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跨文化人研究

2018-02-24何艳铭

现代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外语跨文化交际

■ 何艳铭

一、跨文化能力和跨文化人

什么是跨文化能力?国际学界对其有不同的定义。但总的说来,主要是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民有效地和恰当地交往的能力。文秋芳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两个部分。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变通能力;跨文化能力包括对于文化差异的敏感、对于文化差异的容忍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包括情感、心理、认知和行为多个层次,以及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交际模式等多个侧面。本文主要对跨文化能力的培养进行阐述。

跨文化人是应多元文化现象而产生的具有多文化身份的人。一个多元文化的人的身份不是根据他所说的语言、所访问国家的数量和所经历过的跨文化交流的次数来决定的,也不是根据他的职业、居住地或认知水平来确定的。一个人是否是一个多元文化的人取决于他的世界观和言行是否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Adler(1977)认为,一个具有多元文化人身份特点的人与一般人相比有三个特点:第一,在文化心理上具有适调性;第二,对于跨文化体验持学习和探索的态度,能够转换身份;第三,不受任何文化的束缚,其文化参考框架能够随机应变,对自己的本民族文化也可以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和评价。

二、酒管专业培养跨文化人的必要性

(一)跨文化能力能够提升酒店服务质量

近年来,境外游客人数在逐步增长。以2017年4月为例,广东省所接待外籍留宿客人数高达66万。2017年春季广交会期间,四季酒店外籍客人入住人数占所有入住客人的98%。根据本人在全球最大旅游网站tripadvisor的调查,在国际酒店所受理的客人投诉中,其中50%以上均是由于语言障碍而导致的投诉。语言知识的限制,如语音、句法的欠缺可以容忍,但是文化方面的错位往往比语言方面的错误更严重。Wolfson指出,在与外国人交往时,本族人对于外国人在语音和句法方面的错误往往比较宽容。语言障碍不仅降低了服务的质量,同时也为降低了学校的声誉。

(二)所开设非语言类课程内容具有文化比较的视角

酒店管理专业除了开设核心专业课程如前厅、餐饮、客房和营销等管理课程之外,一般还开设世界旅游地理、宴会设计、中西饮食文化等专业基础课程。如果把这些课程放在国际视野之下,每门课程内容都可以从文化比较的角度进行教学。例如,管理学课程中可以渗透比较东西方有关管理的定义、管理方式、管理目标等方面的内容。在宴会设计课程中,可以比较西餐宴会和中餐宴会,让学生在欣赏并设计西餐宴会的过程中体验目的文化,反思本族文化。通过比较,可以培养他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进而增强自己的中国文化身份意识。

(三)外语学科所占比重高

酒店管理专业以我院为例,所开设外语课程包括大学英语,英语口语与听力、酒店英语、英语阅读和第二外语五门学科,总计22个学分。外语教学时数比重高,而文化教学也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交际法在外语教学中兴起以来,外语就教学内容就扩大至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习俗和规范。在外语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地融合起来,那么学生就能获得更多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机会。

三、将培养跨文化人作为教学目标之一

(一)首先要培养学生具有跨文化意识

Henvey认为,跨文化意识有四个层次。在第一层次只是注意到一些表面的文化特征,第二层次是对于对方文化与自己文化有着显著差异的某些有意义的文化特征有所察觉,这时,文化冲突往往发生。在第三层次,对于与自己文化有着显著差异的异文化特征在理论上或是理性上能够理解。第四层次是最难达到的目标,在这个阶段可以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真正理解对方的所作所为。这往往是通过长期的生活体验才能获得。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主要加强对第一、二和第三层次方面的教学。结合目前教学标准目标模式,可以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界定跨文化教学目标,即本国和目的语国家文化知识,跨文化能力和对文化差异所持的敏感、包容的态度。

(二)要培养适合酒店业发展的跨文化人

一位学生编写的一位英国客人在五星级酒店中餐厅点菜的情景对话中,这位英国客人大叫道:“钱不是问题,给我点最贵的菜!”。诸如此类的对话在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中并不少。由此可见学生对西方文化认识的匮乏。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主要在酒店各个部门实习和工作,其工作内容涉及到前台、餐饮、客房、娱乐等部门的对客服务。而每个酒店也都有自己固定的目标客户群。教师需要根据各个岗位工作职责,为学生设计教学内容。所培养的学生既要熟悉本土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又要了解客源国的社会、历史和文化。

(三)要以能力培养为主

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如果仅仅依赖课堂上传授知识,那么很难培养具有跨文化能力的学生。教师要以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为主,树立学生文化比较意识,开发学生不同的看问题的视角,激发学生反思本民族的文化等基本技能。在以后职业生涯中,他们就能够运用这些技能,自主学习、自我提高。

四、日常教学中跨文化人的培养

(一)注重本民族文化教学

长期处于一种习惯了的生活模式中,我们很少去思考在生活习俗背后的原因。而如果换一个角度去看待日常的生活,你就会获取不同的文化差异的体验。学习他文化,不仅有助于与目的语国家人们的交流,更能促使自己认识和反思本民族文化。通过文化比较和对比,可以形成对本族文化的再认识,培养文化认可和容忍的意识。

(二)外语语言教学中需要强化文化教学

由于重知识、轻技能,外语教师在教授有关文化方面的内容时仍将记忆知识放在首位,而很少去追根溯源。学生们记住了13是基督教徒们忌讳的数字,但不知道其由来。另外,由于各种信息和媒体的引导,很多人简单地将外国人泛化为美国人,将美国文化看作是西方文化。对欧洲、非洲甚至是本洲其他国家的风俗和价值观缺乏了解。

语言的语音、词汇、阅读和口语教学均能够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任何语言的词汇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每个词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是任何词典都无法穷尽的。此外,不同语言中的词汇还反映说话者不同的价值观念。英语教学中不仅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加强对学生语用能力和变通能力的培养。语言的外在形式表现在语音、语法和词汇,但语言本身蕴含的文化含义却被忽略。没有从语言的文化源头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三)教学中融入跨文化意识视角

外语教学不是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唯一途径,酒店管理所开设其他专业科目,都可以从不同角度向学生介绍文化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收集国际酒店中有关文化交际或文化冲突的案例,将教学内容和过程与学生的个人经历和未来职业发展结合起来。引导学习者自己对文化现象进行分析、解释,对不熟悉的文化内容进行探索,并不断地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及时总结经验。即使教一道中餐的菜名也可以从文化对比和提高文化意识的角度来教。

(四)丰富文化教学方法

跨文化人,不仅要具备丰富的语言知识,还要具有广博的文化。文化内容纷繁复杂,如果以灌输知识为主,那么学生学到的内容只是杯水车薪,教师要打破知识学习的框架,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分析能力为主,加强对文化学习方法的培养,在比较本民族文化与目的文化和其他文化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和探讨。例如,组织学生观看有关酒店方面的外国电影片段,帮学生一起分析文化背景和人物对话。

全球化经济共享的社会环境促使国际酒店在中国的发展蒸蒸日上,酒店管理工作环境犹如一个小小的联合国,会遭遇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酒店管理专业所开设理论和实践学科都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提供了较好的平台。树立以培养跨文化人为目标的意识,就能够帮助学生打开另一只审视世界和自身环境的眼睛,为融入国际环境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教学与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3]Michael Byram.从外语教育到跨文化公民教育[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外语跨文化交际
情景交际
交际羊
两块磁的交际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