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产妇顺产与剖宫产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

2018-02-19黄晶晶

系统医学 2018年24期
关键词:初产妇盆底肌力

黄晶晶

溧阳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江苏溧阳 213300

盆底功能障碍指的是一种盆底疾病,属于压力性尿失禁、产后性功能障碍、盆腔器官脱垂等的总称[1-3]。患者常表现为排便障碍、压力性尿失禁、性生活不愉快、阴道壁膨出、子宫脱垂等。盆底功能障碍可导致患者出现食欲衰退、自卑、沮丧、性欲降低等,导致患者难以正常进行社会交往,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女性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相关文献指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与其妊娠方式具有密切关联。为进一步探析初产妇顺产与剖宫产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该文选取该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83例分娩结束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在收治的83例分娩结束的初产妇,本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该次研究。按照产妇分娩方式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41 例产妇:年龄 20~33 岁,平均(25.30±3.08)岁;治疗组 42 例产妇:年龄 21~35 岁,平均(25.37±3.15)岁。两组产妇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全部产妇均为初产妇,且为单胎妊娠。产妇认知正常,无精神疾病史。产妇未使用助产器。排除具有心、脑、肾脏等重要器官严重功能性病变产妇。排除具有阴道炎、泌尿系统疾病产妇。排除具有其他严重并发症的产妇。

1.2 诊断方法

由医院科室主任担任本研究评价小组组长,主治医师、临床主管护师、护士长、护理人员等作为小组成员,建立评价小组。借助权威医学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根据临床实践工作经验,开展女性盆底功能障碍专业知识教育讲座,实施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小组成员专业知识技能水平。

1.3 评价标准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评价:产妇实施常规手法检查和妇科检查,借助盆底功能诊断仪进行诊断,综合以上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按照《妇产科学》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分级标准可分为:盆底器官脱垂最远处与女性处女膜相距大于2 cm,视为Ⅳ级;盆底脱垂最远处与女性处女膜相距1~2 cm,视为Ⅲ级;盆底脱垂最远处与女性处女膜相距小于1 cm,视为Ⅱ级;盆底脱垂与女性处女膜相距未超出1 cm,视为Ⅰ级;盆地器官未发生脱垂,视为0级。

初产妇盆底肌力标准:选择经验丰富的专业医师2名,共同评价初产妇盆底肌力,参照Oxford盆底肌力评分系统进行评价,分级分为Ⅴ级、Ⅳ级、Ⅲ级、Ⅱ级、Ⅰ级、0级,其中盆地浅层肌力主要测Ⅱ类肌纤维,盆地深层肌力主要测Ⅰ类肌纤维,肌力测量结果为Ⅲ级以下,视为肌力受损。

压力性尿失禁评价:根据产妇临床特征、1 h护垫检测结果综合评价,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则视为压力性尿失禁[4-7]。

1.4 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产妇的盆底功能情况,比较两组产妇的盆底深层肌力损伤发生率、浅层肌力损伤发生率、子宫脱垂发生率、阴道脱垂发生率、产后尿失禁发生率。

1.5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通过[n(%)]来表示计数资料,进行 χ2检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的盆腔深层肌力损伤发生率、盆腔浅层肌力损伤发生率比较

两组产妇的盆腔深层肌力损伤发生率、盆腔浅层肌力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盆腔肌力受损情况比较[n(%)]

2.2 两组产妇的子宫脱垂发生率、阴道脱垂发生率比较

两组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9,6.857,10.136,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产妇的盆腔器官脱垂情况比较[n(%)]

2.3 两组产妇的尿失禁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产妇尿失禁6例,发生率为14.63%;治疗组尿失禁产妇7例,发生率为16.67%,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8,P>0.05)。

3 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妇产科疾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发病原因包括妊娠激素、产妇年龄、产程延长、多胎妊娠、产钳助产、出现巨大儿、羊水过多、难产等。部分患者出现阴道松弛、子宫脱垂、膀胱直肠膨出、便秘、性生活质量差、大便失禁等情况,影响女性正常生活。因此,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降低患者盆底功能障碍发生几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中,两组产妇的盆腔深层肌力损伤发生率、盆腔浅层肌力损伤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子宫脱垂发生率、阴道脱垂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产妇尿失禁6例,发生率为14.63%;治疗组尿失禁产妇7例,发生率为16.67%,这与李炜的研究中,剖宫产组产妇尿失禁发生率16.38%与对照组产妇尿失禁发生率14.71%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的研究结果一致[8]。

综上所述,初产妇顺产与剖宫产对女性产后尿失禁、盆底肌力受损的影响差别较小,但与顺产方式相比,初产妇剖宫产可有效改善产妇子宫脱垂、阴道脱垂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初产妇盆底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