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助力乡镇初中留守儿童发展
——以肥城市汶阳中学为例

2018-02-24张建民张延红

现代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儿童家长学校

■ 张建民 张延红

肥城市汶阳镇初级中学始建于1986年,学校坚持“教学生一天,想学生一生”的办学理念,以建设幸福教育为目标,打造学校“情智教育”品牌,依托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技术助教、助学、助研、助管、助评的作用,探索技术改变教育、技术服务教育的新路径,让学生乐学、会学、好学,促进学校新发展。

一、研究缘起

汶阳镇坐落在泰山南麓,汶水之阳,素有“自古闻名膏腴地,齐鲁必争汶阳田”的美誉,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大量儿童留守家中。这些孩子常年处于父母缺位的状态,他们的性格养成、行为习惯、学习品质等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有的逃学,沾染不良风气;有的任性,孤僻;有的情绪波动大,几乎发展成为“问题学生”。汶阳中学结合当地实际,利用现代的教育技术,形成了新的信息化教育环境,为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二、基本内涵

汶阳中学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通过山东教育教师网、泰安教育云平台、肥城教育网、肥城教育在线、学校网站、优课互联系统、班级QQ群、班级微信群等多种现代教育技术和资源,整合教育环境,从而实现留守儿童学习过程的提升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实践探索

(一)建设“三位一体”平台,实现德育资源的无缝链接

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等方面的引导,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面对上述问题,“三位一体”的家校联谊平台应运而生,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学校设立了微信公众号,重点推出“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窗”和“德育微课”板块。不定期地将《论语》 、 《孟子》等优秀的国学经典进行推送,让学生进行线上诵读,使道德情感的陶冶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同时,定期将学校和班级举行的大型活动进行公开展示和互动交流,让德育“动”了起来。在实施过程中,学校坚持贴近留守儿童的生活,从“微”字入手,从点滴培养,从细节提升,以生活化涵养他们的品德。例如,针对爱吃辣皮、烤肠等小零食的问题,推出“远离垃圾食品,健康从我做起”微课,确保了“舌尖上的安全”……

“德育微课堂”,育人大舞台,必将成就学生一生的好习惯,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建立萤石云视频系统,实现家校教育的空中对接

为方便每位留守儿童家长适时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活动、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学校投入资金建立的“萤石云-视频监控系统”,对教室等重要区域进行24小时监控及存储录像,留守儿童的家长通过远程终端查看自己孩子在校的视频画面。学校开展的大型活动,如运动会、才艺展示、感动汶中颁奖典礼等,都经过直播形式,让每一位家长都能亲眼看到孩子的成长。通过现场互动和亲子交流,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引导学生的品德和情感健康成长。

(三)广纳优质教育资源,助力留守儿童的学业提升

针对上述留守儿童放学回家后、节假日学习监管不到位、自控能力不足的现状,学校召开专题论坛,集思广益,实施了“互联网+虚拟课堂”等手段。以年级为单位筛查出留守儿童,以村为单位就近分成若干学习小组,组建成“虚拟班级”。由年级备课组长牵头设置虚拟课程表和自主学案,然后以学生平板电脑为载体,借助泰安教育云平台、优课互联软件的文件分发、离线下载等功能,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有计划地开展学生放学回家后、双休节假日的学习指导活动。

节假日,“虚拟班级”成员在指定的学生家中开展学习。在学习组长的主持下,按照“下载学习任务单→自主学习→提出疑难→小组讨论→问题提交→师生在线互动交流→在线反馈达标”的流程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遇到困难小组无法解决时,可以通过微信群、飞信群等方式,直接向老师求助;教师接到求助后,或通过语音、或发送疑难知识点的微课、或录制视频给学生进行讲解,从而实现疑点的有效对接。

为了让留守儿童的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动态,学校还通过“智学网”系统,将孩子的学习检测设置为成长档案袋,设置家长的登录账号,家长可以随时了解孩子的薄弱学科、成绩变化,从而让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了如指掌。

(四)深化家校联谊,搭建心灵沟通的彩虹桥

为了呵护留守儿童脆弱而又无人沟通的心灵,学校开设了“空中会客厅” “彩虹桥亲子坊”等多种亲子沟通方式,弥补了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亲情缺失、家庭教育弱化的缺憾,搭起了家长与孩子心灵沟通的彩虹桥。

学校组织拔河比赛,把比赛的情景做成相册,发到了“空中会客厅”,身在远方的家长看到孩子们生龙活虎的样子,备感欣慰;学校组织的手抄报展评,老师们将获奖学生的作品发到里面,家长为获奖的孩子点赞……在日本打工的家长李女士说:“我们这些家长远在外地,跟孩子见面少,跟老师沟通更少,甚至都不知道哪个是孩子的老师。学校为我们这些特殊的家长组建了‘空中会客厅’。现在有了这个平台,我们家长都依赖上了它,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和老师沟通。常年在外的我们看到孩子的成长变化,很受感动。把孩子交给学校,我们在外面打工也安心。这个平台真的挺好!”

九年级十二班的李良才,自小无母,父亲是一名建筑工人,常年奔波在外,家里只有年迈的爷爷。爷爷对孙子的学业与行为无从过问,无力管教。渐渐地,他变得懒散邋遢,整天浑浑噩噩得过且过。邸力军老师多次跟孩子沟通,收效甚微。深思之后和他的父亲商讨,决定举行“您在他乡还好吗”主题班会。让孩子的父亲通过微信传来了平时工作、生活的图片和视频,然后精心准备召开主题班会。在班会上,孩子看着图片,眼神由起初的不以为然渐渐地转变为担忧、不安。当看到视频中父亲在风雨中凌乱的头发和皲裂的大手时,孩子的眼中雾气氤氲。邸老师适时打开微信,与其父视频聊天。父亲质朴而又饱含深情的话语回荡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孩子,你最近还好吧?爸爸想你了,可是没办法,爸爸的工作还没忙完,暂时不能陪你。可是爸爸一直牵挂着你,很想时时陪在你的身边,亲眼看着你长大,学好知识。爸爸知道你脑子好使,反应快;老师也说了,你只要用心学习,改改身上的小毛病,长大了一定能做出成绩!你是爸爸的希望,你一定要加油哦……”听到这里,李良才的眼泪哗哗地落下来。当看到爸爸泪花中的期盼时,他再也忍不住了:“爸爸,我一定好好学习,做你的骄傲!”父亲笑了:“好孩子,爸爸相信你!”最终,在亲情的感染和老师的引导下,李良才开始转变,成为诚实上进的学生。他还在学校微信公众号开辟的“创客”专栏中获得了“最具创意作品奖”,并被学校推荐至上一级的评比,获得了“创客比赛一等奖”。

四、取得的成效

通过近几年的研究实践,我们探索出一系列的在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较为可行的留守儿童管理策略,在一定层面初步解决了留守儿童学习和心理方面的问题。据统计,留守儿童的思想、性格、习惯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改善;通过多种渠道的学习形式的改进,综合成绩目前呈上升趋势。同时,经过多年的实践,我校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留守儿童的管理措施,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管理留守儿童的资料,赢得了社会的普遍好评。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创新型学校”、“全国教科研先进集体”、“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创新教育实验基地”、“泰安市学生喜欢的学校”、“泰安市个性特色学校”等。

五、反思展望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校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关注留守儿童教育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依靠网络功能。囿于农村家庭的物质条件,这些只适合那些能上网的家庭。更何况有的家长并不具备网络阅读的能力,所以信息技术教育的推广受到了限制。另外,对于信息的搜集和沟通需耗费大量的精力,容易导致沟通不及时,从而造成工作的偏差。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汶阳中学在信息化大背景下,多措并举,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效率;群策群力,呵护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我们将继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时空的限制,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与家长共同绘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新篇章。

猜你喜欢

儿童家长学校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留守儿童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六一儿童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