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邢台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比较优势研究

2018-02-24高庆刚徐惠敏王军英

邢台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邢台市邢台人口

高庆刚,徐惠敏,王军英

(邢台学院,河北邢台 054001)

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是一个动态的范畴,在一定时期为优势的因素,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的变化,有可能转变为劣势,同样,在一定阶段为劣势的因素,也有可能转化为优势。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已进入中高级发展阶段,国家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步伐加快,作为连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和中原经济区的邢台,找准自己目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比较优势,从而扬长避短地促进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 邢台市的几个比较优势

(一)邢台人口多,劳动年龄人口占比高

邢台是一个人口大市,人口多且劳动年龄人口占比高。邢台现有常住人口732万人,地域面积12443平方公里,相比较而言人口密度属较高区域。邢台劳动年龄人口占比高于全国平均线,也高于中原经济区平均线。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当年全国总人口中14-65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平均为70.14%,中原经济区常住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平均为70.64%,而同期邢台市常住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平均为75%,表现出较强的劳动力资源优势。由于邢台人口多,劳动年龄人口占比高,而就业岗位有限,结果造成本地劳动力外流和工资上涨较慢。根据2016年统计数据,邢台市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差额达50.95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比重的6.5%,表现为净流出。从本地工资方面看,邢台市在岗职工2015的年平均工资为39133元,低于中原经济区的45403元,更低于京、津年平均工资80800元。当前,全国平均劳动工资上涨快于单位劳动生产率上涨,这意味着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就全国来说已经消失,而邢台普通劳动者的工资低于东部和京津冀大部分地区,适于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所以,邢台在近期应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将本地劳动人口留在本地就业(根据我们实地调查访谈,大部分劳动力具有较强的回乡就业意愿,即使工资比外地稍微低一些也愿回当地),如临西的食用菌、宁晋的童装等类型的企业,提高劳动就业率,只有劳动就业上去了,人们的收入才会不断提高,从而拉动消费增长,加快邢台经济的发展速度,促进经济社会良性循环。

(二)邢台农村人口多,农业可转移人口潜力大

邢台是个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可转移的潜力大,潜在生产力高,在我国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推动下,将会不断释放出巨大的潜在生产力,促进经济的较快发展。邢台现有农业人口458.54万人,占人口比为62.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京津冀经济区平均水平37.5%的25个百分点,高出中原经济区平均水平46.8%的近16个百分点。如果能通过合理的产业带动和政策引导,这将会促进邢台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使邢台从潜在经济增长空间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增长力。

(三)邢台民营企业占比高,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潜力大

邢台上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国企改革力度较大,同时,邢台县域经济比较优势发展快,形成了如清河羊绒、河古庙自行车配件、邢家湾机械制造、临西轴承等产业集群,使得邢台民营企业占比高,经济发展中的包袱比较小,为今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减少了阻力,经济发展的活力比较充分。邢台民营经济占比66.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4.2%约22个点,2016年新增投资中民营企业占比约为55.6%。这一所有制上的特点,对邢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比较有利,经济活力相对也比较好挖掘。

(四)邢台中心城市小,县城多且布局相对均衡,易于人口集中,是今后城镇化发展的优势

邢台中心城市小,市区建成区仅有89平方公里,而城市周边适于建设,交通条件又比较优越。所以做大中心城市的空间比较大。邢台县城多,全市县城数量为17个,折合每个县城辐射面积仅为686平方公里,辐射半径只有14公里,易于把具有相同风俗习惯、相同文化认同、地缘血缘关系近的农村人口集中起来,并且由于辐射半径小,有利于发挥县城引领带动作用,因此,对未来城镇化发展比较有利。

(五)邢台交通基础设施好,距周边大城市均在400公里经济圈之内

邢台市南北向贯穿着两条铁路,一条高铁路,一条高速公路;东西向贯穿着一条铁路,两条高速公路,并且各种国道、省道、市县道公路比较密集,非常有利于发展现代物流和商贸运输业。2016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9343公里,全年公路货物周转量797.2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6%。邢台周边大城市较多,且距周边大城市均在400公里之内,极易融入城市群发展。如果这一优势能和劳动力占比优势相结合,选择能够将两种优势结合的产业,则会促进邢台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

二、邢台市比较优势发挥的几个制约因素

(一) 劳动年龄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偏低

邢台人力资源存量丰富,但劳动力总体文化素质偏低,这不仅影响着单位劳动生产增长率的提高,也影响着经济发展中的提质增效。据我们调查,在中原经济区总劳动人口中,具有高中(含中专)及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比重不足30%,而邢台还不及中原的平均水平。具体表现为:邢台初中及以下学历从业人员比重高于中原平均水平,而高中(含中专)及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比重低于中原平均水平。由于劳动力总体文化素质和技术能力偏低,制约了技术含量要求高、知识密集型企业在邢台落户,影响着邢台经济的转型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二)资源型产业比重偏大,产生挤出效应

邢台特别是太行山前沿线主要以资源能源产业居多,钢铁、水泥、玻璃等产业初具规模,属资本密集型产业。这种产业结构一是对劳动的挤出效应大,吸纳劳动就业岗位少,使劳动力市场竞争压力大,因而劳动工资长期偏低,居民收入长期在低水平徘徊,从而社会消费也难以提高,整个社会经济繁荣度不够,进而又影响着财政收入。二是对制造业和人力资本的挤出效应大。按照经济学中的“资源诅咒”理论,资源型产业往往降低投资和储蓄,“挤出”制造业,降低创新和教育投入,对人力资本积累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对制度创新和改革也会产出阻力。反思邢台经济发展的历程,这一理论对邢台还是有一定的分析作用和借鉴意义的。

(三)环境保护压力大,不利于吸引要素流入

邢台虽然交通发达,距中心大城市较近,但由于大气污染严重,空气质量差,造成人才引进、承接产业转移和培育为中心城市服务的行业产业都受到不同的影响。以邢台学院为例,很多高层次人才因城市空气质量而却步,就是有些聘请的外教也因空气质量问题而提出加薪;同时,由于国家严格的环保政策,致使本地传统产业转型压力大,外地产业和资本进入的意愿较低。

(四) 产业布局分散,聚集效应较弱

邢台市的企业是以中、小、微型企业为主,众多小、微企业布局分散,特别是县城以下农民自办企业多数为就地建设,相互独立,进园区的比较少,聚集度不够。分散的企业布局既不利于形成聚集和规模效应,不利于分工协作,不利于循环经济和绿色发展,也不利于人口集中和未来的城镇化发展。

三、 对邢台市发挥比较优势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对农村教育和农民的培训投入

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和潜在经济增长率的降低,预示着今后我国驱动经济增长的源泉主要靠创新和人力资本的积累,为适应这种增长动力的转换,作为农村人口占比较高的邢台,加大对农村教育和农民培训的投入,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出来,把农村人口转移出来,将农村人均收入提高上去,将会极大地促进邢台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要大力发展教育和培训事业,一方面要结合产业的发展,给农村20—55岁的劳动力以技能培训,另一方面要扩大农村孩子的受教育面,使他们通过高、中等教育或职业教育成为未来城镇化的主要参与者,促进邢台的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二) 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邢台的产业结构调整应走两极化发展战略。一方面从邢台人口多,总体受教育程度偏低,农业劳动力占比高的特点出发,在当前的产业选择上应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电子主板等能最大限度地容纳劳动力就业的产业和企业,通过扩大就业提高邢台人的经济收入,繁荣邢台经济,当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社会消费上去了,随着主导产业的发展、劳动者受教育水平或生产技能提高了,再着重发展资本、知识密集型产业。另一方面,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型和邢台所处京津冀协同发展及各大中心城市(京、津、石、太原、济南、郑州)400公里经济圈之内的地理优势,培育和发展现代高科技或资本密集型产业,以增强邢台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这第一方面的发展可为第二方面的发展积累力量,而第二方面的发展则可以保持邢台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和稳定。

(三) 加快邢台市及各县(市) 区的工业园区建设,实现产业与人口双聚集

邢台现有产业布局比较散乱,特别是县城及以下经济场所不集中,应该通过城乡规划的严格落实,把邢台分散的工业或其它经济活动场所向城镇集中,为邢台的城镇化发展创造条件。可在各县域内根据特色产业聚集,依托附近县城或乡镇,规划若干个特色产业工业园,并通过优惠的园区政策将散落各村的产业吸引到园区。同时,还可以以园区企业吸引人口到附近乡镇聚集,最终实现产业与人口的双聚集,进而逐步建成各类具有产业支撑、有生命力的特色小镇。

(四)严格执行国家环保要求和资源能源管理政策,迫使污染企业尽快转型升级或转产

邢台大气污染严重,根据我们调研的情况分析,在邢台大气污染主要原因中,工业企业排放的占比最高,因此,应通过严格执行国家的环保要求和资源能源的管理政策,迫使企业尽快转型升级,迫使重污染企业转产。要加大国家环保政策和绿色发展理念的宣传力度,让企业所有者知道环保是对广大人民最普惠的民生供给,是人民最基本的人权要求,是今后发展的大势所趋。所以,落后的、传统的、影响环境的企业晚转型不如早转型,不要为眼前利益影响今后的长期发展。只有让广大企业主和人民充分认识到环保的意义和作用,充分了解国家环保政策和绿色发展的措施,才能消除邢台治理大气污染的阻力,营造邢台碧水蓝天、山青地绿的生态环境。

[1]高辰颖.中原经济区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文题分析[J].科学社会主义,2015,(3).

[2]高辰颖.地方政府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研究—对中原经济区29个地级市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分析[J].经济论坛,2015,(5).

[3]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报告[N].人民日报,2016-03-01(10).

猜你喜欢

邢台市邢台人口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邢台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邢台分行
中国人民银行邢台市中心支行
邢台市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邢台分行
中国人民银行邢台市中心支行
邢台市
游邢台动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