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亲自然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实践

2018-02-23钟婧珺许赛男戴婧文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25期
关键词:博物建构科学

戴 翎 钟婧珺 许赛男 张 燕 戴婧文

(杭州市西湖区名苑学前教育集团 浙江杭州 310000)

幼儿亲自然科学探究活动是指借助特殊的自然场地、自然环境,运用自然的实践方法,开展的各类幼儿科学探究活动。

科学探究活动是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产生探索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重要途径。正如陈鹤琴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动材料,运用天然材料开展教育活动,可以让幼儿获得真实的感受。”;其次培养能“玩转”生活与学习的幼儿成为越来越多家长的期望,因此科学探究的能力与审美的能力并重是家长的迫切需求。我们从亲近自然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目标建构、活动的内容设计和教师的指导策略及观察评价入手进行全方位的实践。[1]

一、“幼儿亲自然科学探究活动”目标建构

1.理论依据:以陈鹤琴先生提出的“活教育”思想、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的生物生态学理论、杜威“从做中学”的理论为支撑,亲自然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符合幼儿在行动中学习的基本特点,为幼儿创设在自然界中动手操作、实际观察、亲身体验的过程。[2]

2.活动特点 幼儿学科学的规律有其特殊性,幼儿通过看一看(观察)、画一画(记录)、做一做(模仿、实验)、玩一玩(体验、)想一想(梳理)等学习过程展开对自然科学知识的自我建构。

3.目标概述:“幼儿亲自然科学探究活动”的目标建构主要分两部分。1)以《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为引领,建构幼儿亲自然科学探究活动总目标。2)建构各年龄段幼儿亲自然科学活动的分目标。

二、“幼儿亲自然科学探究活动”的内容设计

幼儿亲自然科学探究活动主要设计自然微端景、科学探究区、亲自然实践活动、探究博物角四大项内容。其内涵是相互联系与促进并螺旋上升的,是在不断的实践、改变、再实践中培养儿童好奇心、习得简单的科学研究的规范和方法以探究兴趣的培养。

1.自然微端景:楼梯的转角和走廊顶端,常常是个空白处,从设计的角度,这些被称为端景。目前,我们自然微端景主要由观赏性、种植类、饲养型三个内容构成。

2.科学探究区。区域活动中的科学探究区作为幼儿喜欢的活动之一,将原本教师占主导地位的语言指导转化为多形式、多通道的指导方式,重点通过“导”“图”“记”“展”四种不同的互动模式增强探究区的互动,提升探索能力。

3.亲自然实践活动。我们将幼儿园周边资源为抓手,通过幼儿亲生态—享自然—重实践这三个活动环节来逐步挖掘幼儿对自然的自主探究兴趣与能能力。1)“旁听式”体验。挖掘身边的生态对幼儿来说是最直观的感受方式,和家园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造就了非常好的契机。2)“融入式”尝试。借助松鼠会,参与各种义卖活动、展示活动,让幼儿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一些亲自然行为表现。3)“专属式”探究。开展科学探究为特色的主题节日活动。

4.探究博物角。1)探究游戏场。班级的博物角可以充分利用幼儿园每层楼的转角,设置为幼儿感受、欣赏和探究自然而呈现物品及提供游戏、学习的场所。利用走廊的公共空间创设的幼儿博物角,连接着班级的活动室,班级主题教学、区域活动开展,并根据幼儿的建议和意愿,可灵动变通的进行行调整。2)图画观察日志。从单一到多元的记录方式记录方式,从无趣到有趣的材料探寻。根据观察和访问调查,记录表格的观察,每个班的记录表格都有所不同,设计更加有年龄特点以及班本化和个人化记录表格,旨在引导幼儿对记录产生兴趣,养成自主记录的良好习惯。3)探究成果展,成果性展示。成果性展示主要集中于博物角的展示区,其特点在于集中了幼儿收集的材料,又展现了幼儿收集与讨论的成果。过程性展示:过程性展示主要体现在于收集区。在收集材料的过程发现问题、进行讨论、探索,然后进行再次搜集,展示了幼儿的思考过程。互动性展示:互动性展示主要体现在于实验区,这是一个幼儿与材料发生充分互动,且体现了幼儿主动性与客观性的区域。[3]

三、“幼儿亲自然科学探究活动”的指导策略

师幼互动成为组织好一堂科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要素。我们从指向教师指导的显性互动,指向环境浸润的隐性互动,以及体现适恰性的“温度”互动三个角度开展实践。

1.显性指导趋于教师。适时、适度参与、启发和分级指导的方式和幼儿一同参与在自然角的互动中去。

2.隐性指导润于环境。教师指导不能再沿用过去的模式,更多将隐性的指导浸润在环境之中。我们创设“可视性”的观察环境,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创设“菜单式”重点记录方式,提升幼儿记录能力;创设“对比式”的研究形式,提升幼儿比较能力。

3.“温度”互动贯穿始末。“温”代表一种情感更多从感性层面出发看待科学活动。而“度”则代表一种技巧,更多从理性层面对这个科学活动进行分析。

四、“亲自然科学探究活动”的观察评价

在幼儿自然科学探究活动中,我们会运用到各种各样得的评价方式,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我们将幼儿亲自然科学探究活动的评价方式分为共性评价和个性评价。

1.共性评价。共性评价是指适用于幼儿自然科学探究活动中各个内容的评价方式。我们主要采用访谈评价对于参与活动的孩子与家长进行访谈沟通。

2.个性评价。个性评价是指适用于幼儿自然科学探究中各个内容的独有评价方式。我们主要通过白描评价、积分评价、亲子(社区联盟)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共存,来共同支撑完成。

两年的成效显现,但仍需深入。我们将基于科学小游戏的载体,继续深化科学小游戏的设计与指导。围绕儿童科学探究活动倾向性表现,在活动中真实、有效地观察并还原幼儿学习轨迹。让孩子们和老师在一起做科学的过程中爱上科学!

猜你喜欢

博物建构科学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博物馆奇妙页
建构游戏玩不够
Forbidden Money
安吉博物志最美不过长知识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