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闻工作者的人民情怀

2018-02-21

新闻传播 2018年22期
关键词:塞罕坝情怀工作者

在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舆论和意识形态的重要论述中,“人民”是高频词汇。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记协成立80周年的贺信里,又一次希望广大新闻工作者坚定“四个自信”,保持人民情怀,记录伟大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因此,有必要对新闻传播工作中的人民情怀进行深入地思考,弄懂人民情怀的内涵和价值,学会以人民情怀做好新闻传播工作。

一、新闻工作者人民情怀的三重属性

人民情怀不是空洞的口号、苍白的说教,而是在大量的新闻实践中凝聚起来的中国智慧。它指引着新闻工作者俯身大地,发现生活中闪光的人和事,呈现出事实报道的力量感。

(一)人民情怀是新时代人民性与党性相一致的生动体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性与党性相统一这个重要论断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19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本来是一个有着明确答案的问题。把党性和人民性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搞碎片化,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也是有害的。人民情怀是党性和人民性在新闻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鲜明的人民立场都是党的新闻工作的灵魂。像习近平总书记阐述的那样,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我们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来之不易,弥足珍贵。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这是我们党著名的群众路线,也是我们党懂得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表现。如今,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在复杂多变的历史节点和网络建构的舆论生态中,广大新闻工作者既面临着国家层面的“千年未有之变局”,又面临着自身行业性的巨变,越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越要把握住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党管媒体管的是媒体是否为人民服务了?是否最大限度地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和斗争?是否最大程度地了解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和行动目标?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纪念年份,回望四十年的新闻报道,从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到新闻消息《大寨也不吃大锅饭了》;从通讯《关广梅现象》到深度报道《醒来,铜陵!》;从《东风吹来满眼春》到《国家相册》,这些留下深深历史印痕的新闻名篇哪一个不是党的媒体对中国式道路的响亮回答?哪一个不是新闻工作者把握时代脉搏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赤诚写照?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确立新闻传播“为了谁”这一根本立场,是党所要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必须遵守的准则,是党的新闻事业战胜困难、勇往直前、大道至简的源泉。

(二)人民情怀是老一代新闻工作者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人民情怀是什么情怀?就是新闻工作者能跳出个人的小圈子,在职业生涯中清晰地定位自己,具有明确的价值理念,能够夯实自己的社会责任。把人民满意与否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虚心以人民为学习榜样。在这方面,老一辈新闻工作者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写了县委书记好榜样焦裕录的记者穆青之所以被称赞为人民的好记者,就在于他是一个扎根人民、真正与广大人民群众息息相通、懂得群众所思所想的记者。他笔下的焦裕录、潘从正、吴吉昌、任羊成是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群像,之所以写一个动人一个闪亮一个,就在于他深深地理解中国大地上干部群众身上的可贵品质,对他们有着浓厚的报恩之心。东北刚解放时,穆青作为新华社的年青记者从延安调到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进行报道。冰天雪地里他的脚冻得与鞋粘在一起,情急中他要拿热水缓解,是东北房东老乡阻止了他,并且用雪慢慢地给他搓脚,让双脚恢复知觉,避免了冻伤坏死。每每忆及,穆青都说他的一双脚是人民给的,他要用它丈量生活。是的,以穆青为代表的老一代新闻工作者,他们无惧战争年代的炮火,热情相拥新中国的建设成就,完全是因为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忠诚担当、爱党爱国的精神品质。这种对土地、对人民的深厚情感是他们不断克服千难万险,奉献出鼓舞人激励人的新闻作品的法宝。

(三)人民情怀是新时代新闻工作者奋斗的内驱动力

当前,无论是国内供给侧改革、国企改革、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还是向国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中国发展已成为世界新的一极。传播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成就、描述好巨大的社会变革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做好的答卷。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所激发出来的伟大力量,新闻工作者理应担当使命,向公众、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因此,葆有人民情怀才是新时代新闻工作者不断奋斗的内驱动力。2018年黑龙江省好记者讲好故事的23名记者编辑代表在讲述他们的一线采访经历时有着共同的特点,这就是将釆写工作与新时代新作为紧密相连,每个人都在探寻新闻职业的荣誉感。哈尔滨日报记者叶勇偶然一次广西游,碰到壮族老人潘阿婆,了解到老人家做梦都想找到哈尔滨籍烈士谷振忠的亲人,期盼能和谷家后人见上面,因为潘家三代人为谷振忠烈士守墓66年了。叶勇从此利用业余时间,一头扎进了为英烈寻亲的路。叶勇说:虽经历无数采访,都画上了圆满句号。唯独为英烈寻亲的事,我还要继续。黑龙江日报记者董新英与她的同事足迹遍布全省28个贫困县、近600个村屯,行程14万公里。她们走过数不清的乡间小路,坐过数不清的农家炕头。他们要用三年时间投身到龙江脱贫的决战中,做好见证者、记录者、守望者,讲好龙江大地的脱贫故事。从这些代表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新时代新闻工作者对人民情怀的新的诠释。

二、新闻工作者实现人民情怀的三种路径

虽然目前舆论生态正处于重构阶段,各种新媒体技术应用花样翻新,报道速度已不是难点,然而,报道的效果、尺度、信息的真实越来越成为一种挑战。要想改变有事实无真相、有观点无事实的偏差还需从为人民利益着想的高度来寻求有效的方法。

(一)新闻工作者要以人民为报道主角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宣传工作的宗旨,党的主张与人民群众的意愿常常是一致的。因此,要注意挖掘和总结党所领导的各项工作的典型,并将它们传播出去,用最好的精神食粮反哺人民,回归初心。河北日报在55年时间里一直坚持报道塞罕坝的变迁,塞罕坝三代人的不屈不挠。报道他们将风沙挡在首都的北大门外,用青春、热血甚至生命浇灌了塞罕坝绿洲的故事。塞罕坝人的拼搏有多久,河北日报的报道就有多久。在与塞罕坝人相识相知的半个多世纪里,河北日报一代又一代记者踏遍青山,薪火相传,他们不断关注塞罕坝,常写常新塞罕坝。河北日报记者李巍是新一代塞罕坝采访记者,他常自问一个问题,那就是怎样才能有新的视角?他在采访中发现塞罕坝人给孩子起名字最爱用木啊、林啊、森啊;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本来可以靠卖门票增加8000多万元的收入,但塞罕坝每年的游客量却是严格控制的。凭借这些理解,他把塞罕坝人对树的质朴情感升华为保护生态的自觉。让塞罕坝人的绿色信念教育更多的人懂得珍爱绿色,珍爱家园。

(二)新闻工作者要以人民为服务主体

新时代新闻工作者及其他们所在的媒体一直承担着为公众服务和引导舆论方向的重任,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起着不可替代的监督作用。在促进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决策过程中,努力表达好普通人在社会文化价值建构中所获得的平等感以及最大的参与度是对媒体的考验。兴起于党的十八大之后的网络问政、政风热线等广播电视节目充分体现了服务于民的特色。黑龙江广播电视台于2018年8月1日开办“党风政风热线”专场节目,在原有行风热线基础上深挖内容,力争使暗访小片问题真实典型,逻辑严谨严密,揭示出百姓反映最强烈,现阶段应该解决且有能力解决的问题。记者通过深入事件现场,实地探查,严密策划,甚至不惜冒险进入事发源头拍摄证据。每个暗访小片一经播出,都会引起上线部门高度重视,引发强烈的社会关注。这其中,节目组始终坚持一种服务的理念,建设性监督的立场。力求处理好国家与阶层、政治与市场、国家与社会等各种复杂交互的问题,成为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新闻工作者要以人民为采写对象

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的市民社会以及带动媒体“讲述老百姓自己故事”的价值取向在今天有了更广的范围。以人民为釆写对象就是要打破官民对立、炒作明星、虚幻玄疑的传播选择,全面报道生活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釆写对象既包括平民阶层也包括大量的基层干部党员。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沉下心去扎根到各行各业,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才会产生多少真情。黑龙江广播电视台纪录片部从2017年春天开始,用整整一年时间拍摄了五常市杜家镇车家屯农民种大米、卖大米的故事,呈现出“粘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故事。主创人员对土地的理解、对农民的贴心是片子打动人们的关键。因此,以人民为釆写对象就要做到以题材广阔为主、以典型人物为主、以新发生的事实为主、以生动的材料为主、以指导现实为主、以广大用户为主。

总之,人民情怀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是一部要大书特书的时代巨作,是一种舍我其谁、茹古涵今的求真求善之志,是实现民族复兴拥有美好生活的天地之道。■

猜你喜欢

塞罕坝情怀工作者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奋战在塞罕坝的农大人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塞罕坝之歌
塞罕坝
塞罕坝点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