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州留青竹刻中的“黑白灰”研究

2018-02-21林文轩

大观 2018年1期
关键词:中国书画

林文轩

摘 要:常州留青竹刻是一门将书画艺术融于竹刻的技艺,并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历史渊源闻名于世界。本文将中国书画中的 “黑白灰”三元素嫁接于留青竹刻之中,通过对常州留青竹刻的历史简述、竹刻材料、竹刻技法等整理介绍,描绘了常州留青竹刻中 “黑白灰”的特征,更好地向大家展示了常州留青竹刻。

关键词:中国书画;留青竹刻;历史简述;竹刻材料;竹刻技法

竹,自古以来就代表着坚韧挺拔的性格特征,而这也构成了文人墨客与竹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文人爱画竹,更爱使用竹制用品,不仅仅因为竹的材料本身,更体现了对竹的高尚品质的向往与追求。因此,竹刻的存在极大地满足了文人墨客的需求,而文人墨客们也将书画书法等中国的国粹艺术潜移默化地融入在竹刻之中。譬如本文即将详细介绍的常州留青竹刻中的“黑白灰”特征,利用竹刻过程中“留青”的量的不同,通过全留、微留、不留等,来映衬“黑白灰”的特征。

一、留青竹刻的历史简述(“黑白灰”的灵感到来)

中国的竹刻艺术起源很早,早在秦汉时期我国就有使用竹来记录的史实。到了明代,竹刻艺术进入了强盛期,直至清末才逐渐落寞。在这段时间里,竹刻技术也在不断地变化着。一开始的竹刻产品,以功能为主,竹刻技艺的装饰为辅。但随着明清诗词文化的不断发展,大批的文人墨客不断地涌现,竹刻产品不仅仅局限于一开始的功能,慢慢地跟随着文人们的脚步,变得愈加充满艺术气息。文人墨客运用于诗画的技巧技艺也不断地被应用于竹刻之上,竹刻中的“黑白灰”也随之衍生。随着明后期张希黄对“留青”技艺的加强改进,也使竹刻之中不断体现出书画的韵味,“黑白灰”的元素出现频率愈加变高。而制作者也从工匠向拥有艺术气息的工匠发展,文人墨客也加入了制作者的行列,竹刻的工艺水准几乎攀向顶峰,艺术欣赏性亦是如此。竹刻中“黑白灰”的特征也逐步成为其亮点特色。到了清末,留青竹刻以及留青竹刻的制作技艺都受到冷落,竹刻技艺也停滞在相应水平。

“留青竹刻”是常州三宝(常州梳篦、留青竹刻、乱针绣)之一,是常州的代表与象征。在常州地区,留青竹刻拥有独特而悠久的历史,而留青竹刻的珍品多数出自于常州地区,可以说是在留青竹刻中独占鳌头。王世襄编著的《竹刻》一书中,五位竹刻顶尖艺术家中常州的就占了其中之四。近代更是涌现了白士风、范遥青、徐素白、徐秉方等一批大师,他们也在用自己的刻刀,一刀一刀朴实无华地刻画着常州留青竹刻中的“黑白灰”。

(一)白士风

常州竹刻大师白士风,以竹刻技艺高超、作品写实著称。擅长运用留青竹刻中多留与少留的技巧,作品阴阳浓淡晕褪变化分明,极具匠心,很好地继承了留青的传统,而竹刻中的“黑白灰”也酣畅淋漓地展现出来。

(二)范遥青

白士风的大弟子范遥青,擅长乡野田园的竹刻风格,被称为“农民竹刻家”,并将留青技艺与原本自己擅长的深雕、陷地雕完美结合,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伴隨着深雕、陷地雕等雕刻技法,常州留青竹刻中的“黑白灰”的艺术特征也毫无保留地被展示出来。

(三)徐素白

竹刻大师徐素白在钻研竹刻技艺的同时,也对中国水墨画有较为深层次的研究,他擅长将水墨画中的浓与淡的特征在竹刻中以留青的方式展现出来。通过对绘画艺术的学习研究,徐素白将水墨画中的“黑白灰”,更加奇特迥异地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四)徐秉方

徐素白之子徐秉方,也继承了父亲高超的竹刻技艺,同时自己在绘画笔墨功底上也相当有造诣。通过竹刻技艺的深浅变化,水墨画中的笔墨意蕴以留青的形式活泼形象地展现出来,留青竹刻中的“黑白灰”完美的与水墨画融合,更体现其高超的竹刻技艺。

正是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促使竹刻艺术家们造就了留青竹刻独特的艺术形式,将文人墨客的水墨画以及各种绘画中的“黑白灰”的特征,通过其高超独特的技巧,完美地展现于留青竹刻之中。

二、留青竹刻的竹刻材料(“黑白灰”的基础构成)

留青竹刻选材用材也十分讲究,基本选用的是毛竹,竹质优质、竹面光滑、竹竿笔直为佳,竹肌纹理细腻,无立纹是上等的留青竹刻素材。想取得这样的竹刻材料也是相当不容易的。

想要选取上好的毛竹,首先要对毛竹的竹龄学会区分,主要通过毛竹的表面的颜色来进行区分。初生的毛竹颜色发青,呈绿色,竹节为白色粉环。三年后,主表面颜色逐渐变黄,竹节也由粉色逐步转为黑色。嫩的毛竹质地不够坚硬,经过雕刻加工会变形开裂;老的毛竹皮质粗糙,不易精雕细琢,所以选用竹龄在三到五年的毛竹为最佳。

在完成了竹材料的挑选之后,毛竹的加工也尤为重要。首先将毛竹截成适宜的长度,放入煮沸后的加碱清水中,再次沸煮20分钟,取出后快速擦干并放置太阳下曝晒,日落前收回,并防止受潮。第二日继续曝晒,如此反复两年才能投入使用。期间,出现的有暗斑的竹料也要随时淘汰,所以每次能够进行雕刻的量也仅仅是选材的三分之一。

优质的竹子的选取制作,为成品的留青竹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越是优质的竹子,越能淋漓尽致地展现留青竹刻中的“黑白灰”。只有选择了好的竹子,才能通过其材质之美来更加完善地体现留青竹刻中的“黑白灰”之韵。

三、留青竹刻的竹刻技法(“黑白灰”的极致表现)

中国画善于留白,以衬虚实。常州留青竹刻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留青竹刻中的全留、微留、不留、多留、少留,同样留给人以虚实的遐想,而留青的不同也正是竹刻中“黑白灰”特征的体现。

在竹刻技法中,常州留青竹刻艺术讲究运刀用线。留青竹刻艺人用线条描绘出物象的具体内容,就好比中国画中的白描稿,通过线条的变化表现刻画事物的特点特征。通过不同的刀法刻线造型,并融入留青的技巧,勾刻出不一样的竹刻作品。竹刻艺人通过青筠多留、少留的铲底方式,将中国画中的“黑白灰”特点充分地展现在了留青竹刻的艺术作品之中。

白士风老先生的《云龙臂搁》 ,采用刀刻、铲底的留青竹刻技法,在竹制臂搁上雕刻出层层的云彩,云朵一层叠一层,画面饱满而不凌乱,线条整齐却不呆板,呈现出一种柔软的美感,恰似顾恺之的线条宛如“春蚕吐丝”之感,是婉约、细腻、柔软之美。在画面的云层中间若隐若现地露出了一条龙,龙的脑袋和脖子用线阳刚而有力,恰似吴道子的线条宛如“吴带当风”一般,是一种雄放、遒劲、阳刚之美,乃常州留青竹刻的上乘之作。

竹刻技法的运用,将“留青”这一特征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技法中全留、微留、不留、多留、少留的手艺,使其形成了明暗对比、疏密对比,更展现了作品中的虚实之意,让常州留青竹刻中的“黑白灰”更有层次地表现出来。

四、结语

通过对常州留青竹刻“黑白灰”的分析,不难发现,常州留青竹刻作为中国竹刻中的一支,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底蕴。文中常州留青竹刻的“黑白灰”特征的展现,愈加彰显出艺术家们对待留青竹刻工艺的执著精神与精益求精。正是因为这些一辈子都从事常州留青竹刻艺术的刻竹人们,留青竹刻的艺术文化才得到了更好的传承保护与传播发扬。我们也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继承与发展留青竹刻事业,使留青竹刻愈发光彩夺目。

参考文献:

[1]吴琼.以现代工业设计理念振兴常州梳篦传统手工艺产业[D].南京林业大学,2006.

[2]张犇.常州留青竹刻艺术性分析[J].美与时代(上),2010,(11):55-57.

[3]钱凯一.浅谈中国竹刻艺术的流变与传承——以常州留青竹刻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3,(09):37-38.

[4]叶澜,裴海.竹刻工艺的传承与保护——以常州留青竹刻为例[J].美与时代(中),2015,(03):63-65.

[5]卞证.常州留青竹刻的艺术特征研究[J].美与时代(中),2015,(11):133-134.

作者单位:

南京工业大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国书画
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藏画选
浅谈艺术教育中相辅相成的中国书画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设计
从装裱角度谈博物馆书画的收藏保护
中国书画鉴赏
浅谈中国书画创作的继承与创新在创新作品中的运用
核心素养下“中国书画”模块教学策略研究
岳世清作品选
气·骨·神·韵
浅析中国书画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