审美取向也趋向于纯粹和自然。因此,才有68岁时的八大山人书法向收敛深厚的转向,八大山人68岁写的《临河序》就是开始凝炼的标志。是年冬日写的《时惕乾称》作品,也可说明八大山人对人情世故有了新的认识,最起码懂得平衡全局关系了,开始认识到和谐的重要性了。69岁至80岁的八大山人书法,方法更单纯,只是把线条用到了极致,从而尽显“魏晋胎骨”。69岁的八大山人重拾《石鼓文》等大篆的笔法,应该是他对书法用笔有了新的追求,不管是想复古怀旧,还是为纯化线条和笔划,可以看出八大山人对传统的观注已在入骨浸髓了。如果说68岁以前是不自觉地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那么69岁以后写的《石鼓文》等大篆的书法,就是他主动自觉地专注传统书法精髓真谛的开端。在这期间,八大山人更广泛地抄临古人诗帖,尤其向魏晋书家探循书法精髓和真谛。这才是使他书画更上一层楼的绝学天梯,也是他的艺术风格形成最有价值的阶段。其纯熟期登峰造极,如火纯青。这也应了石涛对他的评语:“八大书画前人前,眼高百代古无比。”

猜你喜欢

书体品质思想
敦煌汉简书体“重出江湖”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汉代草叶纹镜的铭文研究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论情性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工商联副主席潘刚:让中国企业成为“品质”代名词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浅析龙岗秦简的书风与章法
阿吾(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