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①
——以T学院为例

2018-02-24曾本君

现代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心理学学院心理健康

■ 曾本君

一、备学生:学生的心理特征

以生为本,是我们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要建设好一门课程,就需要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多次问卷调查,证实了T学院大学生有以下心理特征:通过对350名在校生的调查发现,他们的自信心、自我和谐都处于中上水平,意志力处于一般水平;通过对242名在校生的调查发现,他们的总体心理压力呈现适中,且对于压力的态度较为积极,说明心理素质较好;通过对2950名在校生的调查发现,他们的需要层次由强到弱依次为:自尊的需要>交往的需要=发展的需要>贡献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说明他们的需要结构总体上是积极、健康的。

二、备教材:课程的实施依托

教材是制约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T学院对照教育部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以下简称《基本要求》)精神的基础上,并根据自身实际,结合学生心理特征,先后编写了三部校本教材。第一部《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 ,共有10章内容,面向2010级、2011级、2012级新生全面使用。经过三年的教学与实践,发现了其中的不足,补充了“压力与挫折” “大学生性教育”等知识,并于2013年革新了教材《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此教材依然保留了10章内容,细节部分有所增加、内容有所充实,面向2013级、2014级、2015级新生全面使用。通过教学与咨询案例的结合,在原来的基础上新增加了“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爱情三角理论”等内容,对教材做了第三次更新,于2016年7月更新了第三版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正面向2016、2017级新生全面使用,从课堂教学的反馈来看,较为良好。

三、备教法:保证教学双边互动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尽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在许多学校都是大班教学,授课方式多以讲授法为主,但因为心理健康课程重在强调心理与行为的体验,本身是以体验为主的、注重过程的一门学科,因此,单一的讲授法并不足以保证在大班教学前提下的教学有效性。经过几年的探索,T学院心理学教师摸索出以下教学方法:教材的理论与心理咨询中的案例相结合的方法,分小组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体验法,通过对音乐和绘画的方式训练心理素质。经过这些方法的实施与反馈,发现学生们对这门课程更感兴趣。此外,还在每次课的开始,利用5-10分钟时间让学生将自己所听见的消息或看见的事情用自己的意识功能去体会和感悟,然后以“播报”的方式分享给同学们。这种方法命名为“新闻播报”。通过这样的环节,让他们更加关心身边的人与事。

四、定性质:明确定位课程性质

按照《基本要求》文件精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性质为公共必修课,36学时,学分2分。T学院自开设这门课程以来,一直设为公共必修课,截至2016年,设置是:课时18学时,学分1分,每一年针对大一新生开设;针对大二学生开设《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也为公共必修课,课时10学时,学分1分;二者一起并为心理教研室的专业课程。课程改革后,在原公共必修课、总学分为2分不变的基础上,课时增至32学时,统一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门课程。

五、建体系:满足学生选课需求

根据《基本要求》 ,构建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主干课程,其他心理学课程为延伸课程的心理学课程体系,既是学生的需求,也是学校学分制改革的需求,同时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T学院这几年来围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大学生健康教育》两门主修课程,开设了《社会心理学》 等多门心理学延伸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供全校学生选修,以满足他们对于心理学知识的渴求。目前,这一系列的延伸课程,已经满足了全校每一年3000多名学生的选课需求。

六、改考核:更体现学科过程性

关于改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考核方式,T学院已于2015年5月26日通过《关于心理学体系课程考核比例调整的申请》 ,并将原来随意地用草稿纸让学生写个心得体会作为期末考试的成绩,变更为采用统一的试卷、统一的考试形式,并且将学生的课程考核存档;根据心理学课程更强调过程体验的独特性,考试比例在原来按照平时成绩占30%、期末随堂考试成绩占70%的基础上,变更为平时成绩占50%、期末卷面成绩占50%。

七、重执行:确保实现教学任务

为了严格贯彻执行和努力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T学院心理学教师一直努力从以下三方面着手:首先,重视对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主要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去实现;其次,对于有个别需要心理疏导的学生,主要通过心理咨询工作去实现;第三,对于知识的宣传和与学生在课堂上因时间和教学任务的限制无法达到预期互动效果,主要通过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月”活动来达到更多的互动,进而拓展心理健康知识,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八、建基地:确保各项工作展开

首先,课程教学工作。教学工作除了前面的论述之外,从课程建设而言,还将致力于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精品课程;从教学方面而言,将继续致力于使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延伸课程体系更为完善,以满足更多学生的需求,致力于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有效性,致力于学分制改革,致力于兼顾学校、教师、学生的心理学课程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其次,心理咨询工作。心理咨询室每年都面向全校学生免费开放,每年10月份对每一届新生进行心理普查、筛查、面谈等工作,对每一届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建立档案存档。每一年接待自愿来访的学生350余名,为他们的身心健康进行咨询与疏导,确保他们的生命安全、心理健康,维护学校良好的教学秩序。

第三,科学研究工作。从科学研究而言,将继续致力于更多心理层面的问卷调查分析;更深层次地从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方法、班级授课形式、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实际需要入手。

九、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展望

首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班级授课形式每一年都在变化,还未形成一种稳定的趋势和固定的模式,对于学校、教师、学生而言都需要随时做好变动的心理准备,因此,需要尽量以最优方案使之稳定和固定下来,做到学校、教师、学生都“心中有数”。

其次,心理学课程体系的考核比例虽然已经确定为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各占50%,但因每一学期学生情况的变化,期末考试有时采用统一的试卷,以开卷的形式进行,有时又因为是一学期分为两轮课程开设,无法做到同步教学,也无法做到统一考试,对学生的考核也不统一,因此,需要更进一步完善具体的考试形式,使学校、教师、学生都更为接纳和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考工作。

第三,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现状与特点,尽管我们已经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大学生进行了心理问卷调查,但仍旧未能完全了解和掌握诸多心理现象背后的心理规律,需要更大投入和更细致的调查研究。

第四,对于心理学课程体系的完善还不够。目前主要开展的都是心理学教师自己较为擅长的科目和领域,未能兼顾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因此,在后续的工作中,将致力于学生的需求,开设出更多的更为丰富的心理学课程,以满足和丰富学生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曾本君.大学生意志力、自信心与自我和谐的关系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11).

[2]曾本君.广东省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J].中国成人教育,2015,(14).

[3]曾本君.90后大学新生需要结构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3,(01).

[4]刘启迪.试论教材与课程实施的关系[J].教育科学研究,2002,(07).

[5]曾本君.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现代教育,2015,(18).

[6]曾本君.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有效性研究 [J].现代教育,2016,(06).

猜你喜欢

心理学学院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