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反讽艺术特色

2018-02-22王臣有

戏剧之家 2018年35期
关键词:言语行为荒诞黑色幽默

王臣有

【摘 要】“catch-22”作为美国美国1960年代黑色幽默的典范,利用各种无厘头的场景,加之荒诞不经的情节,辅以杜撰的条规,在国内外文学界引起了经久不衰的讽刺效果,以揭示美国社会阶层中小人物所遭受的压迫以及无计可施的状态 。该作品充分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因此对其进行幽默式的调侃,分词意味极其强烈。从国家层面的麦卡锡主义、领导层的政客们、社会上层建筑服务对象以及社会制度都进行了猛烈的挖苦和讽刺。

【关键词】言语行为;合作原则;第二十二条军规;黑色幽默; 荒诞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35-0231-02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约瑟夫·海勒1960年代创作的黑色幽默小说。这是一本极具个性的经典之作。初读会觉得毫无章法,思维混乱。但从美学概念中的审丑角度来进一步细看,读者会发现谈笑声中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和反思。书名是跟战争相关,但是整本书又貌似走偏,文不对题,这已经引起读者的疑惑,其次书中各种荒唐的场景和对话,也是令人捧腹。从美学角度来说,此书可以作为一本美学意义上的美学审丑,作为一面社会的镜子,让社会大众看到书中的情况,是否在自己身边或者自己身上也同样的存在着,从而引起社会群体的反思和改进。

一、成功的语用模糊创造

(一)词汇语意模糊的使用,言内行为成功地达到了言外之意。

Austin认为,说任何一句话时,人们同时要完成三种行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言后行为(戴炜栋,何兆熊,2002)。我们知道人们说话,可能语境的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刻注意避免使用引起歧义的词汇,一面造成对方误解。但是此小说反其道而行之。

军规属于正式文体,需要使用约定俗称的正式词汇“regulation”、“rule”词条。但作者有意避开而选词意广泛的“catch”一词。柯林斯词典解释词项就有29种之多。创作文学的作者不可能不会注意这个问题,直到读完全文部分读者才恍然大悟catch取其“进退两难的”意思。因此作者有有意为之迷惑读者的目的。

读者也会纳闷22究竟是什么,随着阅读的深入会发现,这是军规中的第22条。之所以用22是因为实际生活中并无这一说法。当读者看到杜撰出来的22条,会觉得非常荒诞、滑稽、可笑,达到了深入阅读的兴趣。它的可笑之处是自相矛盾的条例,其规定出现了“软条款”等于是给所有人判了无期徒刑,即航程满足的条件是上级说了算,同时军人服从上级命令是天职;疯子可以免除飞行,却又加了必须疯子本人申请的“软条款”,一旦申请就反向佐证申请人不是疯子,因为疯子不可能正常地去办理“申请豁免”手续。

(二)从审美的超构性塑造荒诞的人物性格,达到大众自我审美体验的升级。

审美品味受制于审美的超构性,它指审美体验具有超越现实、超越个体而进行意义建构的性质。审美体验的超构性使美感获得了高度(王文生,2014)。在这个阶段,我们开始反思小说所揭示的深刻内蕴。书中把正常日常行为的人看做疯子,把反常的发疯的行为却视作正常行为,整体陷入了一个病态的社交圈。这种反讽效果极具震撼力。让读者群超越文本本身进行反思和深入鉴赏小说的创作美感。

书名与战争相关,却一反常态故意走题描写军中的贪腐、黑暗、指鹿为马、泯灭人性的一系列操作。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寻求荣华富贵,毫无底线的践踏他人利益和生命。最好的例证之一就是卡斯卡特上校这个角色,这个人其实胆小如鼠,但是喜欢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为了达到官运亨通的目的,枉顾他人性命,患有篓病的他,知道自己即使主动请缨也会因病被上级免于执行前线作战任务,所以为了取悦上级此次执行任务丑態百出的抢先自动请战,其目的就是为了取悦上级,每天策划着如何升官发财。正如译作中描述的他“是个有勇气的人,不管什么轰炸任务,总是毫不犹豫地主动要求他的部下去执行(南文等,1981)”。

战争狂人谢司科普夫中尉才是真正的疯子,控制欲极强,进行军队整顿,自以为是的发明军队行走不用摆动双手的技术,不惜用钉子和铜丝把士兵肋骨和手腕捆扎起来已达到其想要的效果,看到这里,读者会脊梁发冷,开始反思这种行为荒唐。但书中他被评为“军事天才”。这种病态的、毫无人性的操作也是一个极具讽刺的黑色幽默。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还有诸如特种警备司令佩克姆将军的双重标准,原谅自己的各种缺点,却总喜欢无限放大别人的不足,这种达不到以身作则的做法也将黑色幽默进一步升华,达到读者共鸣的地步。

当然书中也对小人物进行了惟妙惟肖的描写,约塞连作以一名普通军人出场,作为军中草根小人物,长期被上级领导们肆意蹂躏。他从刚开始入伍时满怀希望报效祖国的心态,到后来通过亲身接触,目睹了一件件令他瞠目结舌、绝望至极的黑暗操作,加之军中各种泯灭人性的做法、再经历了贪腐盛行,草菅人命等极端事件频发都让这个小人物的政治抱负幻灭。在认清战争本质后,他开始重新定义自己的人身,开始装病入院、逃避现实、游戏人生,最终做了一名叛逃者。十分滑稽。这在军规中其实是无法原谅的叛节行为,但是书中却并不这么认为,在作者眼里,确实在没有英雄出现的年代产生的“反英雄人物”在审美过程中,首先会经历一个审美的准备阶段,也称进入审美状态前的预备阶段。审美活动一般起始于两种情境:一种情境是审美对象的出现,作为一种刺激引起了审美主体的注意、并使主体中断其它内容的心理活动而转向审美对象。(W·伊泽尔著 霍桂桓 李宝彦译,1988),因此这种角色的设定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出小说的主题,小人物的无奈,只能被迫通过此种方式对现实进行反抗和逃避。当读者认知进一步升华,让读者可以从侧面提炼出当代美国社会的现实情况,即具有讽刺意味又达到了小说育人的目的。就如书中约塞连所说:“只消看一看,我就看见人们拼命地老钱。我看不见天堂,看不见圣者,也看不见天使。只看见人们利用每一种正直的冲动,利用每一处出人类的悲剧捞钱。(杨正和,1999)”。他能够在如此荒诞不堪的环境里保持自我清醒,站在道义的一边,却被烙上背叛的标签,让读者不禁疑问重重,重新审视孰是孰非。

小说对配角讽刺意味也丝毫不逊色于主人公。一个里外通吃的战争投机商,竟然可以和作战双方达成贸易合同,大赚真正财。令人咋舌的是竟然双方的战机为自己打广告,关键还是敌我双方都乐意效劳。作为常识,这在现实中是完全不可能的存在。种种行为,让人在嗤之以鼻的同时,更加深入反思当时美国的军队状况。让人开始对道德标准、普世价值等产生怀疑。

(三)人物对话违反“合作原则”,以彰显黑色幽默目的。

量原则规定,所言满足和不应超出所需的信息量;而质原则规定不要说假话和缺乏足够证据的话。二者在这本小书中都被刻意违反了。我们人们在实际言语交际中,并非总是遵守“合作原则”,出于需要,人们会故意违反合作原则,幽默也就时常在这时产生(戴炜栋,何兆熊,2013)。书中的各种对话让人感到前后矛盾,讽刺意味强烈。根据第二十二条军规规定,飞行员只要执行25次飞行任务就可回国。约塞如约信心满满地飞满了次数,得意洋洋地准备返回国内的时候,言而无信的上级又故意违反“合作原则”,补充道军规规定所有飞行员必须无条件服从上级安排,否则也无法回国,作者用这种故意违背“合作原则”的场景设定本身就很矛盾,也让小说的跌宕起伏人物对话设定极具欺骗性和讽刺意味。我们看到书中约塞连也因此看出了事情的本质,十分懊恼,学乖了,学会了欺骗,装病入院,学会了逃避和思考人生。这就是把一个正直善良的人逼成一个疯子,这种场景非常多,再比如少校和上校为了对神父进行了有罪推定。神父签字画押后却说这不是本人的签名,神父反驳说当着大家的面签字,怎么不是自己的签名呢?得到的回复是只要他们认定了其他的签字属于神父的,神父自己的签名就不会被认可,即使是他本人。这种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的荒唐做法,让读者心中充满了无比的愤怒和难以掩饰的鄙视

(四)无厘头的创作手法,彰显所要表达的主题。

我们知道小说的创作都是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的。比如超经验主义、奴隶叙事、人文主义等。但是《二是二条军规》却是让人感到无厘头。因为你基本上看不到完整的逻辑主线。他是用人物来设定章节和语义上的逻辑关系的。也许正是由于长期以来大众对循规蹈矩作品的审美疲劳,造就了本书毫无章法的“审丑”之美。这种反小说的一反常态的小说创作特色,使此书明显地有别于同时期其他著作,造就了举世经典。

二、结语

《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成功,归结于作者独特的创作视角和黑色幽默的讽刺效果。作者在书中看似杂乱无章的笔法,滑稽可笑的情景设计,以及运用“言语行为理论”、故意违背“合做原则”中“质”和“量”的原则进行讽刺升级都起到了独特的警示作用。使得读者的狂笑之后,陷入沉思。社会是一面镜子,任何作品的创作都是某一特定社会显示的真实写作,利用幽默的创作手法在娱乐大众的同时,使得大众反省自我以及对社会不良风气进行反思和警醒,起到了小说的教化作用。

参考文献:

[1]戴炜栋,何兆熊.新編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13.

[2]王朝闻.美学概论[M].北京:人们出版社,1981.

[3]周宪.美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彦译.审美过程研究--阅读活动:审美响应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5]童庆炳,钱中文.文学审美特征论[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6]王朝闻.美学概论[M].北京:人们出版社,1981.

[7]周宪.美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8]杨辛,甘霖.美学原理(第四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11.

[9]孔蕴华.大学英语阅读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10]杨正和. 《外国文学名作欣赏》[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11]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M].南文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

[12]程爱民.20世纪英美文学论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3]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M].广州:广州出版社.

[14]朱维之等.外国文学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5]刘象愚等.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6]伍蠡甫.现代西方文论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7]张涓.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荒诞艺术[J].2003(2)84-8.

[18]朱志荣.西方文论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言语行为荒诞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
浅谈文化对言语行为的影响
金承志:人生要“荒诞”,生活得找乐
浅议乔姆斯基评斯金纳的《言语行为》
对《红楼梦》中王熙凤的拒绝言语行为的语用分析
从《第二十二条军规》看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及其对中国当代小说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