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利用现代化技术提高牧区小学课堂有效性

2018-02-22梁妍春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牧区青海多媒体

梁妍春

(青海省刚察县寄宿制完全小学 青海 刚察 812399)

由于青海牧区的教学条件的限制,老师在课堂上只能通过自己的表述来展示课本上的内容,这就导致了学生只能想象课本里面的内容,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还比较低,不一定所有学生都可以理解老师所表达的东西,而且这会导致牧区老师所传授的知识都是比较抽象难懂的。由于牧区的生产方式大多是放牧,生活环境、家庭环境、家长思想观念等会有极大的因素决定着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些也是导致牧区教育发展相对落后的因素,有一些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大,例如:牧区小学教师资源极度短缺,甚至出现一位老师教几门课的情况出现;在牧区小学与发达地区学校教学质量肯定是不一样的,并且他们之间的差距在逐渐的拉大等之类的问题都要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但是现在青海牧区的学校里不再只是有学生们的读书声,开始出现了多媒体播放器播放视频的声音,教室里不再只有黑板,增加了白板甚至触控一体机,可以说教师也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老师不用再枯燥的重复书本上的内容,学生们也可以直观的看到丰富多彩的画面,多方面的刺激了学生们的视听系统,使得学生们在不经意间获得知识,轻松愉快的学习。那就来说一下如何利用现代化技术提高牧区小学课堂有效性:

一、设置情景,燃起兴趣

在开始上课之前,可以放一些关于上课内容的图片或者视频,先做一个铺垫,再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效,让学生们提前大概的了解学习内容,在脑子里现有一个概念,再通过老师讲课的过程中逐渐把每个知识点或者内容都点到,这就让学生能回忆起刚刚听到或者看到过类似的内容,这会加深学生们的映象,也能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们的求知欲。多媒体投射的内容,会成为老师和学生沟通的纽带,在多媒体上出现一问题会成为老师和学生共同讨论的对象,这会使得学生们和老师的距离更近,也使得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学生们也乐于思考、积极回答、大胆展示自己。

二、丰富多彩,生动形象

由于有多媒体设备的帮助和现如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网络上都可以找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教学所需要的资料,这些资料在课堂上展现出了巨大的作用,学生们上课的专注的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很受牧区学生的喜爱,同时也提高了老师的教学效率。比如在展示飞鸟在穿越芦苇荡漾的湖面的时候,老师或许需要解释很久,学生们也需要比较多的时间去理解、去想象,但是多媒体可以很直观的通过视频的形式,展示这一系列的过程,可以让学生们想象自己就是飞鸟,从平静的湖面上掠过,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老师很难用言语来表达清楚,还是需要学生们自己来观看,或许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制造情景,拓宽空间

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可以拓宽学生们的视野,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加强对内容的巩固。在书本上遇到一些复杂难懂的内容,现在只需要在多媒体上展示出来,对于“森林”这一概念对与青海牧区的学生们可能就只看到过些许的树木而已,并不能真正意义上的称之为森林,这就很学习到课本上所要表达的情景,毕竟没见过的东西,凭空想象也是没用的,也无法理解作者所要表达出来的情感,但是只要在多媒体上向学生们展示“森林”这一概念,就会让学生们惊叹,原来看到的最多就只是树林而已,如此看来,通过情景交融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的目的,也更容易让学生们知道作者所要表达的东西。

总结

在青海牧区的学校里引入多媒体设备后,优化了教学环境,老师可以使用它全面的展示难懂,难想象出来的一些事物或者内容,这就减少了老师的负担,使得学生们更容易理解,也增加了学生们对新鲜事物的求知欲望,极大提高了学生们学习兴趣。我们要从中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在牧区学校中起到的作用,并且这也是提高牧区教学质量重要的手段。

猜你喜欢

牧区青海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试析藏北牧区的“盐语”民俗①
大美青海
藏北牧区圈窝饲草种植及应用前景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内蒙古牧区旗县三产融合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青海行七首(录二)
青海 管放相宜 渐入佳境
青海“闯关”
活用多媒体 构建高效初中历史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