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山近代的工业发展历程与工业遗产保护利用

2018-02-24王雨萌

邢台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开滦唐山遗产

谢 空,王雨萌

(河北工程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河北邯郸 056038)

一、唐山工业发展历程

(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唐山的工业发展

唐山矿藏丰富,早在明朝时期对煤矿就已经时禁时开,到清朝初年,唐山一带的煤矿开采已初具规模。1876年,李鸿章派唐廷枢前往唐山,筹办在唐山开矿事宜,经过调查,唐山矿藏丰富并且煤炭质量高,于1878年在开平镇设立了开平矿务局,开凿唐山矿。

在煤矿出煤前夕,为了方便煤炭的运输,唐廷枢奏请开挖芦台至胥各庄的运煤河,并修筑胥各庄至唐山矿场的铁路,虽然遭遇种种困难,但最终两个工程于1881年完工。修的这条铁路就是中国的第一条准轨距铁路——唐胥铁路,而运煤河开凿工程的完工也使之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采矿史上的第一条运煤河。在修筑铁路的同时,负责筑路的英国工程师和中国工人还装置了一台火车头——“龙号机车”,为机车而建的胥各庄修车厂于1884年迁至如今的开滦国家矿山公园院内,是中国的第一座修车厂,后改名为唐山修车厂。随着工厂规模的扩大,修车厂重新购地,另建新厂,1907年更名为京奉铁路唐山制造厂,原厂区转让给开滦矿务局作为修车厂使用。

随着矿业的发展和各类建筑的修筑,水泥的需求量日益增大。1889年,唐廷枢几经考察在唐山筹办细绵土厂,后被英国骗占,几经周折,1906年土厂由周学熙赎回,1907年正式定名为启新洋灰有限公司,这是中国最早的水泥厂。1909年,启新投资建立马家沟砖厂,该砖厂起初由开滦租赁,后于1917年并入开滦矿务局,更名为开滦矿务局马家沟砖厂。1910年启新机修房建成,成为中国第一个水泥机械修理厂。

由此可以看出,煤矿产业的兴起带动了唐山及周边地区机械、水泥、陶瓷及其他产业的产生与发展,附近地区的农民向唐山聚集,形成了以唐山为中心的城市发展和经济交流,近代城市的基础功能开始完善。

(二) 民国时期唐山的工业发展

1.民国前期唐山的工业发展

开平煤矿开板不久即被英国骗占,为了与之抗衡,清政府于1906年在开平煤矿旁边开办滦州煤矿,并给予滦州煤矿巨大额优惠政策,以期与开滦煤矿抗衡。然而,滦州煤矿的开办并没有阻止英国对唐山煤矿的侵占,经过开平与滦州两个煤矿公司几年的激烈竞争,滦矿做出让步,1912年与开平煤矿联合。在其联合直至煤矿被日军占领的三十多年中,煤炭产量不仅没有受到战乱影响,反而逐步完善了生产设施,经营规模也不断扩大。从发供电系统来说,由于对电力系统的广泛需求,煤矿公司对林西发电厂进行扩建,并使得该厂成为开滦的总发电厂,之后电厂扩建,形成了可以对矿区进行发供电的完整体系;从机电设备系统来说,逐步由大型电力绞车替代了之前的蒸汽及小型绞车,并购入由电机车拖运的新式煤车,其排水通风设施也改为电力水泵和电力风机;在煤炭的生产方面,延深矿井,开设新矿,扩大了煤矿公司的生产能力,并且新建了洗煤厂。

启新洋灰公司的生产水平也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1911年启新开始了第一次扩建工程,向丹麦公司购入机器四台,开始使用半湿法生产。十年之后,启新开始了第二次扩张,从丹麦的公司购入机器八台。第三次扩建是在1932年,购入机器一台。至此,启新成为了中国最大的水泥厂。1921年启新建立新厂区,将老厂改为生产陶瓷,更名为启新瓷厂,并交由汉斯昆德经营,唐山的陶瓷制造业在唐山开采煤炭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到了20世纪20年代其工业化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1914年启新筹集资金建立唐山电力厂,并在之后的1926年成立林西、马家沟、赵各庄分厂,1934年电力厂将营业交由启新电力厂并建设委员会,自此唐山的公用电气事业由启新直接经营并设置组织机构,唐山的供电事业进入了兴盛时期。

与此同时,唐胥铁路已经由最初的9 km延伸至840 km,其功能也从运煤铁路发展成为连接北京至沈阳的客货兼备的铁路。由于运输业的发展,客、货需求量的增加,唐山制造厂开始进口和装配各式机车车辆,同时也进行了设备更新和技术的提高。到了20世纪30年代,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生产能力最大,近代化程度最高的铁路工厂。

2.民国后期唐山的工业发展

七七事变之后,日本对于煤炭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为了保证供应,并没有对开滦采取强硬措施,而是在保证其秩序的前提下增加产量。直至抗日战争胜利,在日本接管开滦的三年多时间中,其掠夺的煤炭资源多达两千多万吨。在这期间,由于对产量需求的增加,相关设备得到逐步完善,近代化程度有了进一步提高。在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国民政府收回日本对开滦的统治,将其交还英国。三大战役前夕,英国资本家为了保证自身利益,缩减生产,转移资金,这使得开滦矿区陷入了生产难以维持的地步。

启新洋灰公司自七七事变之后,由于对军事设施和防御等方面的强烈需求,启新水泥产业不仅没有凋敝,反而快速增长。1940年公司开始第四次扩建,新增生产线,并且拥有了当时国内工艺装备最先进的旋窑。但是到了1944年,人员的缺乏、机器的陈旧等原因使得水泥生产量急剧下降。

1938年3月,日本接管车辆厂,为了战争的需求,车辆厂设备增加,规模进一步扩大,对于机车、客车和货车的维修量上升。

(三) 解放后唐山的工业发展

1948年唐山解放,军代表进驻开滦,并贷款扶植开滦生产,于1954年在苏联专家的协助下进一步制定了采掘、地质、测量、通风、运输、生产过程的机械化以及劳动组织、生产机构等八个方面的改革方案,从此开滦煤矿开始了全面生产改革。开滦煤矿还进行了恢复马家沟矿、改造林西电厂、扩建洗煤厂、改建新建矿井等方面的工作。在大跃进时期,开滦煤矿产量急剧增加,这就导致了矿井的失调,但是经过调整,采掘比例关系逐渐趋向合理。1976年强烈的地震使得开滦煤矿遭受到严重的损失和破坏,生产生活建筑几乎全部倒塌,矿井被淹,供电排水系统全部瘫痪。之后开滦边排水边恢复生产,在1988年底,全矿区整个恢复工作结束。2007年底,在唐山矿A区建成开滦国家矿山公园,而公园附近的三大矿业遗迹组成的开滦唐山矿早期工业遗存也被列入了全国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唐山解放之后,启新逐步恢复生产,1952年开始由国家统一调拨,正式纳入国民经济计划。1954年,公、私双方代表举行三次协商会议,9月正式更名为“公私合营启新洋灰股份有限公司”。之后由于大跃进的冲击导致了启新水泥质量不稳定,产品大量积压,设备耗损失修等严重后果。1976年唐山大地震,生活建筑基本全部震毁,生产建筑损毁4.9万平方米,之后厂内职工修复设备以形成第一条生产线,同时搭建简易住房供职工入住。后来启新经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以改善生产环境,提高工作效率,1997年启新组入冀东水泥公司,并被列入唐山市首批且最大的“退二进三”企业。2008年启新公司正式停产,2010年冀东水泥在唐山古冶区建设的水泥生产线第一次点火投料生产,标志着唐山市第一个“退二进三”项目整体搬迁顺利竣工,而之前的老生产线被改造成为启新水泥工业旅游区。

与此同时,唐山机车车辆厂也获得了新生,大量遭到战争破坏的机车开始修复,生产力逐年上升。1986年开始逐步搬迁至新厂,技术进一步提高,2006年与长客股份公司进行资产重组,成立唐山轨道车辆公司。

二、唐山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模式

经过笔者的调查发现,唐山作为一个因工业而兴起的城市,对于工业遗产的保护已经有了一定成果,其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模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 休闲公园模式

开滦国家矿山公园是集市民休闲活动与博物馆参观学习为一体的唐山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模式的典型代表。其中矿山公园中的博物馆以丰富的史料展示了唐山这座因煤而兴的城市发展史,不仅仅是在经济方面,在城市布局和文化传承上,开滦煤矿对唐山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除了博物馆,唐山矿的早期工业遗存,包括唐山矿一号井、中国第一条准轨铁路源头和百年达道也存在于开滦国家矿山公园之内。在调查中发现,开滦博物馆在讲述开滦历史及开滦煤矿对唐山城市影响以及开滦集团后期的发展规划上是非常详细的,公园内其他的工业遗存,包括开滦林西发电厂5号汽轮发电机组、中央回风井等历史遗存的保护也非常完好,公园内各处分布的使用机器零件组装而成的景观小品也是别具一格。但是在游览过程中,除了主展馆之外,公园内还有电力纪元展馆及一号井展馆两个分馆,这两个分馆只有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方可进入参观,而大部分游客并不知晓这一点,这无疑没有达到开设分展馆的目的,而展览馆本身也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

(二) 文化创意园模式

1889文化创意产业园位于唐山启新水泥厂旧址,以中国水泥博物馆为核心,结合陡河景观轴线和厂区建、构筑物遗存突出展示了我国第一桶水泥诞生地的特征,是唐山“退二进三”的重点项目。产业园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旧有建构筑物进行清理和修复,对新建的建构筑物也注重了其在体量、体型、色彩等方面与旧有建构筑物的协调,因此整个厂区的风貌是和谐并相统一的。但是在调研中发现,整体规划和施工完成之后,产业园在使用上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虽然园区内拥有餐饮、休闲及商业店铺,但是人流并不多,使之达到一个集工业展览、民众休闲及商业交流合为一体的创业园区的效果目前来看并不理想。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1889地理位置偏僻,远离市区,且周围的居民聚集区较少,交通不便;另一方面,或许是由于园区并没有完全建成,部分还处于施工之中,宣传工作不到位,使之没有达到吸引人流的目的。

(三) 博物馆模式

唐山城市规划展览馆的前身是位于大城山西麓的唐山面粉厂原仓库,面粉厂搬迁以后,遗留下来四栋日伪时期的弹药库和两栋八十年代的粮仓,经过改造建成一个留有城市记忆的展览馆。旧有建筑垂直于山体,而新加建的部分为了突出这种由山体向城市的引申感,其形状和材质的选择都非常谨慎,采用了小体量并与原有建筑平行,材质上则是以金属格栅和木板为主,更加突出了场所固有的工业精神。该展览馆于2008年建成,之后向公众开放,当时开放的只有主展馆一座。作为一个工业建筑改造的博物馆,唐山规划展览馆在保留其原有建筑的同时形成了一个市民与之共鸣的规划馆,它不单单是个博物馆,也是市民对以往历史的纪念。

三、唐山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不足

在笔者对唐山工业遗产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唐山虽然在工业遗产保护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就,但是这仅限于部分典型案例。对于其它大多数工业遗产来说受到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足,因此受到的保护力度不大,民众对于它的认知程度也非常有限。这些不被重视的工业遗产大多处于闲置状态,无人问津,其现状和将来的发展趋势令人担忧。

开滦矿务局外籍员司29号房位于龙泽南路与北新西道交叉口,建于20世纪20年代,它处于一座四层楼房之后,周围有树木掩映,非常难寻。之前曾作为开滦矿务局外籍员司的住所,闲置之后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曾作为办公地点使用,但现在处于闲置状态,周围无人清理,杂草丛生,建筑本身也因为长期的闲置而更显破败。这座洋房子曾经作为经历唐山大地震后市区遗留的唯一的洋房子而走红网络,但现在无人管理无人保护的现状却是不可否认的,而对于建筑来说,只有发挥其使用价值才会使它保存的更长久。

双桥里东桥于1882年修建,作为中国最早的铁路公路立交桥,曾为唐山矿煤炭的运输做出了突出贡献。随着后来经济的发展,新的立交桥建成,双桥里东桥的运输职能降低,之后由于桥下路面的抬高等原因,其桥墩渐渐隐没在道路之下,而桥本身也因为年久失修而出现渗水、地面不平等情况,现状岌岌可危。在调查中发现,即使是周边居民也对这座桥的历史知之甚少,而因为其不容乐观的现状甚至还有呼吁将它拆除,完全不见了百年前作为主要运输通道的地位。对于双桥里东桥来说,及时的修整使其发挥作为立交桥的交通职能是保护它最重要的手段。

启新瓷厂汉斯·昆德旧居位于唐山陶瓷厂原厂址内,建于20世纪早期。汉斯·昆德于1924年租赁启新水泥厂下属的启新瓷厂,开设中国第一家陶瓷厂,对我国的陶瓷生产事业做出的一定的贡献,其旧居当时作为昆德的住所来使用,之后曾作为启新水泥厂的工会和活动中心,现在闲置。自从陶瓷厂搬迁之后,该厂区被规划为居住用地,昆德旧居处于新式园林和高层住宅的角落里,显得格格不入,不远处就是唐山陶瓷厂办公楼遗址,它在地震中遗留下来,现作为办公场所使用。只有处于使用之中,才能使建筑得以保存。

滦河铁桥建于1892年,是詹天佑采用“气压沉箱法”解决了沙深流急,无法修筑桥墩的难题后修建的,几经破坏与修复。在总体布置上由于选址不利,设计的载重标准过低,最终遭到废弃,但它在中国铁路桥建造史上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而今的滦河铁桥,桥旁立有文物单位的碑文,桥头有当年修建铁桥时立的纪念碑和纪念亭,而铁桥本身只剩下铁架和之后修复时的桥墩为人们所纪念。

除上述工业遗产之外,唐山其他工业遗产,例如开滦矿务局8、9、10号洋房子、开滦矿务局马家沟砖厂建筑砖生产车间、唐山南站以及古冶火车站高架煤台等,有些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已经被拆除或者功能被取代,也有一些由于使用性质的变化改变了建筑职能,或者由于生产工艺的改进使得原有厂房闲置,这些都是唐山现存的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方面所要解决的问题。

总之,唐山作为一个典型的煤炭发展带动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起来的城市,具有明显的工业城市特征。随着开平煤矿的创办,与其相关的机械、水泥、陶瓷、运输等行业也得到了发展,而其发展过程中对城市格局也产生了影响,城市中随处可见的工业遗产和相关工业遗迹成为城市的标志,而这些工业遗产如何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则成了唐山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从调查中可以发现,仅对部分重点单位的重视并不足以涵盖唐山整体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状况,在保护重点单位的同时,其他不起眼却具有很大价值的工业遗产也不容忽视,只有如此才能使唐山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达到全面发展的水平。

[1]孙毓棠,等.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M].科学出版社,1957.

[2]徐冀,等.开滦煤矿志[M].新华出版社,1992.

[3]吴国栋,等.跨世纪的历程——唐山机车车辆厂大事记(1881-1994)[M].中国铁道出版社,1995.

[4]万新平,渡边淳,等.城市史研究——20世纪华北城市近代化[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5]闫永增.以矿兴市:近代唐山城市发展研究(1878-1948)[D].复旦大学,2007.

[6]闫永增.唐山近代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开发[J].唐山学院学报,2014.

猜你喜欢

开滦唐山遗产
电力机械设备运行及维护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唐山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唐山分行
遗产怎么分
唐山香酥饹馇圈
千万遗产
王大根
遗产之谜
遗产
开滦精神卫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