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VR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探究

2018-02-22牛艺霏

新闻研究导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虚拟现实传统媒体

张 宇 崔 洋 牛艺霏

(广西艺术学院 影视与传媒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一、VR+新闻的本质与特征

“虚拟现实”一词来源于英文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以下称“VR技术”)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由著名计算机科学家、VPL公司创建人杰伦·拉尼尔提出。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VR技术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了推广应用,其出现使互联网平面世界出现了三维场景。VR技术借助计算机及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创造了一种崭新的人机交互形式,包括模拟环境、多感知传导、自然技能等各方面。简单地说,虚拟现实就是把本来不存在的环境和事物通过技术的手段虚拟出来,让人们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VR+新闻是VR技术在新闻领域的运用,以第一人称的视角亲身体验事件发生的过程,能够使人们更好地了解新闻报道中描述的事件或情形。

VR+新闻的特征主要有全景式呈现新闻、打破时空界限以及实时交互性。全景式呈现新闻是以全景式、无死角和第一现场的方式呈现新闻,可以强化传播效果,适用于现场画面感强、有视觉冲击力的新闻报道。VR技术打破了时空界限,模拟真实的环境,使受众难以分辨现实与非现实,全身心地沉浸到计算机创建的三维虚拟世界中。正如麦克卢汉所说,“媒介是人的延伸”,任何一种媒介都会使人的某种感官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延伸。而VR技术是对人的感官系统的全方位延伸。在VR技术模拟出的环境中,无论是视觉还是听觉,受众的感受都非常真实,包括味觉、嗅觉、动觉等,受众如同在真实环境中一样,远离新闻现场也能获得身临其境的现场感知。受众在虚拟现实技术所构建的三维环境中,可以用多种传感器和多维信息与计算机环境发生交互作用。例如,用手抓取虚拟环境中的物体,并让物体随着操控发生移动,或者通过身体动作来控制虚拟环境中人物行进的方向等。

二、VR+新闻给传统媒体带来的影响

(一)场景模式:从“再现现场”向“到达现场”迁移

VR技术使新闻现场的定义发生变化。在新闻报道中运用VR技术,可以让受众获得在三维空间里直接“到达现场”的体验,让受众全方位沉浸于现场。这和过去由媒体用二维平面呈现“再现现场”效果有着明显的不同。在2016年美国大选中,CNN和NextVR公司达成合作,受众通过拖拽鼠标可以360°无死角地观看现场的全部场景,近距离感受候选人之间的互动、现场紧张的氛围以及有趣的幕后花絮,通过掌控自己的视线,感受到现场的任何一个细节,弥补不能亲临现场的遗憾。VR+新闻可以给受众带来一种比“再现现场”的高清视频更真实的“到达现场”的直播感受,一般在大型会议、灾难性新闻、体育赛事中应用广泛。

(二)呈现形态:从“单调报道”到“人性化交互”

VR+新闻使“历史再现”成为可能,也可以使“模拟现实”变得逼真。新闻的呈现形态从现场感到场景化,再到浸入式体验,丰富新闻形态的同时,更加注重受众的参与感,使受众真正融入新闻“现场”。通过使用VR眼镜,人们可以“亲历”各种新闻现场,并能在“现场”自由移动,实现人性化交互。2016年3月,新浪新闻推出《人民大会堂全景巡游》,以VR形式报道了两会盛况,并且强化了受众的参与感。受众可以扮演总理、省长、各部委部长、记者、外宾等多个不同角色,聆听人们的声音,参访不同的会场。

(三)受众关系:从“第三人称”向“第一人称”转变

VR+新闻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第一人称浸入感,改变了过去第三人称的叙事方式,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更能打动人心,使受众产生某种共鸣。受众不再被动地受传统电视直播中记者、摄像、导播的干涉,而是可以通过自己的主观视角,主动地在“现场”挖掘更多的个人兴趣点,对新闻有更多的认知与理解。纽约时报在VR领域的运用,可以说给全世界的媒体特别是纸媒树立了一根新的标杆。2015年10月,纽约时报推出第一个VR新闻短片《流离失所》(The Displaced),这部短片呈现的是迫于战争而背井离乡的难民儿童的辛酸。借助Goole Cardboard,受众仿佛亲临战火现场,可以真实地看到一幕幕因战争而导致的悲剧。特别是当9岁的苏丹男孩、12岁的叙利亚女孩以及11岁的乌克兰男孩诉说战争让他们失去了家人和家园、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时,受众被深深地震撼,从而引发他们对战争的厌恶情绪。

三、VR+新闻在媒体融合中的思考

(一)开放跨界的合作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网络移动化的迅速发展,各种应用不断出现,每一次技术变革都会深刻影响并改变现有的行业发展生态。VR+新闻对传统媒体的影响日益明显,将为传统媒体带来融合创新与发展的新空间。依靠传统媒体自建的产业格局已经不能满足实际发展的需要,应该进行内部业务与流程的定位或变革,利用新技术优化传播方式,传统媒体需要与其他行业联合,形成产业链,跨界与VR技术企业合作,拓展业务,共同打造优质的VR+新闻。

(二)以人为本的思维

在VR+新闻中,“体验”将变成新闻报道的关键词。如何让受众获得身临其境、到达现场的体验,以人为本的思维很重要。VR+新闻是对新闻报道的一次变革,但在技术和内容方面尚不完善。当前的VR+新闻大多以360°呈现照片的方式为主,还存在缺乏优质的内容,使用VR设备观看时会产生眩晕感等问题。如何满足受众舒适体验VR+新闻的需求,可以将这种满足受众深层需求的目标作为产业化的起点,促使VR+新闻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三)媒体融合的推动

2014年,“媒体融合”被提到国家战略的层面,传统媒体的改革创新和融合发展全面推进。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VR+新闻备受青睐,新华网、人民网以及一大批新闻网站、视频网站,包括新京报、法制晚报、经济日报等媒体都借助VR技术来对两会进行现场报道。VR+新闻给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共同发展的机会。例如,新疆经济报打造的中国第一家MR融媒实验室,这是对VR技术的探索和创新,也是VR技术与媒体融合从最初尝试逐步向产业化发展的实践。从这个角度来看,VR技术可以推动媒体融合,更可以促进传统媒体产业的发展。

四、结语

VR技术带来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技术革命,也使新闻报道呈现出新的变化,全景式呈现新闻、打破时空界限以及实时交互性,受众体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VR+新闻将促使VR技术与新闻传播业进一步创新与发展,它也许在未来会成为新闻报道的主流形式之一。

[1]喻国明,谌椿,王佳宁.虚拟现实(VR)作为新媒介的新闻样态考察[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8(03):15-21+2.

[2]杜江,杜伟庭.“VR+新闻”:虚拟现实报道的尝试[J].青年记者,2016(06):23-24.

[3]史安斌,张耀钟.虚拟/增强现实技术的兴起与传统新闻业的转向[J].新闻记者,2016(01):34-41.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虚拟现实传统媒体
虚拟现实技术在中学校园中的应用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风口上的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向科幻小说借灵感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