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定文化自信坚守媒体责任
——2017年度四川省广播电视节目(新闻类)评审推选综述

2018-02-21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15期
关键词:广播电视

魏 敏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播电视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2018年3月23日至25日,由四川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主办、四川省广播电视学会、四川省广播电视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共同承办的2017年度四川广播电视节目(新闻类)评审推选会在成都成功举办。此次评审推选全省共收到县级以上(含县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选送的462件常规类节目,评出特别作品2件,优秀作品95件,提名作品265件;收到75件民族语言广播电视节目,评出优秀作品22件,提名作品42件。同时对省广播电视学会企业台站专委会、四川科教频道、省纪委宣传部选送的27件作品进行了终评认定,认定优秀作品8件,提名作品13件。共计评出特别作品2件,优秀作品125件,提名作品320件。

通过此次评审推选,由四川广播电视台创作的《新闻舆论场》、德阳市广播电视台创作的《书香德阳——品读习近平的七年知情岁月》、自贡市广播电视台创作的《自贡7.6特大暴雨香肠直播》等8件新闻访谈节目、现场直播节目、新闻编排和新闻专栏脱颖而出,被推荐参加中广联合会组织的“第28届中国新闻奖广播电视新闻访谈节目、新闻现场直播、新闻节目编排、新闻专刊初评”。此外,还将从专家评委评审出来的优秀作品中再择优推荐参评“中国广播影视大奖”等国家级奖项。

本次评审推选,采取分组进行。参加评审推选的评委由省市县三级广电媒体从业者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组成。评委们都具有丰富的媒介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研究背景,在比较参评作品、权衡作品质量高下并投下深思熟虑的一票时,是理性的有建设性的。评审专家们按照评审委员会的要求,坚持公平、公正原则,本着对创作者负责的态度,对每一件作品,按照评审标准,进行认真评审,好中选好,优中选优。坚持原则,强化评奖工作公信力这一评选理念始终贯穿整个评选过程,也渗透到了每一个评选环节。公正、公平、客观的评选原则,回避、匿名、异地评审的评选方式,为评选结果的公正做出了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

综合本次评审推选出的好作品,既可以梳理出当前我省广播电视节目的创作实绩与发展方向,也是对我省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取得成绩的展示,是衡量我省广播电视新闻创优创新的指向所在。

1 内容价值与节目品质

1.1 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

广播电视媒体因使命而兴,应使命而达。广播电视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全省各播出机构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始终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五年的历史性成就,采编制作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比如,《盐改破冰——千年盐都的机遇与挑战》《发力供给侧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等连续(系列)报道,全面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全面改革取得的辉煌成就。又比如,《“中国速度双城时代”——西成高铁通车大型联合直播》《美丽中国》《成都时间》《全球直播1小时》等节目,讲述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彰显中国智慧,传递正能量,是引领舆论并影响舆论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精神力量,最生动的表达和最准确的记录。

1.2 主题策划面广量大,亮点纷呈

各台新闻节目紧紧围绕宣传主线,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此次评审推选的新闻作品是各级播出机构精心组织策划的主题报道。既有紧扣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主旋律,讲好四川故事,充满正能量的,如连续报道《万里写入胸怀间》;有关乎社会治理、关系民生改善的,如连续(系列)报道《格桑花开高原红——喜迎十九大藏区万里行》《搬出大山》;有紧扣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需求这一主题的,如专题《选择》《铁“佛”书记》;有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如消息《攀钢钢轨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精准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欧班列德阳现代物流港开通起运》、对外新闻《川港携手踏上新丝路》,这些作品制作气势恢宏,前后照应,结构合理,叙事明晰,是体现“一带一路”主题的大手笔;有“脱贫攻坚”主题的,如长消息《全国首款达州“税农贷”撬动产业脱贫希望》、连续(系列)报道《(脱贫攻坚·摘帽记)前锋区:精准用针绣出脱贫产业“花”》、评论《脱贫攻坚不能做表面文章》《脱贫不能“等靠要”》等等。这些作品既在保持战略定力上做文章,坚守价值信念,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也更多地担当起社会责任,更好地体现了传统媒体的价值。

1.3 有的放矢,弘扬主旋律,多形态展现成就

广电新闻作品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去发现美,传递美。我省各级播出机构在新闻节目中积极拓展宣传报道范围,聚焦重点工程建设、改善民生重要举措、“法治四川”建设等内容,把目光聚焦到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重点和热点问题上。如长消息《世界首座公铁两用——成贵高铁金沙江特大桥主拱合龙》《国家战略支撑攀钢扭亏为盈》《天府机场航站楼开工 3年建成》《国内首条柔性显示屏生产线成都量产》、新闻专题《恩阳产端进“金山角”》等,节目立足四川特色,紧扣时代脉搏,从时间深度、空间跨度、内涵厚度和传播广度等方面,兼顾舆论高度和传播角度,让传播效果最大化。

1.4 践行“三贴近”要求,关心个体,关注民生

受众对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向往极大地启发和引领着传统媒体发展的方向。因此,加强服务性,为受众提供有用的报道,立足本土,亲近受众,强调平民视角、百姓情怀,是媒体的应有之义。个体故事讲好了,才能找到社会变化的切口,才能做好重大主题的“微表达”。

专题《什邡“爱心市场”诞生记》《选择》《外来媳妇车英姿》、连续报道《带八旬母亲骑行去西藏》等作品,加强现实题材创作,寻找有故事的人,用生活细节和普通人的言行展现风貌、塑造形象、传递思想;而专题《空中大营救——西林凤腾通航“8·8”九寨沟地震救援》《生命至上——茂县叠溪6·24山体垮塌抢险救援纪实》、评论《大灾袭来显从容》、现场直播《SNG进入震中核心区直击震后九寨沟》等,关注抗震救灾方面的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更容易使受众接受和理解。

此外,本次评审推选,县级台的表现令人刮目。县级台的节目制作资源优势和省级市级台有一定差距,但是县级台接地气,与许多生动的、有时效性、更具本土化的新闻事实更接近。如南充市营山台的《全国首创视频接访平台实现与群众零距离交流》、阿坝州汶川县台的《汶川电视台地震预警系统》、巴中市平昌县台的《全省首家县域互联网医院在我县正式上线》等作品,都是县级媒体记者不失时机采访到的题材新颖、独特,现场感强的新闻。

1.5 用专业引领创新

就广电节目而言,精良的制作是彰显广播电视特色的重要一环。精品节目从开始的策划、采访、编辑,再到后期制作、播出,整个过程环环相扣,因此注重采访内容的趣味性、独特性、真实性,采制生动、有温度的新闻是必需的。新闻报道切忌“死板、老套,令人看不懂,没味道,不起劲”。有趣味的新闻不是站在高处说教,而是用生动风趣的语言,平等对视的姿态来讲述新闻,更让人觉得可信。电视短消息《全国首创视频接访平台实现与群众零距离交流》《文明花开禹王宫》现场感强,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广播专题《什邡“爱心市场”诞生记》采访录音多角度、多侧面,鲜活生动;电视专题《生死救援7小时》《生命至上——茂县叠溪6.24山体垮塌抢险救援纪实》等,在情节展现、细节捕捉、气氛烘托、情感表达等方面下足了功夫,体现了媒体人的专业、敬业、职业。是各级主流媒体在加强和改进新闻报道方面有较大进步,也是各级媒体不断推进理念、内容、手段等全方位创新的有力证明。

2 总结与期待

总结这些优秀作品的规律,题材最为重要,题材找准了、选对了,才能承载“内容为王”的传播策略。这些优秀的广电作品,无不体现着广大媒体从业者围绕中心、贴近实际、服务大局、推动发展的导向,对于促进我省广电节目的创作有很强的参考价值。然而,信息化时代,大众不仅仅是为了了解信息,更重要的是为了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分析总结后,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比如,有些报道内容简单化,做成“流水账”,缺乏前瞻性、深刻性和思辨性;有些报道尽管贴上信息化标签,但换汤不换药,看起来似曾相识,听起来索然无味。究其根本,一个重要原因是报道的思想性不够,进而造成观念不新颖、角度不独特、印象不深刻。

由各制作单位选送上来的参评作品,已经是经过各相应上级主管部门初评过的,但这些作品是否能代表选送单位的媒介特性、栏目特性、题材定位、专业要求?是否把本年度本单位最高水平的作品推荐上来?因为,个别单位推送的作品仍然存在制作粗糙、画面模糊,主持人声音和同期声忽高忽低不平衡;有些音视频资料放不出来;对节目体裁把握不准,报错项目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此,广大媒体从业者应牢记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的精品力作。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谱写新的时代篇章。

猜你喜欢

广播电视
探讨光纤通信在广播电视系统中的应用
周四广播电视
周六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一广播电视
周一广播电视报
周二广播电视
周四广播电视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